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北方航空護林總站
摘要:在經濟發展與林權制改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林區防火機制也有了相應的改變,其防火任務也更加艱巨。為了能夠有效提高防火效果,打好防火基礎,強化管理,完善防火機制已經成為了目前國有林場工作中的重點。但是,從國有林場森林防火的現狀來看其防火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的制約了防火機制的落實,和防火效果的提高。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從林場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導致問題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建立防火長效機制,提高防火效果,促進林場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重提高。
關鍵詞:國有林場;防火長效機制;研究
引言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火災對其影響最為深遠。隨著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對于防火工作的重視,國有林場在防火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這與實際的要求相比還遠遠不夠。同時一些重視撲救,忽視防治觀念的存在,對于防火長效機制作用的發揮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因此,全面的普及防火知識,提高防火意識,針對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展開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當前國有林場森林防火工作中仍有薄弱環節
我國國有林場發展至今,與森林火災的戰斗也一直在持續,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已經積累的很多防火經驗,但是由于火災的突發性很大,其中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想要徹底消滅森林火災,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在國有林場中,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進而逐步降低火災隱患,具體如下:
1.“重撲救、輕預防”情況比較普遍
在我國國有林場中,很多管理人員對于防火工作重要性認識的不夠全面徹底,常常天真的人為火災不會發生在自己所管轄的林場中,在防火宣傳方面好不重視,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得也不完善,火災具有隨機性與突發性,預防工作不落實好,任憑運氣,靠天吃飯的想法和行為,對防火工作的開展有著巨大的阻礙作用。
2.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薄弱
林火阻隔能力差。全省現有生物防火林帶3.77萬km,林帶密度3.5m/hm2,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9.7%。防火線密度4.2m/hm2,林區公路4.1m/hm2,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了望監測系統不健全。不少了望臺長年失修,再加上有的了望臺生活設施不配套,了望人員正常生活無保障,致使大部分了望臺發揮不了作用。無線通信網常年失修。有的地方防火超短波無線通信網基本癱瘓,直接影響到火場通信指揮。森林火險預測預報剛剛起步。規劃的森林險監測站點仍在實施中,缺乏對可燃燒物等相關因子的情況分析,目前只是依照氣象火險等級發布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滯后,裝備條件較差,指揮手段落后,難以滿足“科學、有效”的撲火指揮需要。
3.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專業的設備落后,消防人員的待遇差,消防隊伍在用人機制方面不完善,造成很多專業人員產生后顧之后,因此離開隊伍。火災應急隊伍處理火情的能力差,很多人員沒有經過系統,專業訓練,從而導致整個森林消防隊伍素質落后,防火工作開展不徹底。
4.防火辦事機構有待加強
①級別偏低。市縣普遍反映,由于防火辦級別低,工作協調難度很大。②編制偏少。人員編制少,與繁重的防火任務不相適應。③人員結構不合理。市、縣防火辦工作人員平均年齡46歲,80%人員還是高中以下文憑。④待遇偏差。多數地方沒有防火值班補助,仍在發放的標準也很低。基層鄉鎮干部也普遍反映,分管森林防火工作責任重、壓力大,“表揚少、處分多”,希望提高待遇。
二、國有林場森林防火長效機制的研究
1.國有林場的每一位員工都應該將防火工作作為自己的責任,從我做起,建立立體式,多元的防火體系,堅持防火責任落實和考核制度。明確護林防火的責任、目標、獎罰。凡發生火警、火災,進行經濟處罰,年終檢查考核、兌現獎懲。建立由場長、資源管理科、保護站等負責人組成的森林防火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完善的領導指揮系統,研究、決策、部署、檢查森林防火工作,制定和實施森林消防預案。設立森林防火辦公室,配備專職干部,具體負責森林防火日常工作,加強護林防火管理。
2森林防火責任領導分片包干責任
制、護林員崗位職責、撲救森林火災安全規程、巡山護林制度、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制度、防火值班制度、森林火災報告制度、消防器材管理制度、檔案報表管理制度等。林場經營管理制度中對護林防火作了專門的規定,設有防火辦公室、指揮室、值班室和儲備庫,一些規章制度、圖表都已上墻。
3.嚴格野外用火審批制度,與縣林業局、鄉政府、林業站等部門密切配合,組織有關人員抓好野外火源管理,堅決查處野外違章用火行為,將火源監管關口前移,把火災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明確界定,在林場經營區內,凡是距離山邊林緣地帶十米之內的耕作地用火和山上一切用火,都屬于林事用火范圍,不管是哪個單位、個人用火,都要按規定審批,持證用火,遏制隨意性用火管理漏洞。經過調查摸底,凡是林場經營區范圍的邊林緣地帶,主要是靠山邊的農田、果園、茶園等耕作地,與當地林業站等密切配合,在“春防”、“秋冬防”期間,發布野外用火管制,管到田頭地塊,落實到戶。
4.抓“治本”措施,林場把營造以木荷為主的生物防火林帶工程作為森林防火的一項“治本”戰略措施來抓,堅持林帶建設與人工造林實行“四同步”,重點配置在行政縣界、經營區界和山脊線上,并把生土帶逐漸改建為防火林帶。按高標準的網絡化要求配置生物防火林帶,加大力度,組織實施。除程控電話和手機外,與電信部門聯系,各資源保護站、護林員建立天翼手機對講定位可視化調度系統,便于場站溝通,值班查崗,調度指揮。在火險期,交通工具、森林消防車、工具車、農用車、摩托車均由林場統籌安排使用,保證防火用車需要,高火險時保證隨時待命,一旦發生火情,能夠應急處理運輸任務。場部設立森林消防器材儲備庫,備有充足的二號撲火工具、柴刀、劈刀、油鋸、滅火彈、風力滅火機、消防水袋等一切森林消防裝備。
5森林消防隊伍建設
5.1隊伍組建
本著“精干、快速、善戰”的要求,組建森林消防隊伍。
5.2演練培訓
林場從實際情況出發,實行業務培訓與撲火技術培訓相結合,基本知識講課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撲火滅火技術訓練,把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列為培訓內容,每年安排和組織森林消防隊,進行多次的撲火理論培訓和實踐演習,現場講授撲火滅火技術,熟練掌握應知應會,提高撲救實戰能力。
5.3配備裝備
每位隊員配給撲火工作服、安全帽、膠鞋、挎包、水壺、毛巾、手電筒、手套、劈刀等物品,由個人保管使用;分隊配有對講機、喊話器、二號撲火工具、滅火彈等,由分隊長保管或統一調用。執行撲火任務所需交通工具,由場部綜合科(辦公室)負責調配。
5.4撲火指揮
場部設有火情報警器,隊員聽到集合命令,必須立即整裝待命,在10分鐘內趕到指定集合地點。撲火機具、交通工具等問題都納入了指揮程序。
結束語
國有林場作為我國林業部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防火方面雖然做了大量的努力,也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由于森林火災復發性強,火情蔓延快,因此,在防預和治理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防火機制還是不夠科學,完善。特別是在野外貨源的管理方面,漏洞比較多。國有林場相關工作人員要不斷極強管理力度,改進和提高防火工作的方法與效率,從而真正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妥志林.固原市原州區森林防火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
[2]馬友奴.固原市原州區森林防火工作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