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和崇高風范所展現出來的以及毛澤東思想中所倡導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民族精神即是中國精神,它包含十分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愛國主義、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廉潔自律,它們構建著華夏子孫共有的精神家園,標注著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面貌,必將為中華兒女世代傳遞、永遠弘揚。
[關鍵詞]中國精神;愛國主義;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艱苦奮斗
[中圖分類號]A8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3 — 0017 — 04
“精神”一詞,在中國古代最早見于《黃帝內經》一書,其中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闭J為人體正常精神活動為心之功能 ,心不僅主持人的精神活動,而且統管人的五臟六腑?!熬瘛痹谝话阋饬x上指人的意識、思維、神志和一般心理狀態,用中國傳統文化術語來說是指的精、氣、神。這里的“中國精神”主要指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和崇高風范所展現出來的以及毛澤東思想中所倡導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民族精神,指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給我們留下的世代傳遞、與世長存的東西,是力透紙背的那種永恒存在,它深入民族血液、激發民族志氣、勇氣、骨氣、豪氣。特別是毛澤東思想作為建國理論奠定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意識形態基礎,在實踐中發揮著巨大的生命力,已經、正在和必將繼續轉化為人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法和實踐方式,甚至價值觀,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中,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
一、濃厚的愛國主義是毛澤東中國精神的主題
(一)立志救國救民,改造舊中國
毛澤東出生農家,從小參加勞動和與底層勞苦人民接觸使他早年形成了同情窮苦群眾的階級同情心,讀鄭觀應的《盛世危言》第一次讓毛澤東認識到國家處于危難的困境中,為國家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于是毛澤東決定離家求學。在對中國勞苦大眾和中華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注和思考中樹立了胸懷天下的志向,這從毛澤東第一次走出韶山前所改寫的夾在父親賬簿中的以“孩兒立志出鄉關”打頭的那首詩體現出來,但毛澤東愛國主義志向的確立卻是在湖南一師讀書期間。這一時期,中國正是軍閥混戰日益嚴重,帝國主義侵略日緊,民族危機十分危急的時期,湖南第一師范以“知恥”為校訓,就是要喚起廣大學子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樹立救國救民的宏偉志向。受到一大批良師教導,特別是給予毛澤東印象最深的楊昌濟在教授倫理學時諄諄教誨他的學生要立大志,要有崇高理想和改造社會、國家的偉大抱負,做一個光明磊落的有用之才,這些促使毛澤東確立起救國救民,改造舊世界的理想。他在讀書筆記中寫道:吾人必須“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動皆期合此理想?!薄叭藢儆谝簧鐣?,則當為其社會謀利益。若己身之利益與社會利益有沖突之時,則以己身之利益為社會犧牲”。一師期間,毛澤東雖然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但在思想信仰上還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他曾經剖析自己說,在一師畢業時,“我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我憧憬‘19世紀的民主’烏托邦主義和舊式的自由主義,但是我反對軍閥和反對自由主義是無疑的”。1919年在他創辦的《湘江評論》上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文章開頭便直刺中國社會現狀:“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他激情澎湃地展望:“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中華民族的大聯合,將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諸君!諸君!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拚命向前!我們的黃金世界,光輝燦爛的世界就在前面!”毛澤東號召民眾聯合起來挽救民族危機,實現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不僅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情懷,而且表現出強烈的主人翁精神。
(二)信仰馬克思主義,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到五四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傳入后,毛澤東的思想開始發生了轉變。毛澤東曾于1918年和1919年兩次到北京,經李大釗指引參加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新聞學研究會和哲學研究會和少年中國學會,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對這段成長史,1936年他在同斯諾談話時講到:“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讀了許多關于俄國所發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熱切地搜尋當時所能找到的極少數共產主義文獻的中文本。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他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著的《階級斗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經在理論上和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從此我也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有史料表明,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已完全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觀點。愛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結合,使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已從一個激進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成長為一個受馬克思主義武裝的共產主義知識分子。
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仰的基點就是要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要半心半意或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1〕為此,共產黨人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系,大公無私,堅持真理,向人民負責。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最可尊敬的。”1945年4月,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應該使每個同志明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為最高標準?!伯a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自從接受了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真理,毛澤東始終不渝地實踐著自己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始終大公無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
二、實事求是毛澤東中國精神的靈魂
(一)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
毛澤東在早年求學期間就接受了推崇性理哲學、強調經世致用、主張躬行實踐的湖南湘學士風的影響,特別是在開創農村革命根據地時期深受“左”傾教條主義之苦,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求索中,得以將“實事求是”這一古代成語和湖湘學風的傳統文化與親身實踐經驗加以整合改造,而為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時以實事求是為指導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理論?!皩嵤虑笫恰本褪且磺袕膶嶋H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它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它活的靈魂穿貫于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和中國共產黨革命活動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典型地體現了毛澤東思想本質特征和中國共產黨處事的精神情操,是毛澤東思想的內核和精髓。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建設時期,毛澤東多次、反復強調我黨堅持實事求是的極端重要性。他講“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2〕1941年冬, 為中央黨校題詞“實事求是”作為校訓,在1945年4月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概括我們黨的“三大作風”,之首就是“理論聯系實際”,毛澤東又為“七大紀念冊”作了“實事求是,力戒空談”的題詞,號召全黨實事求是地解決中國革命的問題。
毛澤東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實事求是的,是對黨對人民對國家有利的,雖然晚年也犯了“文化大革命”那樣嚴重的錯誤,但那是在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犯的錯誤。在革命時期毛澤東之所以能開辟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能夠多次把黨和國家從危機中挽救過來,踏上正確的道路,根本的就在于他善于從中國特殊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和實踐中做出了創造性貢獻。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毛澤東之所以能成功找到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和平改造道路,并取得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和積極理論成果,最關鍵的還是在于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他晚年之所以犯錯誤正是由于背離了這條路線,這從反面證明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性。事實證明,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的根本路線,是共產黨的生命線。
(二)不調查沒有發言權
怎樣做到實事求是呢?在毛澤東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調查研究。毛澤東是我們黨大興調查之風的開創者。調查研究是達到實事求是的必要條件,同時以實事求是為指導是做到正確的調查研究的前提。毛澤東在青年時期就注意向社會學習,做社會調查,積極親身實踐。曾在讀師范的1917年暑假到1918年春,先后三次對湖南的農村進行游歷與調查;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后,他更是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老老實實地研究中國社會的狀況。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1927年初,他考察湖南長沙、湘潭、湘鄉、醴陵、衡山等地的農運后寫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同志對湘贛邊界的各縣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查,僅1930年就完成了8篇調查報告。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寫出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獨創性提出了中國革命要以農村為中心,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成為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通過調查研究,毛澤東初步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反對本本主義》中,他從認識論的高度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經驗,指出:“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調查沒有發言權,必須成為全黨干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惫伯a黨人應該堅持“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反對保守的本本主義思想路線。1931年4月,毛澤東在《總政治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進一步提出了“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的口號。在延安時期,他在為其《調查研究》一書寫的序言和跋中闡明:調查研究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中心環節,“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調查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對擔任指導工作的人來說,有計劃地抓住幾個城市、幾個鄉村,作幾次周密的調查,乃是了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具有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最基本的知識?!边@即是毛澤東對自己如何做到實事求是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對全黨工作的指導。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仍然十分重視調查研究。在犯了“大躍進”的錯誤后,毛澤東多次發表講話,強調要恢復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把1961年搞成一個實事求是年。
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澤東中國精神的立足點
(一)自強不息,奮發圖強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澤東提出和大力倡導的思想,也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和立場、觀點、方法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一貫堅持的方針。毛澤東的“獨立自主”思想源自于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悠久文化的歷史傳承,源自于毛澤東對文明古國從強盛到衰敗而任帝國主義宰割欺凌的深切感悟,源自于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自信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當然也與毛澤東爭強好勝的性格有關。毛澤東的一生,是挺起脊梁、進行戰斗的一生,是永不向強權和邪惡勢力低頭的一生,也是帶頭勤儉建國、艱苦奮斗的一生。早在1935年12月,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就明確提出了“自力更生”的思想。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當局對我實行經濟封鎖,毛澤東向全軍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各抗日根據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生產自救運動,打破了敵人的封鎖。1945年8月,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中,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礎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上,叫做自力更生。”明確提出了自力更生方針??梢哉f,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就是我黨領導億萬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勝利成果。正是在毛主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方針指引下,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中國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程,使中國由一個極其落后的農業國,迅速發展成為了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從而創造了人類奇跡。
毛澤東盡管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并不主張關起門來搞建設。相反,總是力爭國際援助。早在 1935年,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是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需要國際援助;不,國際援助對于現代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爭都是必要的?!豹毩⒆灾鞯膶嵸|是,要靠各國黨自己獨立思考,主要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搞革命和建設,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排外,毛澤東并不是主張閉關鎖國搞建設的領導人。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關于同外國人做生意,那是沒有問題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現在已經開始做,幾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競爭。我們必須盡可能地首先同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民主國家做生意,同時也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薄?〕在新中國成立一個多月后,就親自率團到蘇聯去簽定了一百多項讓蘇方幫助建設的項目。他在《論十大關系》中,把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列為一大問題,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4〕。
(二)破除迷信,走自己的路
堅持獨立自主就意味著在學習外國的過程中要破除迷信盲從,走自己的路。毛澤東曾經回顧建國初期的情況時說:建國后“在經濟上照抄蘇聯,這在當時是完全必要的,同時又是一個缺點,缺乏創造性,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這當然不應當是長久之計?!薄?〕1956年4月毛澤東提出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作為探索這種結合的開篇之作,《論十大關系》闡述了要“以蘇為鑒”,根據中國的情況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其中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泵珴蓶|強調,對于馬列主義理論,“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如果每句話,包括馬克思的話,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1958年6月毛澤東在對第二個五年計劃指標所做的批示中說:“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要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在這條路線指引下,我們在較短的時間里,不僅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而且搞出了“兩彈一星”,使長久以來沉淪的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不怕外來壓力,堅決維護民族利益
在涉及國家主權這類原則問題上,即使面對大國強國或者有大國支持的國家的挑釁和壓力時,毛澤東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魄力,敢于頂住壓力,堅決還擊對手和敵人,并且勇于和善于取勝,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1958年,毛澤東斷然拒絕了蘇聯提出的有損于中國主權的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以及中蘇聯合建立潛艇艦隊的主張,同時還批評了蘇聯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某些大國主義的做法。在毛澤東和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在對外關系中始終保持了獨立自主的外交地位。面對西方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毛澤東認為原子彈同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一樣,都是紙老虎,并不可怕,但核時代擁有原子彈是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可靠保障,于是發出“我們還要有自己的原子彈”的偉大號召。1959年6月,在失去蘇聯幫助的情況下,毛澤東毅然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造出原子彈。五年之后“爭氣彈”終于爆炸成功。我國發展原子能事業,是為了給我們自己創造并保衛有利于經濟建設的和平環境。1957年11月,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中國還沒有建設好,我們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國主義硬要打仗,我們也只好橫下一條心,打了仗再建設?!?/p>
四、艱苦奮斗,勤儉建國是毛澤東中國精神的支撐
毛澤東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提倡勤儉建國,厲行節約。在革命戰爭年代,當根據地的財政十分困難的時候,毛澤東提出:“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為著我們的經濟建設?!薄?〕建國之初,在經濟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毛澤東告誡:“要使全體干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又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薄?〕當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以后,毛澤東仍然認為:“要提倡勤儉持家,勤儉辦社,勤儉建國。我們的國家一要勤,二要儉,不要懶,不要豪華。懶則衰,就不好。”〔8〕毛澤東之所以一再強調勤儉建國、厲行節約,是因為他對中國“一窮二白”的國情有深刻的了解,同時還因為“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他指出“共產黨也有他的作風,就是:艱苦奮斗!這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革命家的作風。”〔9〕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諄諄告誡全黨同志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每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中所培育的諸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窮棒子”精神、張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等,就是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為人民無私奉獻精神的具體體現。依靠這些精神,黨領導人民群眾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依靠這些精神,黨領導人民群眾戰勝了各種困難,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
五、廉潔自律是毛澤東中國精神的重要標識
(一)清正廉潔,嚴于律己
毛澤東一生始終以一個共產黨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生活艱苦樸素,是共產黨人中奉獻最多,享受最少的典范。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薄肮伯a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泵珴蓶|是這樣教導共產黨人,也是這樣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對待自己的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既親切關懷,又嚴格要求,決不容許他們搞特殊化。在新中國成立前,毛主席多位親人為國犧牲,而解放后的朝鮮戰爭,毛主席送子參軍,當別人勸阻時,他卻說:“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即使是在建設時期,他的女兒也不搞任何特殊化,非但不準公車接送上學,還和老百姓一樣勒緊腰帶;他自己也是與人民同甘共苦,穿補丁衣服,吃粗茶淡飯。在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不但帶頭降工資,還宣布不吃肉,整整7個月沒吃一口肉,造成腿腳浮腫。
(二)厲行節約,嚴懲貪腐
毛澤東一生清廉,十分痛恨貪腐行為。他從黨的宗旨和人民政權的性質出發,要求歷屆人民政權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奉公,堅決反對貪污和浪費。在1934年1月召開的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強調指出:“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反對貪污和浪費的斗爭,過去有了些成績,以后還應用力?!痹谟擅珴蓶|親自主持起草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中,更進一步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國家機關,必須厲行廉潔的、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工作作風,嚴懲貪污,禁止浪費,反對脫離人民群眾的官僚主義作風。”建國初,我們黨面臨執政的嚴峻考驗時毛澤東領導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這是我們黨執政后自覺抵制和克服資產階級對黨的腐蝕,保持共產黨人廉政為民本色的一次成功實踐。
此外,毛澤東所倡導和踐行的中國精神還包括學而不厭的精神、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國際主義精神等一系列內容,這些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奇葩,留在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中而沉淀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將永遠地流淌在中華民族后世子孫的精神血液當中!
〔參 考 文 獻〕
〔1〕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400.
〔2〕〔3〕毛澤東選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1435.
〔4〕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40.
〔5〕 何沁.中國革命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
〔6〕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34.
〔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六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355.
〔8〕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13.
〔9〕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2132-2133.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