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終的快樂,是文化的快樂
2003年9月23日,宋美齡于睡夢中辭世,享年106歲。
宋美齡出身于中國最有名的家族、曾是中國政治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具爭議的女人之一。她見證、參與和影響了中國歷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歷程。她的辭世,重新喚起了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
她在過105的生日時,與她同時代的一些人如張學良都已作古,僅留下她作為一種歷史的存在,代表著那個年代與過去的延續。令人遺憾的是,她始終拒絕作口述歷史和撰寫回憶錄。這對歷史而言,乃是無可彌補的損失,而對她而言,或許只是淡淡的一笑而過。
宋美齡一生不問金錢事,自1991年赴紐約定居后,只有一次問起孔令儀:“錢夠用嗎?”孔令儀回答說,放心,夠用的,此后宋美齡再也沒有過問金錢之事。宋美齡初時與小外甥女孔令偉同住長島蝗蟲谷,房子是大姐宋靄齡、孔祥熙夫婦買的;孔令偉1994年過世后,因長島住宅太偏僻,冬天下雪不方便,孔令儀便勸宋美齡搬往曼哈頓住,但所住公寓為孔令儀大弟令侃名下所有,因此宋美齡在紐約并無房產。
蝗蟲谷住宅為一座兩層樓建筑,外加一層閣樓,于1998年被拍賣,共售得300萬美元,約合1億臺幣。但事后買家卻對外表示,他們真正看上的是宅內的書畫古董;據保守估計,光是那些書畫古董的價值就超過售價。
談到這些古董,宋美齡已視其為身外之物,就是慈禧太后又能怎么樣呢?她已將一切看淡。
快樂,最終還是文化的快樂,而非金錢。
孔令儀說,宋美齡在臺灣也沒有任何房地產。惟一擁有的一棟房子在上海,是宋美齡1927年在上海與蔣介石結婚時的陪嫁。這幢房子當時在法租界霞飛路(即如今的南京路)附近,現由祖國大陸方面保存。這是宋美齡生前惟一的房產。
孔令儀指出,宋美齡一生不會賺錢、更不管錢,“老夫人身后只留下12萬美元存款,而且,這還是她攢了好多年才存下來的。”這些錢由孔令儀代管,此外別無其它資產;宋美齡晚年在紐約,住的、吃的、用的,包括昂貴的醫藥費用,均由孔家出錢。
美國價值的民國輸入
在舊中國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中,發跡最早且最具規模的,當首推“宋氏三姐妹”所在的宋氏家族,其對中國近現代社會一度舉足輕重,影響深遠,故在當年亦有“宋家王朝”之譽。
宋氏姐妹的母系祖先目前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學士徐光啟。母親倪桂珍出身上海,有著一雙大腳,受過西式教育,能在鋼琴上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樣的女子,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簡直是鳳毛麟角。
父親宋耀如,據《宋慶齡年譜》記載:“原名喬蓀,字耀如,西名查理瓊斯宋。原姓韓,是客家人韓宏義之子,由于12歲時過繼給宋姓舅父,遂改姓宋。”舅父是旅居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經營絲茶生意的僑商,宋耀如在家族熏陶下經南洋輾轉到美國生活,8年后回國來到上海。他完全成了中國人所說的上層精英:奔走教會,馳騁商海,投身革命。
宋耀如信仰基督教,又從美國帶回了林肯的民主思想,他知道中國必將在西潮的沖擊下逐步脫離舊社會和舊文化的陰影,決定送他的6個子女留學美國,就像他當年在北卡州三一學院和田納西州范德比特大學就讀一樣。
1903年,宋耀如長女宋藹齡來到美國佐治亞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該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專為女子開辦的大學。后來,他又把宋慶齡、宋美齡和宋子文一起送到美國學習。宋美齡后來就讀的威斯理大學校長麥克阿斐女士曾高度評價宋氏父母:“由于鼓勵他們在一個文化中成長的女兒到另一文化中求學,宋氏父母實為東西文化融合的前驅。”
在美式教育的培養下,宋氏三姐妹思想、生活、處世和待人接物都變得相當美國化,英語成為宋家的第一語言,上海話居次。不過,在決定中國命運的政治大風暴中,她們卻分道揚鑣,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自從她們都成為政治人物,宋家和蔣介石聯姻以示對慶齡的決絕,直到十幾年以后,人們才看到三姊妹共同為抗戰工作的報道。與此同時,靄齡這位杰出的女實業家變本加厲地斂集財富。
喬治·索克爾斯基在1937年2月號《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孔夫人在商界戰勝了男性對手,“像孔夫人這類婦女,不需要平等的選舉權。千千萬萬的選票都由她們指定。她洞察輿論的第一個動向,她了解一個男人超過他的自我了解。她確實在登峰造極。”這位作者稱她為宋氏家族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