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生問題是新時期國家發展和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問題。黨的群眾路線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民生問題是人民切身利益、合理訴求的集中表現。檔案工作是服務社會、服務百姓的一項重要工作, 解決民生問題離不開檔案。在新形勢下,做好民生檔案工作是新時期檔案工作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民生;群眾路線;民生檔案
[中圖分類號]G27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3 — 0125 — 02
民生問題是當前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面臨的基本問題,也是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問題。“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民生問題自古以來就是關系國家、民族和社會穩定和諧、經濟社會繁榮昌盛的大事。
一、民生問題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核心問題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是最早出現“民生”一詞,“民”即百姓,“生”即生活、生計。孫中山先生將“民生”上升到治國方略,對民生問題詮釋為“民生”與“國計”的關系。毛澤東確立了“從群眾中來”的群眾路線和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標。民生問題既是個性問題又是社會問題,既涉及個人又涉及千家萬戶,既涉及社會各個領域又涉及不同的群體階層。民生問題的內涵和構成要素既有政治的又有經濟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質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相互表現。新時期民生問題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問題,是群眾路線的落腳點。
1.“為民”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堅持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黨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基本經驗。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一刻也不能忘、不能丟。為民,是群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堅決避免脫離群眾錯誤傾向,時刻要恪守“為民”的根本宗旨。
2.“問民”即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誠接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百姓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各項權益。
3.“知民”即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關鍵要堅持做到“心中有民”。“心里裝著群眾”,才能時時刻刻關注群眾、關心群眾、關懷群眾。做到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使百姓時時刻刻感受到黨的惠民政策的關愛與溫暖。
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是如何使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得到滿足的問題。是黨和各級政府踐行科學發展觀,履行群眾路線核心問題。民生檔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真實記錄,是維護人民群眾各項權益的原始憑證。做好民生檔案工作,必須時刻以黨的群眾路線為指引;做好民生檔案工作,必須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根本宗旨的內在要求;做好民生檔案工作,必須以記錄民生、保障民生、服務民生為方向。建好、用好民生檔案并服務民生,是新形勢下對檔案工作的新要求。
二、記錄民生是做好民生檔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記錄民生可以理解為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過程中,形成的涉及民生內容的信息記錄。是黨和政府堅持群眾路線,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真實寫照;是黨和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政策依據;是百姓切身利益的集中反映。建立豐富和完善的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必須以記錄民生為依托。沒有保障民生的信息記錄,就沒有民生檔案。
1.從政策層面詮釋記錄民生與民生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就是我國民生的發展史,也是民生檔案的真實寫照。從小崗村十八戶村民簽訂了冒了天下之大不韙的“生死文書”,拉開了土地大包干的序幕,推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此,幾億農民擺脫了饑餓與貧困,中央的“兩免一補”、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農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又使幾億農民生活奔向小康。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以及安居工程的實施,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確立了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宏偉目標。民生問題納入了國家發展重大議事日程。為民生檔案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撐。
2.從法規層面闡明了記錄民生與民生檔案的必然聯系。從國家保障民生的提出,民生檔案工作就納入了國家和各級檔案部門的重要議程,如何做好民生檔案工作成為檔案工作者的重要課題。國家檔案局印發《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收養登記檔案管理辦法》、《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定(試行)》等,以及各級政府相繼制定了民生檔案管理法律法規,為民生檔案信息資源的建立與整合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理論基礎。有民生工作就有豐富的民生記錄,有民生記錄就必然會產生民生檔案。民生檔案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為民生檔案工作明確了主題內容和服務方向。
3.從民生檔案建設層面解讀記錄民生與民生檔案的重要內容和責任。第一,建立了領導體制和管理機制,完善了民生檔案管理制度。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各涉民部門為輔,以檔案管理部門為紐帶,以百姓參與和為民服務為目標的民生檔案管理體制;形成了以綜合檔案館為中心,以各涉民單位檔案室(館)點的民生檔案管理網絡。進一步加強民生檔案的資源、管理、制度的整合力度。促進民生檔案的發展,更深層次解讀記錄民生的重要內涵,記錄民生為民生問題的解決和民生檔案的建立的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第二,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以不斷豐富民生檔案館藏和整合民生檔案信息資源為手段,加強檔案館資源建設,充分優化館藏結構,進一步豐富館藏資源。要圍繞服務民生的需要,建立以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以及社會穩定類民生檔案為重點的民生檔案資源。逐步使民生檔案信息資源達到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建立以市場需求和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檔案資源體系。
三、保障民生是做好民生檔案工作方向和目標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黨堅持走群眾路線,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內容。保障民生是群眾路線的落腳點,是貫徹執政為民理念的最佳詮釋,保障民生離不開民生檔案強力支撐,脫離了保障民生的民生檔案工作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1.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須做好民生檔案工作,民生檔案是保障民生的最后一道生命線。民生檔案已逐步成為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焦點。民生檔案工作必須立足于保障民生,將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等與民生先關的內容集中立卷分類管理,確保民生檔案齊全完整和民生檔案信息的優化,根據民生檔案工作的實際,確定民生檔案的歸檔范圍,保證民生檔案的質量和有效利用,不能盲目將涉民但又無保管利用價值的全部歸檔。檔案涉及民生的各個方面,牽涉城鄉居民的切身利益。民生檔案工作做不好,很多民生政策就落不到實處,很多民生問題就不能有效和順利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惠民政策難以落到實處。
2.保障民生是保持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民生問題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建好民生檔案服務民生,使檔案工作可以直接為百姓排憂解難,使百姓得到實惠。檔案工作服務民生,既提高了百姓的認知度和社會地位,又激發了檔案事業發展活力。保障民生成為檔案事業發展的動力,推動民生檔案工作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四、服務民生是做好民生檔案工作的核心和宗旨
檔案工作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各級檔案部門要以服務民生為重點”、“創造性地開展民生檔案工作”,并提出“民生所想,就是檔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檔案工作之所趨”。使服務民生成為檔案工作服務大局的一個新亮點,也成為檔案工作出現重大變化的一個新拐點,為民生檔案工作確立為民生服務的核心地位。
1.樹立服務理念。生檔案服務工作涉及面廣,難度較大。因此,做好民生檔案服務工作既是一項長期的基礎工作,又是一項綜合性的體統工程,樹立“民生所想,就是檔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檔案工作之所趨”的理念。堅持“為民、問民、知民”的執政理念。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重事輕人、重物輕人、重典型人物輕普通人物的傳統觀念和認識。
2.明確民生檔案服務宗旨。履行提供利用民生檔案的義務。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在黨的群眾路線的指引下,逐步拓展民生檔案服務領域,豐富民生檔案服務內容,建立民生檔案社會利用服務體系。提升民生檔案利用服務水平,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檔案利用需求。
3.建立完善的民生檔案檢索體系。要不斷增加民生檔案目錄數據庫的信息量。加強民生檔案的整理編目、數字化和開放鑒定工作,建立完善民生檔案目錄檢索體系,編制民生檔案專題目錄,編制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法規文件匯編,建立民生檔案目錄中心,加快民生檔案數字化,建立民生檔案目錄和數字化共享平臺。加強館藏檔案的開放鑒定工作,公布民生檔案開放目錄。實現計算機存儲與檢索,及時公布民生檔案信息,有效地開發民生檔案資源服務民生。
4.建立和完善民生檔案服務方式和手段。編輯民生檔案服務利用指南和服務手冊。以檔案查詢窗口、政府信息網和檔案網站為平臺;以紙質和電子民生檔案信息為載體;以采取咨詢、電話查詢、網上查閱等手段,定期公布民生檔案保管單位;公布民生檔案種類和范圍;公布民生檔案目錄(紙質和電子);公布查詢電話;公布查詢網址。明確有關民生檔案查詢地址、查詢時間和查詢要求。建立民生檔案網絡信息平臺,做到信息共享,實現“一站式”服務。
結語
總之,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解決當前民生問題是核心,民生檔案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金鑰匙,做好民生檔案工作必須以記錄民生、保障民生、服務民生為指導方針,以民生檔案資源優化整合,建立健全檢索系統,提高利用服務效率為手段,以為百姓排憂解難和解決現實問題為目標,從而真正發揮民生檔案服務民生的功能。
〔參 考 文 獻〕
〔1〕國家檔案局. 關于加強民生檔案工作的意見〔Z〕.2007-12-29.
〔2〕國家檔案局. 國家基本專業檔案目錄〔Z〕.2011.
〔3〕楊冬權在全國民生檔案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Z〕.
〔責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