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了2013年的互聯網金融“元年”,2014年春節互聯網金融又給了人們重重一擊,除夕到大年初一16時,參與“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2000萬個。如果說2013年是“群雄并起”的年代,那么2014年毫無疑將進入“創世紀”的一年,互聯網巨頭將展開“逐鹿中原”的戰事,這場戰爭的“規則”也亟待確立。
互聯網金融崛起“元年” 變化和普及
說起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得不提2013年,這一年都被人們稱作“互聯網金融元年”。不論是“余額寶”的橫空出世,還是眾多“寶”字輩產品的緊密相隨。抑或眾安在線的“三馬”系保險,都可以算的上是跨時代的產品,均讓人感覺目不暇接。
這一年,天弘基金聯合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6%以上的年化收益率使投資者的閑散資金終于不用等待低廉的活期利息。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額寶規模逾2500億元,客戶逾4900萬戶,天弘基金超過華夏基金成為業界資管規模第一。馬云表示“阿里金融做的余額寶創新,激發和促進了中國金融行業的改革”。
這一年,百度金融中心攜手華夏基金,推出目標年化收益率8%的理財計劃“百發”,目標年化收益率高達8%,最低投資門檻僅為1元。百度理財第一支理財產品4小時內攬金10億,其巨大的威力已經顯現。雖然在發行過程中“8%收益率”的宣傳字樣幾乎觸碰到監管紅線,但是在證監會核查后還是放行。
這一年,阿里巴巴的馬云、中國平安的馬明哲、騰訊的馬化騰,這“三馬”均是中國商界的風云人物,組合到了一起聯手賣保險,故事的主人公本身就先賺足了眼球。而“眾安在線”的橫空出世無疑將激起保險業新的興奮點。
回首2013年一年里,金融創新的主角不再是銀行、券商或者是基金公司,而變成以前覺得可能八竿子打不著的互聯網公司。但并不是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有實力和精力折騰金融這點事兒,一年下來,如今圈子里“鬧”得最歡的阿里、騰訊和百度三只“大財主”。
2014年互聯網金融創世紀: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4年,新年伊始。“微信紅包”無疑成為突出代表。根據財付通的統計:除夕到初八,有超800萬用戶參與了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平均每人搶了4~5個紅包。紅包活動最高峰是除夕夜,最高峰期間的1分鐘有2.5萬個紅包被領取。平均每個紅包在10元以內。
雖然僅幾元錢的份額雖不算多,但是“發紅包”的形式一夜走紅,為社交網絡和金融服務均注入了不可小覷的新鮮血液,有人分析稱,首先,“微信紅包”利用新年“發紅包”的契機讓大家綁定銀行卡;二是大批用戶收到“紅包”后沒有領取,就會產生大量的沉淀現金。
馬云對此也發出評價“幾乎一夜之間,各界都認為支付寶體系會被微信紅包全面超越。體驗和產品是如何地好……確實厲害!此次珍珠港偷襲計劃和執行完美。幸好春節很快過去,后面的日子還很長,但確實讓我們教訓深刻。”
雖然表面上互聯網金融依舊如火如荼,但春節過后,以余額寶理財通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收益普遍下降,余額寶2月9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顯示為6.1350%,就在一個月之前,這一收益還在6.7%之上。微信理財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節后也跌破7%,2月9日為6.7540%,這是其自1月15日上線以來的最低。
而在“余額寶們”還非常火爆的時候,就有金融業內的人士已經在不斷討論這個話題,就是說,由于激烈競爭的使得互聯網金融產品促進我國的金融市場化進程,但是它的高收益不會成為常態。當時甚至有更多的聲音認為,年前這種余額寶們的高收益一部分是由互聯網大佬補貼的。林業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屬于互聯網企業犧牲部分利潤吸引投資者的營銷手段。“預期收益率不會\"高居不下\",消費者一定要謹慎。”
然而,不論是2014年微信4000萬個“紅包”的成功,還是“余額寶們”將必須面對的收益下降的危機,都將為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挑戰。
互聯網金融監管標準亟待確立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在整個2013年都是十分重要的議題,監管標準也亟待確立。2014年伊始,P2P網貸平臺已有5家倒閉,涉及資金數億元,而這股倒閉潮是從2013年10月就開始。就在2013年底結算高峰時期,部分P2P網貸平臺再度出現了資金鏈集中斷裂的跡象。
據網貸之家統計,2013年P2P網貸行業總成交量為1058億元,貸款存量268億元,平臺數量在800家左右,出借人超過20萬人。然而作為一個新生事P2P網貸還處于“無監管部門、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準則”的“三無”境地。據統計,2013年,出現提現困難、經營困難,甚至詐騙跑路的平臺,超過70家,涉及金額12億元。
近日深圳“兩會”上有代表和委員提出了“立法規范P2P網貸平臺”的提案和建議。“目前來看全國性監管或尚需時間,但地方性監管極有可能出臺。”人人聚財網CEO徐建文預計;融360CEO葉大清表示,2014年監管加快步伐,監管套利越來越難。同時他預測,隨著存貸匯融合越來越頻繁,監管也在融合;拍拍貸CEO張俊在談及監管時表示,如果說2013年央行等監管機構對P2P尚處于摸底的階段,2014年將會有相關的判斷成果出現。
監管層的發力也不僅僅在P2P行業上。新年伊始監管部門給競相攀比收益的互聯網金融開出了兩張罰單。1月3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市場上在互聯網基金宣傳推介活動中出現了片面強調貨幣市場基金產品高收益而風險揭示不足、將其他營銷活動收益混同宣傳為基金產品收益等違規情形。這樣的罰單和警示敲響了互聯網金融的“警鐘”。
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撰文中曾表示,中國金融的基本發展趨勢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滲透、競爭和撞擊,現行金融模式和運行結構一定會發生巨大的變革,金融功能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風險則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異,這就需要制定與互聯網金融相適應的監管準則。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楊濤在《環球時報》撰文表示,對于處于邊緣地帶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一方面監管者要有容忍度,另一方面也不能純粹依靠企業和行業自律來進行信用構造,更需要游戲規則的制定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