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大席林業工作站 511160
摘要:提高林木種苗質量是我國林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也是實現人工造林規模化的基礎。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管理水平已經成為我國林業建設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林木種苗;質量管理
森林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不論從世界、國家或區域層次上看,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近幾年我國林木種苗生產能力和生產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林木種苗生產社會化的趨勢十分顯著,全社會各行業也在參與林木種苗生產和經營,這也就需要林業工作者加深對林木種苗質量工作的認識,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為林木種苗質量的提高做出貢獻。
1、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的重要意義
林木種苗是林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造林綠化的物質基礎,種子的優劣與余缺,直接影響造林綠化的進度、林分的質量和國土綠化總目標的實現。我國是森林資源短缺的國家,國土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的任務十分艱巨。林木種苗品質的優劣,直接影響人工林的生產率和質量,直接制約整個林業的生產效益和發展水平。為了實現林木良種化,必須建立良種基地,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進行種子生產,用科學的方法管理種子,并嚴格實行種子品質的檢驗制度。只有這樣生產出的種子才能保證質量,更好地服務林業生產,為現實林業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基本方針
2.1 依法治種。努力提高全社會法律意識,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能力,為種苗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2.2 科技興種。實行科研與生產相結合,數量滿足與質量提高相統一,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提高種苗科學含量,把種苗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廣大從業者素質上來,保證種苗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3 強化服務。強化種苗管理機構的公共服務和行業協會等社會化服務,做好林木種苗生產、流通、消費、分配等全過程服務。
2.4 發展產業。把林木種苗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發展,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形式,走產業化經營和路子,促進種苗生產專業化,經營主體多元化,質量標準化和育繁銷一體化。
3、林木種苗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林木種苗總體質量低。目前,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只有30%和20%,大多數林木種子靠群眾漫山遍野采集,質量難以保證,與林業發達國家80%的良種化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而且現有良種基地中遺傳增益和高世代種子園比重小,良種選育重速生樹種輕抗逆性樹種,不適應生態建設需要。
3.2林木種苗機制不活,產業化尚未形成。國有種苗基地尚未擺脫計劃經濟體制束縛,市場意識差,缺乏內在發展動力,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發揮龍頭和骨干作用;推進社會林木種苗發展的宏觀政策尚不完善。
3.3宏觀管理力度不夠。目前全國林木種苗管理機構均為事業單位,而且1/3實行自收自支和差額補貼,不得不從事經營創收,彌補人員經費、辦公經費不足。這樣,考慮行業自身、微觀業務管理多,面向全社會、加強宏觀管理力度不夠,嚴重影響了種苗執法、技術監督、信息引導等工作,林木種苗行業管理的行政職能未能充分履行。
3.4 林木種苗市場混亂
目前,我國林木種苗經營許可證的領證率并不高,一部分企業、個人處于無證經營狀態,這使得林木種苗監察部門無從入手,致使種苗市場存在大量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種苗,給消費者帶來了嚴重損失,也損害了林木種苗基地的形象。
4、提高種苗質量的對策
4.1切實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的控制意識
在實踐過程中,我國對于苗木質量的控制意識沒有經驗,造成栽種在土壤里的苗木在生長過程中死亡率增高,這不僅對經濟和產量造成損失,而且在人力和物力都造成巨大的資源損失,人們還得重新進行栽種浪費國家的支出,這是因為管理的工作人員和栽種人員在種苗的控制的意識沒有增強,所以政府要加大這方面工作人員的學習和教育,通過更多的學習增強自身文化意識,也要設立獎勵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加大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動力,同時在各地區的人民也要大力宣傳,把苗木質量的控制意識也要講給栽種的農民,比較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一般都是他們在栽種和管護,技術工作者在旁邊進行督導和指揮工作,所以在協同努力下,真正的提高了種苗的質量控制意識,使各族人民努力的前提下完成的工作任務,為我國的經濟帶來發展和改善。
4.2創新林木種苗發展機制,增強林木種苗發展活力
進一步深化國有林木種苗基地體制改革,按市場機制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大力推進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積極探索林木種苗發展的多種實現形式,鼓勵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則,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會資本,組建跨地區的苗圃聯合體,盤活國有資產,實現規模經營,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質量效益。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種苗產業,凡有能力的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企業主、外地投資者、企事業單位的職工等,都可依法單獨或合伙參與林木種苗生產和經營。
4.3強化行政職能,切實加強對林木種苗基地的建設與管理
要進一步加強對林木種苗管理隊伍的建設,提高種苗管理隊伍的服務能力和執法能力,充分發揮種苗管理隊伍在種苗行政許可證發放、種質資源保護、種苗執法、良種推廣、信息引導等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作用,切實將種苗管理職能轉變到“引導、規范、監管、服務”上來。同時建立起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林木種苗行政管理體制。
4.4規范種苗市場
政府加大關于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權的宣傳力度,普及法律知識,主管部門加強對種苗市場監管的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營造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氛圍。尤其是種苗的從業人員、執法人員,更是要熟悉、掌握這些法律知識,如此才能夠提高種苗行政執法的力度。
5、結語
在這幾年我國實施計劃已經進行,成效也有具體的體現,這都是在歷史的教訓下實施的工作,如果沒有發生災害,這些工作也不會提上日程,所以林木苗木作為林業的基礎,在現代社會發展著重要意義,以上對栽種的種苗質量控制做了分析,同時,先進科技的帶領著人們,研究苗木的質量和品質,根據各地林區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科學的分配和管理,在研究更好的技術培植苗木,以先進的科技技術對苗木進行資料管理,在數據資料中對每年的苗木進行分析,選擇質量好的苗木,增加其產量,使苗木的成活率提高,以后的發展還會有更多的改變和完善,但是現在做到對林業苗木栽種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