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境遇式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活動的生成性,強調情境的重要性,主張根據具體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高校倫理學教學中,境遇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案例教學模式,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互動教學模式,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實踐教學模式。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效果顯著。
[關鍵詞]境遇式教學模式;倫理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3 — 0176 — 02
境遇式教學模式是在對傳統律規式教學模式反思的基礎上產生的,是現代教育科學發展的產物,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其形成、發展與完善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國的境遇式教學模式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與西方的研究與實踐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將境遇式教學模式引入高校倫理學教學實踐中,對于改善倫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境遇式教學模式的引介
美國倫理學家約瑟夫·弗萊徹教授在其《境遇倫理學》一書中提出了“境遇”的概念,“境遇”實質就是指人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所處的一種存在狀態,在他看來,沒有一件事是舉世公認對的或者錯的,也沒有一件事在本質上是善的或者惡的,我們所采取的行動,必須依據當時的情境而做出判斷。倫理學中的教條主義使人盲目地服從道德法則,而喪失了個人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失去了道德選擇的能力,因此,解決現實道德問題必須從人的境遇出發。他斷言,“一切事物正當與否完全取決于境遇。”〔1〕“境遇”的理念不僅可以應用于倫理學的實質內容方面,還可以進一步運用于倫理學的教學實踐。事實上,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就提出了“情境”這一概念,與弗萊徹的“境遇”概念在本質上相同。他認為,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不斷的思考真實的問題,這樣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情境或好或壞地規定了個別人日常表現自己的力量”〔2〕。以上兩位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境遇”進行了相似的闡釋。
隨著后現代思潮的興起,境遇式教學模式的內涵更加豐富。羅祖兵認為傳統律規式教學是一種注重預成的教學,而境遇式教學則注重生成。他探討了從律規式教學到境遇式教學的演進歷程。相對來說,律規式教學注重課堂的預成性,即每次授課都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有條不紊的組織課堂教學,缺少一定的靈活性,猶如一臺編制好程序的機器一樣,需要按照既定的規則運行,完全是一種機械的思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中只要循規蹈矩的按照教學設計完成教學任務即可,學生被動的聽從教師的安排,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都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在實際進行教學之前,教學的樣態、程序甚至是細節就己經預存于教學設計之中。在這種教學中,教學設計可能是由教師本人在教學前制定的,也可能是由實際從事教學活動的教師以外的人員制定的。”〔3〕
因此,在高校倫理學教學實踐中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顯著提高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特別是當學生面對突然發生的道德事件時,能夠快速反應、及時處理、正確應對,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由此可見,將更多的倫理學知識、原理轉化為不同的倫理“境遇”,用不同的倫理“境遇”深化倫理學知識、原理,就成功地架設了一條連接境遇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品性與高校倫理學的實踐特性的橋梁。
二、境遇式教學模式在倫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境遇式教學模式因其給予教師較大的主動性,同時注重課堂這一情境,將教學活動看成是一種具體情境下的互動過程,與傳統的律規式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差別。”〔4〕結合我們以往的教學經驗,境遇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境遇式模式:案例教學
應用案例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倫理學課堂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經常引入倫理學中的一些困境,創設較為真實的境遇,在這一“境遇”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強化對倫理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起到的是主導作用。我們曾經舉過以下案例來闡釋境遇式的概念:①失火的屋里有一位是你年邁的父親,另一位是正在發現治療世上危險病特效藥的醫師,而這藥還在他構思之中,而你只能營救一位——你要救誰呢?是你所愛的父親還是掌握十萬條生命的醫師?救那一位才算愛,才算善?②一群人遭劫,慘遭殺害,其原因是由于其中有一位婦女的嬰兒啼聲暴露了他們的位置。這位婦女勒死嬰兒保全大家,還是嬰兒啼哭,眾人喪生呢?哪一種才算道德? 〔5〕上述案例表明,一件事分明是錯的,但在某種境遇下,它卻成為唯一正確的事。
2.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境遇式模式:互動教學
在境遇式教學模式下,互動教學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在倫理學教學中,我們選用了納許劇本《蘭美克》中的劇情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蘭美克半夜和老處女相愛約會,但他并非真心愛她,只是希望她不要再作老處女;他要把她的女性特質找回來,重新點燃她對婚姻和子女的希望。她的堅守道德規范的哥哥見此情景,義憤填膺,拔槍射殺蘭美克。她的父親,一位年老有智慧的牧場主,對他的兒子說,“諾亞,你的想法是對的,不過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6〕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采取的教學方法為首先拋出主題、提出問題,其次讓學生角色扮演、進行互動,再次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最后歸納總結、形成共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
3.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境遇式模式:實踐教學
在高校倫理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要將大學生看成是自主的個體,注重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突出變化性、生成性、具體性、隨機性、開放性、復雜性等。要把教學作為教師和學生的一種關系性事件,不斷的變化生成是其本性。由于社會實踐是豐富多彩而富于變化的,因而非常有必要讓學生更多的深入社會、深入實際,讓學生切實感受日常實踐中的倫理困境,尋求解決的路徑,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教師則給予必要的指導。比如我們經常組織學生參觀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等,為老人、兒童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切實感受社會的關愛、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起到的是輔助作用,但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學以致用的能力得以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的效果
在倫理學教學中,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之后,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境遇式教學模式將課堂看成一種情境,在良好的課堂情境中,教師授課后都會產生成就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良好,學習興趣顯著提高。
1.教師評教得分顯著提高
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律規式教學模式,每次都是熟悉教材,甚至能將許多知識點背誦,每次講課時,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授,與學生的互動較少,結果每次都是提前將教材上的內容講授完畢,在一些需要拓展知識面的內容上,并不能進行相應的拓展,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對教師授課效果的評價不是十分理想。而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后,近5年來,在學生一次性評教中,教師的評教得分穩步上升,并多次進入全校前10%。
2.學生學習興趣日益濃厚
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前,學生學習興趣并不濃厚。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打瞌睡、聊天、玩手機等行為,這些與課程無關的活動既影響其他學生的聽課效果,又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而應用境遇式教學模式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作為一種情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打瞌睡、聊天、玩手機等行為很少發生,同時由于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90%以上的學生能夠專心聽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濃厚。
實踐證明,境遇式教學模式有力推進了高校倫理學課的教學改革,使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模式不僅對倫理學、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社會學科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理工類學科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 考 文 獻〕
〔1〕〔5〕〔6〕〔美〕約瑟夫·弗萊徹.境遇倫理學——新道德論〔M〕.程立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2,128,128.
〔2〕〔美〕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
〔3〕羅祖兵.從“預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學導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4.
〔4〕莊龍玉.境遇式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管理,2013,(04).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