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中國夢”,頓時引起了舉國上下、海內外的熱議。深刻認識“中國夢”,我們要理解其內涵,而且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來認識我們在追夢圓夢的進程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并堅持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根本路徑,相信我們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關鍵詞]中國夢;內涵;挑戰;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3 — 0012 — 03
“中國夢”現在成了中國大地熱議的話題。敢以國家來“做夢”,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強大,一個民族的自信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夢絕不是海市蜃樓、虛無縹緲、抽象空洞的烏托邦,而是深深地根植于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之中,根植于生機勃勃的社會實踐之中,根植于億萬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之中。”①那么,我們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明確其內涵,清醒地把握在追夢進程中面臨的挑戰,以及找到科學可行的路徑來圓夢,這對“中國夢”從藍圖到現實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中國夢”的內涵
2012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做出了重要的闡述。他鄭重地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還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通過國家領導人對“中國夢”的闡述,筆者認為“中國夢”蘊含了以下幾點要義:
首先,“中國夢”在歷史根源上,是連接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紐帶。不深知中國的歷史,就不可能透徹地理解“中國夢”的內涵。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創造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長期處在世界的領先水平,但是自從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進入了百年的屈辱史。割地、賠款、簽條約,國家主權屢遭破壞,人民生命任人蹂躪,“國破家亡”,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先進的仁人志士開始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探索,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了當時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夢實現了,隨即開啟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夢,經過建國60多年的艱苦奮斗,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不懈拼搏,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與日劇增,“中國聲音”在世界舞臺上愈發響亮。在黨的十八大,我們確定了“兩個百年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加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回應了未來中國發展奮斗的目標和方向,也體現了我們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其次,“中國夢”在價值導向上,是促進每個人全面發展,實現人民幸福。“中國夢”的歸宿和落腳點就是實現人民幸福,這蘊含了中國共產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蘊含了共產主義“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②。“中國夢”也回應了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呼喚,順應了人民的種種期待。“好夢”與“噩夢”的分水嶺和評判上,主要看“夢”的價值導向上,是否為了人民。這也決定了“夢”是否有生命力和感召力。“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這必將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必將凝聚億萬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追、共筑、共圓“中國夢”
再次,“中國夢”在內容構成上,是國家層面、民族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夢想的集合體。“中國夢”不是高不可攀,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有豐富的內容。第一,“中國夢”在國家層面上就是實現“國家富強”。為了實現其目標,我們分為具體領域的目標即“夢想”,比如說,“航天夢”“強軍夢”“航母夢”等等。第二,“中國夢”在民族層面上就是實現“民族振興”。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處在世界民族之前列,在民族素質,民族競爭力和民族世界貢獻率上有極大的提高。據《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16世紀以前,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科技發明約有300項,其中175項是中國人的發明。那么,在未來的時期里,中華民族為世界的發展要做更大更多的貢獻。第三,“中國夢”在個人層面上就是實現“人民幸福”。在通往“人民幸福”的大道上,人民充滿了許多具體夢想。比如說,“教育夢”“就業夢”“住房夢”“環境優美夢”“社會保障夢”等等“民生夢”。“中國夢”實現的進程中,也就是“民生夢”逐個實現的過程中,這樣人民幸福才有堅實的基礎。總之,“中國夢”的“國家、民族、個人”這三個層面的內容的綜合體,它們之間不是相互沖突的,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密不可分的關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說明了個人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國家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否則個人夢想的實現就沒有外在的堅強保障和前提條件,懂得中國近現代史的人就會深深明知這個道理的正確性。若沒有個人層面的夢想的逐漸實現,最終使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沒有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的。
二、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面臨的挑戰
任何遠大的理想的實現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會“長風破浪會有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道路不會筆直而平坦,而要敢于啃硬骨頭,需要趟過深水區、踏過地雷陣。這就要求我們不是掩蓋矛盾,回避問題,而是清醒地把握和應對前進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這樣我們才不會被所取得成績沖昏頭腦,不會對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漠視無睹。
其一,中國共產黨執政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十八大報告強調,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習近平在十八屆一中全會記者見面會上說:“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當前,部分黨員干部貪污腐敗,作風問題等,導致群眾對此十分反感、深惡痛絕。黨群干群關系在部分地方上十分緊張,黨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一些黨員干部的做法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違背,這樣下去后果不堪設想。鄧小平曾告誡:“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①這句話應該讓我們警醒起來,不下大力氣整黨,不從嚴治黨,會亡黨亡國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其二,中國面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我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目前的確存在需求動力減弱、經濟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展速度放緩和社會矛盾凸顯等實際問題、面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險。即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可能出現經濟停滯。有學者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國家十個方面的特征,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乏、金融體系脆弱等。”②這些問題解決不好,中國夢的進程必定大大地受到阻礙。
其三,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中國在大步向前發展的同時產生的問題一點也不比不發展產生的問題少。隨著社會轉型各種矛盾凸顯,如“人民群眾權利意識增強,政治參與熱情與體制機制不能滿足的矛盾;改善民生迫切性增加與片面追求GDP的矛盾;資源日漸匱乏和舊的發展方式之間的矛盾”;“由勞動工資、征地補償、拆遷安置、企業改制、生態環境、司法不公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加劇,群體性事件和矛盾上升。”③各種矛盾需要去破解,中國夢是在不斷化解矛盾的進程中實現的。
其四,中國面臨復雜多變的嚴峻的國際形勢及民族地區穩定問題。世界經濟已由金融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調整期,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必然嚴重阻礙我國發展,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外交挑戰。如領土爭端問題及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圍堵”,某些國家妄圖打斷我國現代化進程等。“三股勢力”在民族地區大搞暴力恐怖活動和分裂國家的行為,這嚴重影響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總之,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都不容樂觀。
三、實現“中國夢”的路徑選擇
“中國夢”的路徑選擇問題,決定著我們能否圓夢的核心問題。選擇一條正確的科學的符合我國國情的路徑,能使我們早日實現“中國夢”,否則我們有可能誤入歧途,距離“中國夢”越走越遠,乃至出現“黃粱一夢”的悲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恰逢其時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第一,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中國道路”這就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根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實踐證明,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取得了讓世界驚嘆和矚目的成績。我們因此可以自信的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毋庸置疑,實現“中國夢”必須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有些人可能認為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能更快地實現“中國夢”,這種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和幼稚,歷史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走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帶給中國人民的只能是災難。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侯惠勤教授認為,“用西方政治制度塑造中國人的未來之夢,在今天已是暗流涌動,然而,背后隱含著的是歷史的顛倒和是非的混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中國夢的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保障,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追逐和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高度的道路自覺、理論自覺和制度自覺。我們堅信,中國道路一定會引領中國夢的實現。”①
第二,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其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精神紐帶。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是促使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是民族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生活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56個民族構成的中華民族靠什么來維系民族大團結呢?要靠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增強各族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心,不斷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革命戰爭年代,愛國人士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在今天的和平建設年代,我們同樣需要愛國主義精神,把祖國的前途命運與自己的前途命運緊緊的聯系起來,要對祖國有憂患意識。今天我們在追逐“中國夢”的過程中,有許多挑戰和困難,我們要靠愛國主義精神使56個民族的心貼在一起,把13億人民團結起來形成強大的合力。其二,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破解不斷凸顯的社會矛盾等。解決中國的種種問題,“法寶”之一就是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我們拉開了改革的大幕,改革進入了“攻堅區”和“深水區”。接下來關鍵是全國上下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地切實貫徹好會議精神,使改革“不打折扣”,使改革決議落地,使改革不斷地釋放民生紅利和改革紅利。
第三,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凝聚中國力量要做好這幾點:一是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最近,黨的反腐力度不斷地加大,反腐由下層逐漸向高層延伸,“老虎”“蒼蠅”一起打,這體現了黨的反腐的決心和毅力。現在,我們全黨上下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階段已收尾,開始進入了第二階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下來,我們要注意不能使其“虎頭蛇尾”不能使其“反彈”。此外,還要大力發展黨內民主、基層民主,大力進行制度建設,把“權力”關在籠子里,來建設一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的執政黨”。用黨的先進性來提高凝聚全國人民的力量,不斷鞏固中國“主心骨”的地位。二是創建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有夢想,還要有機會,那么,智慧和力量才有施展的舞臺。當前社會,人們強烈地呼喚“公平正義”,即機會公平、權利公平和規則公平。習近平總書記說出了人民心中的期盼“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是一切力量充分涌現的前提條件,因此,凝聚中國力量必須創建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三是分好“蛋糕”,發展成果人民共享。“中國夢”的魅力是讓人民得到看的見摸得著的利益,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仍需要繼續進行分配體制改革。這樣,人們對追逐夢想越來越有奔頭,那么,全國各族人民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實現幸福美好生活之夢。四是腳踏實地,艱苦奮斗。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夢想的實現,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和把握當前遇到的挑戰,還有我國“三個沒有變”的國情。還需每個中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攻堅克難,實現夢想。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省份以及全國都腳踏實地和艱苦奮斗,那么匯聚的力量將是無法估量的。
最后,筆者認為“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路徑。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具體路徑,也就是許多學者談到的,“走群眾路線實現中國夢”“新型城鎮化發展助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托起中國夢”“和諧勞動關系助圓中國夢”“大力發展教育推進中國夢”“公平支撐中國夢”“團結全世界的華人華僑推進實現中國夢”等等。實現中國夢的根本路徑確保我們的方向正確,現在關鍵是找到各個領域通向“中國夢”的具體路徑。只要我們不懈怠、不折騰、不動搖、艱苦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日可待。
〔參 考 文 獻〕
〔1〕李抒望.對“中國夢”的幾點解析〔J〕.社科縱橫.2013,(04).
〔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16.
〔3〕肖立軍.實現中國夢要敢于應對各種挑戰〔J〕.光明日報理論版,2013-08-04.
〔4〕宋林飛.中國轉型社會的探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5〕侯惠勤,辛向陽.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J〕.紅旗文稿,2013,(12).
〔6〕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7〕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8.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