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已進入改革開放第二季、轉型發展新階段,改革有了新特征,經濟進入新常態,市場被賦予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備受關注的中國資本市場也出現一系列新特點、新變化,一種新生態正逐步形成。
伴隨著以新“國九條”為根基的改革藍圖逐步付諸實踐,資本市場的功能定位正在回歸本源,各方主體歸位盡責,投資者利益保護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場中圈錢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人們深惡痛絕的內幕交易受到有效打擊,投資者熱切期盼中國資本市場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經濟新常態悄然形成 股市轉型晴雨表功能漸顯
8月以來,中國A股的漲幅在全球獨樹一幟。繼7月創出自2013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9月再迎“六連陽”連創新高,市場似乎已經聞到了“牛市”的氣息。
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目前A股市場信心正在凝聚。宏觀數據好于預期,改革措施不斷加碼,大盤藍籌股利好不斷,新興題材股輪動上漲,這些現象表明經濟轉型的股市“晴雨表”功能漸現。對于本輪大漲,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本次行情有三個因素,分別是宏觀經濟企穩、流動性偏向寬松及改革措施效果逐步呈現。
經濟結構不斷升級 促進股市尋找新動力
資本市場的起伏與宏觀經濟息息相關。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措施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及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給股市帶來巨大利好。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傳統增長引擎減弱,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并存,伴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正在形成的過程,也恰是中國股市尋找新動力的過程。
從經濟結構來看,一方面,以“新型城鎮化”為背景的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等;嚴格控制“兩高一?!毙袠I,促進產能過剩矛盾化解,推進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發揮盤活存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扶持。
提前反映宏觀經濟狀況的股市敏銳地作出了精彩注釋:去年全年,以傳媒、計算機、醫療等新興產業公司為主的創業板指數以整體82%的漲幅傲視全球。作為國內創新企業的聚集地,因科技與資本的融合涌現出一批高成長公司,廣泛分布于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及新能源等新領域,呈現出創新特征,正成為“新經濟晴雨表”。
在“去產能、去杠桿”的背景下,許多大盤藍籌股估值不斷走低。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資、民資的融合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重頭戲。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預期下,交通銀行發布公告稱正在研究“混改方案”,其A股股價在7月28日罕見漲停,并帶動銀行股全線上漲。
隨后中國銀行、中國石化等也相繼“試水”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概念股股價也出現一輪不小的漲幅。在國企改革、滬港通、優先股等利好政策的帶動下,大盤藍籌股在本輪反彈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廣發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平認為,“藍籌重新回到了起跑線,股市這些新的特點,可能與中國經濟正在開啟的新常態互相吻合。”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助力股市步入“慢?!?/p>
今年是資本市場夯實基礎、改革創新的一年。5月9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場稱之為“新國九條”,并以此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規范發展債券市場、培育私募市場、推進期貨市場建設、提高證券期貨服務競爭力、擴大資本市場開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及營造資本市場良好發展環境等方面指明了資本市場下一步發展的方向,有利于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資源配置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改革持續釋放紅利使投資者信心進一步增強。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調查結果顯示,8月份A股投資者信心指數環比上升19%,連續三個月上升,創2009年11月以來最高值。同時,中登公司8月開戶統計數據顯示,滬深兩市A股新增開戶數創出四個月以來新高,并且連續三周保持升勢,表明投資者的信心明顯增強,股市的吸引力顯現。
長線資金的引入在A股市場中同樣呼聲很高。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基金、保險、QFII、RQFII四方面持股市值分別為1.13萬億、4404億元、2917億元、3149億元。被市場稱為股市“風向標”的社保基金,時隔14個月后重返A股市場,繼6月新開設1個賬戶,7月份再新開31個賬戶并創下歷史新高,這也是社?;鹂春肁股的表現。
“放”、“管”結合 市場內生動力迸發
企業強則國家強。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市公司更是中流砥柱。從監管角度來看,在我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改革進入深水區時,簡政放權成為突破口。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改革首先要減少行政干預,第二,要創造一個公平交易的環境,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應注重完善,要受到法律的嚴格規范”。
從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分道制審核到減少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書面申報材料,從完善創業板并購重組制度到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辦法,證監會的簡政放權路線圖日漸清晰?!胺拧薄ⅰ肮堋苯Y合,相輔相成,這是企業整合資源、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資本市場功能定位日趨清晰
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20多年來,發展階段不同,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追溯彼時,A股的功能是服務于國企脫困;而如今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資本市場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主體。
在制度改革和市場主體培育的過程中,資本市場的內涵不斷豐富,功能定位也日趨明朗:資本市場既是上市公司融資之所,又是投資者獲取回報之地;既是宏觀經濟和產業市場的重要承載,也是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的重要方式;既高效配置了社會資源,又令百姓廣泛地分享到了經濟增長的紅利。
視角一:“還權于市場” 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資本市場誕生的初衷就有著政府主導型的風格定位,審批制下繁復的流程令資本市場的活力難以得到充分激發,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和配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還資源配置之權于市場的根本舉措。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是最能對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做出迅速反應的市場。然而目前我國融資結構明顯失衡,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亟待提高。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更進一步明確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5月9日公布的新“國九條”也將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視為重點,其中又以加快股權市場建設為當務之急。
今年創業板政策對于創業板的多層級、轉板、再融資三個新定位,為現金流緊繃的企業注入“活水”提供了政策保障。8月8日,樂視網發布定向增發預案,公司擬以每股34.76元的價格向5家機構非公開發行1.29億股,募集資金45億元,是第一次融資的兩倍以上。企業這類業務的突飛猛進依賴于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而在銀行金融體系極其冗繁的融資方式下顯然無法獨立完成。
人們期盼已久的新三板的落地對于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產生重大意義。其門檻低、要求不嚴等特點,滿足了作為改革大部隊的主力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有專家表示,“新三板是個價值放大器,如果新三板可以克服自身的一些缺點,不斷完善的話,相信它會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應該讓需要融資、需要進行股權交易的優質企業盡快獲得股權交易,而好的股權市場會拓展出便捷的融資通道,有利于資本市場服務于實體經濟和優質成長型企業作用的充分發揮。
視角二:“藏富于民” 促進百姓財產性收入增長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明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而在十八大報告中則進一步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兩屆中央領導對增加老百姓財產性收入均有所提及,可見為完成通過資本市場為投資者提供增加創造財富的機會這一使命,監管層在政策部署方面的前進步伐從未停滯。
前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認為,資本市場是涉及投資金融領域最直接、最廣泛的場所。改革資本市場新生態下,機構投資者壯大,廣大散戶也可以通過投資渠道的豐富間接共享了經濟增長和改革帶來的紅利,資金在市場化的驅動下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和社會財富的雙重增長。
作為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上市公司可持續回報股東的分紅制度的規范,有利于百姓財產新收入的增加和投融資者關系的平衡。
此外,監管層在政策層面上加緊拓展老百姓財產性收入的部署,還體現在對投資者形成多層次的界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這在去年年底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中首次強調。這一政策旨在避免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將金融產品提供給風險并不匹配的投資群體,也是對中小投資者實施保護的有效措施。
視角三:打造“金手銬” 優化上市公司治理
隨著新“國九條”的發布,“推動混合所有制發展,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在綱領中得到強調,賦予了資本市場新的定位。一方面,資本市場要求上市公司有完善的治理結構,更加規范運行;另一方面,在董事、監事等人員無力履職或喪失職業道德而造成無效治理時,資本市場也能夠通過嚴格的監管,防止出現損害廣大投資者利益的事情。
與西方發達國家動輒百年的家族企業不同,中國許多企業的公司化治理之路才走過幾十年甚至幾年,正是借助資本市場,許多企業才完成公司治理的體系化,通過外部股東的設立和資本市場的透明化約束自己。
今年2月,*ST生化發布關于子公司湖南唯康藥業有限公司啟動唯康藥業由于信息披露違規,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和內控存在重大缺陷,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對公司及前述相關高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專家評價,正是在這種外部監督的“金手銬”的作用下,中國企業才得以穩步成長。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資本市場的作用在于更好的促進其轉換經營機制、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資本市場有助于其更好的透明化。兩個維度相互牽制和敦促,以全方位優化中國的企業治理。
在發展的30年里,中國資本市場由最初為國企改制而生,隨后經歷了由試點到逐步推廣、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已成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對現實經濟市場來說,中國資本市場在拓展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協調比例、利用資本市場促進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意義也愈發顯著。
“依法治市”推動中國資本市場走向理性和成熟
法治強則市場興,資本市場的發展高度依賴于法治化的保障和推動。過去20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及大的發展歷程,目前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如何建立全方位的監管體系,制定合理的、適應市場發展階段的法律法規,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2014年對于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5月,十年磨一劍的新“國九條”重磅出臺,上市公司監管、私募基金監管等一系列行政法規陸續頒布,《證券法》的修改和《期貨法》的制定同步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的步伐正全面提速?!凹訌姳O管、依法治市”正滲透到市場的每一個改革領域之中。
完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 打造市場健康發展基石
“無規矩不成方圓”。資本市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也是規則先導的市場。若要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網,以約束每一位市場主體的行為。
早期的資本市場由于法律不完善以及監管不力,造假上市、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亂象數不勝數,不但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還嚴重損害了以散戶為代表的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1999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實施,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法治化建設步入了一個新階段。2005年,《證券法》又完成了一次重大修訂。
伴著市場9年來的快跑前進,舊有的法律法規已不能適應新階段市場的發展需求,迫切需要通過修改法律條文,以解決改革創新和監管執法實踐中面臨的問題。
目前,《證券法》新一輪修改、《期貨法》的制訂工作已全面啟動。據參與修訂的業界人士透露,此次新《證券法》的修訂幅度非常之大,對很多基礎性定義和內容都做出了重新解構,也被市場各方寄予了諸多希望?!蹲C券法》不僅為資本市場自身發展提供了法律基礎,也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重要作用,促進社會資金運轉,完善產業資源有效配置,并敦促企業規范發展、不斷革新。完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證監會主席肖鋼提出,將構建由融資與并購、市場交易、產品業務、市場與機構主體、投資者保護、監管執法、對外開放、審慎監管等8個子體系組成的法律實施規范體系。
事實上,在新“國九條”頂層設計的引領下,近一年來證監會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證券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制度規章,涵蓋資本市場改革的各個領域。這些指導意見和規章,將與《證券法》和《期貨法》形成有機互補的整體,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奠定法律的基石。
加強監管和稽查力度 有效凈化市場投資環境
清除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不誠信行為,不僅需要法律法規的制度保障、市場參與者的自覺和自律,更需要嚴格的監管與“鐵腕”執法。
早期資本市場痼疾之一是違法違規行為比較多,且違法成本很低。近兩年來,證監會在債券市場掀起“打黑”風暴、在資管業開展“捕鼠”行動,對于市場的震懾效果顯著。特別是查處老鼠倉的力度空前,令違法從業者“人人自?!?。
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內幕交易立案案件分別為70件和86件,相比2011年增幅分別達到46%和79%。同時,2013年以來證監會加強了對資產管理行業人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行為的執法力度,2013年立案22件,2014年以來立案25件。
像萬福生科、天能科技、綠大地等違法情節嚴重的案件,破壞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針對這類案件,監管部門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對“肇事者”依法進行了處罰,并予以公示。
除了稽查執法力度不斷增強,刑事追責力度也不斷加大。證監會稽查部門與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加強執法協作,創新執法模式,行政稽查與刑事偵查銜接更加緊密,為快速有效打擊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等違法犯罪行為創造了有利條件。比如,證監會在資管領域針對內幕交易展開的稽查行動中,運用了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透過嚴密的監督網絡,令內幕交易行為無所遁形,多位基金經理先后落馬。
而在股票市場上,內幕交易等案件的查處態勢持續保持高壓。監管和稽查力量的增強,使得一些肆意妄為的機構投資者,要么落入“法網”、要么步步為營心驚膽戰。
二級市場環境的有效凈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令股民、老百姓的信心有所恢復。專家認為,開展打擊內幕交易等執法行動,是監管層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切實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重要舉措,它立足于資本市場發展需要,立足于監管形勢與任務的需要。
堅持投資者需求導向 突出投資者保護核心地位
客觀地講,現階段中小投資者依然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群體,處于信息弱勢地位,風險抵抗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因此,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券期貨監管工作長期以來的重中之重。
2013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出臺,這是國務院層級專門針對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的相關意見。2014年5月9日頒布的新“國九條”中,進一步明確了投資者保護的重要地位。其中明確指出,要健全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參與權、求償權和監督權。
事實上,在我國現有的制度和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權益保護涉及諸多法律障礙,因此單純靠監管層的監督與推動還遠遠不夠。
近兩年來市場上接連出現的幾起投資者賠償的典型案例。比如,在2013年的萬福生科欺詐上市案中,保薦商平安證券斥資3億元設立專項補償基金,采取“先償后追”方式補償萬福生科投資者,提供了一條相對高效、便捷的賠付渠道;2014年6月,海潤光伏出現罕見除權烏龍,上交所和上市公司事后處理迅速且得當,并共同賠償了受損投資者;2014年7月,海聯訊公司四位大股東共同出資2億元人民幣,用以賠償因虛假陳述事件造成損失的投資者。
在目前缺少集體訴訟制度的前提下,這些自發性的賠償案例,不僅開創了證券市場投資者保護方式的先河,為進一步探索投資者索賠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更反映出市場各方已逐漸將投資者保護置于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堅持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更好地為投資者服務。
目前《證券法》正在修訂進程中。肖鋼表示:“證券法應當以公眾投資者利益保護作為基本價值取向”。我們相信,通過各方的努力,新《證券法》將可以為投資者撐起一把更強大的保護“傘”。在法律修訂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并引導中小投資者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因為只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中國資本市場才能真正邁上健康發展之路。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2014年上市公司發生并購案例2000多起,涉及交易金額1.27萬億元,相當于2013年全年并購重組交易涉及金額的總額。7月11日,證監會就修訂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辦法和收購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兩個辦法旨在強化事前信息披露、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保護投資者利益以及督促中介機構盡責。
從企業自身建設來看,市值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在經濟轉型、調整企業結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由于市值的變化主要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貢獻和參與者的熱情這兩大指標,將市值管理引入上市公司管理,有助于企業的價格發現和資本管理。“新國九條”明確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業內專家認為,市值管理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也是資本管理的重要形式。
從公司分布來看,擬上市公司的行業變化“契合”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數據顯示,目前擬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制造業公司376家、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公司41家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公司36家,凸顯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