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與支出的平衡點決定了家庭的和睦,最近才明白這一點的筆者決定以記賬的模式重新梳理家庭財務狀況,雖然并不一定每一筆消費都會詳細記錄在案,但有所記錄總是好的,如此一來就能讓自己的消費模式更加清晰,胡亂花錢的情況不知不覺間就會有所減少。
關于記賬
對于記賬這件事來說,它自身的煩瑣性決定了吸引筆者的力度不高。但由于生活的壓力,卻讓此項日常事項堅持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正視了記賬的目的:其一為了省錢,將所花的錢記下來,下次買東西打開賬本給自己敲個警鐘;其二則是明白了資金的流向與認識自己的消費結構。若不是出現了特別窘迫情況,通常我們不會對帶有目的性記賬有特別強烈的需求。并且,記賬這一事件帶來的結果不顯著,或者說短期之內根本看不出省下了多少錢,所以會出現“記賬與否,結果都相差無幾,何必平添煩惱”的想法。
以現階段筆者的經驗來說,記賬其實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兒,我們并不是需要將每一筆花銷都記錄在案,利用傳統的紙筆記錄確實太過麻煩,利用智能設備與PC同步進行記錄就是筆者使用的記賬方式。我們在記賬時,并不需要強調借貸平衡和每一項明細都務必與事實相符的原則,我們記錄每一筆花銷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在月末結余時,我們能剩下多少資金,這是筆者在記賬時唯一的目的,當翻月后,我們在預算中直接扣除上月結余資金,力爭在本月賬單中不要出現紅色的“超支”。既然有了簡單目的性的記賬,只追求簡單的月末結余,所以就不要在意復雜的賬目關系,以及不需要過度復雜的數據分析,這些玩意只會影響我們簡單記賬的動力與快樂。
當然了,記賬不是一件短期的工程,當生活在變,我們所記錄的賬目也會隨時變動,不可能一種分類就能持續地常常久久。要隨時添加,隨時刪除不要的東西,才能保持一個精簡有效的分類菜單,讓列表不至于太過于臃腫。
“快樂”記賬體驗
作為一名毅力較低的記賬者,筆者在手機端嘗試了各種能提供實時記賬的APP,幾乎將所有的記賬類都體驗過,接下來便是筆者走在記賬上的心路歷程。
初嘗記賬
作為最先嘗試的“挖財”,在整體使用方面并沒有給筆者帶來太多的驚喜,感覺它記賬的方式略顯平庸。與其他記賬應用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區別,提供記賬的操作也不算簡單,任何一款APP總是有它獨特的一面。
挖財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記賬功能的全面,“快速記賬”可添加入記賬模板,提高記賬時的效率,而“固定收支”功能實用性也較高,可記錄固定收入或者是小區物管、水電等每個月都會產生的固定費用,自動將這部分賬目記錄在賬單之中。挖財全面的之處不光體現在記賬功能上,其內建的賬目同樣詳細,并且還提供了商家或店鋪的地址,通過GPS定位與地圖應用,可以讓你的賬目內容豐富且完整。不光“類別”細致化,還提供了商家地點,在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選擇附近或手動新增商家,通過定位方式,讓你的記賬內容變得十分完整。對比筆者長期出差的人來說,“高級選項”中開啟“報銷”功能對我的幫助較大,餐飲、住宿以及路費等都可記錄在內,并開啟“報銷”,有利于出差后填寫報銷單據,這樣,每月的報銷總結就再也不用頭疼了。
不過,最終挖財沒有保留在筆者的智能手機中,它記賬的方式、賬單的復雜度都使得這款記賬應用略顯復雜,降低了日常記賬的持續性,把簡單的賬單變得復雜化在某種程度上會降低用戶的黏性度。
緊隨“挖財”的“隨手記”是筆者嘗試的第二款比較出名的記賬應用,這次筆者同樣沒有汲取前次記賬失敗的教訓,依然選擇了一款功能較為豐富的記賬應用。不過,隨手記的記賬模式還是帶來了不少驚喜,特別是標志性的預算模式,以及保留在應用主界面的預算容量條,可清晰地了解當月的花費占據本月預算總量的幾成。
制定本月預算是隨手記中最核心的功能,提前制定計劃的功能在記賬中確實能體現出它的強大之處,我們除了能細化每一項分支的預算外,還能直接制定總的預算金額,在還未花銷前就為自己套上緊箍咒。再加上流水清單的記錄方式,在主界面點擊“記一筆”,即可開始記賬,選擇賬目類別,然后輸入金額,點擊“儲存”按鈕保存即可,扣除預先制定好的預算,而界面頂部黃色資金預算條會時刻提醒著你,預算還有多少節約,從而減少無關痛癢的消費。
在隨手記中,筆者使用得最多的莫過于收支區幾個大的類別,以及明顯的醒目圖標,通過圖形化實現提高記錄和檢索效率的目的。而除了內置的分類,你還能添加更多的定制分類,應用還很貼心地提供了多種圖標供你選擇使用。
隨手記的預算功能與多款賬本模板讓筆者養成了記賬的習慣與傳統,雖然它所提供的記賬模式很簡單,且預算對收支管理有明顯的作用,但是過于突出的預算規劃在新建賬本時太過麻煩以及一定的限定作用,因此這款應用終于命運也與挖財一樣,消失在筆者的智能手機中。
明白所需
在經歷了兩款較為復雜的記賬應用后,筆者終于明白自己需要的僅僅只是擁有簡單記賬功能的應用,且有趣的記賬方式。因此,在選擇記賬應用時,筆者就將目光投向輕量級、記賬功能單一的應用上。
“Spendee”是筆者走在輕量級記賬應用上的彎路,在使用之初筆者對這樣簡單記賬的應用非常喜愛,但是過于簡單的記賬體驗并不能為筆者帶來清晰的賬務關系,這便是放棄它的主要原因。不過Spendee提供簡單記賬的思路卻是筆者喜歡的,在應用中沒有復雜的計算借貸的能力,沒有紛繁復雜的各類條目,正是這種化繁為簡的記賬思路讓人覺得使用起來很舒服,記錄每一筆花銷的操作不會超過十秒鐘。
進入應用后,系統會提供密碼設定與貨幣種類的設置,按照自身需求填寫即可。我們在記錄流水賬時只需要添加開支和收入了。對于用戶來說,工資和偶爾獎金收入就是我們一個月總的收入了,只需在賬目上簡單地記錄一筆即可。因此,在Spendee中,任何新賬單記默認是填寫開支的,我們只需按下數字鍵記錄花銷接口,如果想要記錄收入,點擊屏幕上方的“+”號即可。填寫完金額后,點擊界面右上角的 “Next”進入支出項目界面,簡潔的圖標直接能替代文字,讓我們準確地選擇日常開支項。
對于固定的收入或是固定的支出項,我們就可通過設置循環以減少手動賬單錄入。我們既可以在添加賬單時設置,也可對存儲的賬單進行修改。在添加賬單時,在選擇項目的頁面下方,點擊“Advanced”,待頁面跳轉后選擇“Repetition”即可。
相比前三款功能煩瑣的記賬應用,名為“Timi 時光記賬”就符合筆者的口味,簡潔的界面、主界面時間線式的賬目顯示都讓各人賬目清楚明了,直接拉下時間線或者點擊加號按鈕都可以進入記賬頁面,而左右滑動可以分別拉出賬本與設置界面和快拍記賬,整個記賬過程的確給用戶一種愉悅感。特別是在賬目添加界面中的簡約界面,直接提供扁平化的圖標與簡單的金額記錄能直接標注出你的現金流向何處,如果你按下主界面右上角的月份按鈕,便可獲得收支概覽、預算概覽以及支出類型分布,左右滑動便能在這些預覽間來回切換。
“Timi 時光記賬”在功能上相比前兩者的確顯得簡單,但是它擁有的簡單記賬功能就足夠讓我堅持下來,另外它的時間軸以及“非必要支出”能清楚地查看到各項花費以及需要減少的支出部分,沒有圖標分析、沒有理財意見,對于僅僅需要記錄賬目的筆者再適合不過了。而關于 APP 的選擇,也取決于你的目的。如果你要詳細分析一個家庭的收入支出結構,那顯然這款 APP 無法滿足你,你需要更專業的分析應用。
結 語
想要弄清楚日常生活開銷是一件煩瑣的事情,對于筆者這種對數字不太敏感的人來說,如果沒有用記賬的方式來約束,在不知不覺間的零散花費絲毫沒有概念,有了約束后,可控性就會變高,積少成多,我們把每月甚至每一年的節約金額加起來的總和恐怕不會是一個小數字,記賬對于筆者來說我來說,更像是一個能夠提醒不去胡亂消費的幫手,當記上一筆非必要支出后,下次購物時自然就會明白這不是我需要的,消費也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