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突破和理論創新之一,就是重塑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9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與上海自貿區企業座談時首先提到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他說,要處理好這一關系,就是要給市場讓出空間。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際上就是把企業在市場的活動空間擴大。“政府讓出了市場的空間,并不是說政府就不管了。政府恰恰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這不僅是政府需要,企業本身也需要,因為企業需要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
這就意味著,中國以審批為主的行政管理體制應該進行改革,方向是要著重于事中事后的監管。
市場與政府兩種機制的交織和互補作用,是現代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常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表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要以市場的良好運行為前提,又要以政府宏觀調控的充分發揮為條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當前,準確把握和更好發揮市場與政府的作用,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李克強說,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在上海自貿區試驗,現在看,“市場應該更加透明,知道政府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政府需要監管什么?這是對政府自身的大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更好發揮“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幾個關鍵環節:健全的市場體系,規范的市場秩序,自主的主體決策和價格的市場形成。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