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農民工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多種原因,農民工在自我保護方面還缺乏必要的逃生急救常識和能力,這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傷亡和悲劇。因此,為加強農民工急救常識的普及教育,本期特刊登專題——
井下如何搬運傷員
【案例回放】
2012年1月,某煤礦發生坍塌事故,礦工小王被埋壓在廢墟中,腰部脊椎嚴重受傷,當工友發現他后,為了及時進行救援,四人生拉硬拽地將他拖出,結果導致脊椎再次拉傷,造成高位截癱。
【知識要點】
井下事故發生后,工友之間應該團結互助,在第一時間進行自救和互救。對于傷勢嚴重的人員,必須經過搬運這個重要的環節。由于井下條件復雜,發生事故后道路不暢,正確的搬運方法對傷員的搶救、治療和愈后都至關重要,而錯誤的搬運則可能使傷情加重,甚至失去生命。
【急救處理】
1.對于呼吸、心搏驟停及休克昏迷的傷員應先及時復蘇后再搬運。
2.對于昏迷或者有窒息癥狀的傷員,要把肩部稍墊高,使頭部后仰,面部偏向一側或臥位,以防胃內嘔吐物堵塞氣管造成窒息,注意隨時保持呼吸道暢通。
3.一般傷員可用擔架、木板、繩網等運送,但脊柱損傷和骨盆骨折的傷員應用硬板擔架(井下可用風門板)運送。
4.對一般傷員均應先進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護后,再進行轉運。
5.對脊柱損傷的傷員,要嚴禁讓其坐起、站立和行走。也不能用一人抬頭、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運。
6.搬運腰椎損傷的傷員時,先把硬板擔架放在傷員旁,由專人照顧患處,另有兩三人在保持脊柱伸直的情況下,同時用力輕輕將傷員推滾到擔架上,推動時用力大小、快慢要保持一致,要保證傷員脊柱不彎曲。
7.一般外傷的傷員,可平臥在擔架上,傷肢抬高。
8.轉運傷員時應讓傷員的頭部在后面,隨行救護人員要時刻注意傷員的面色、呼吸、脈搏,必要時要及時搶救,同時應注意傷口情況。
9.將傷員運送出井后,應向接管醫生詳細介紹傷員受傷情況及檢查、搶救經過。
【預防措施】
1.在平時工作中要多參加單位舉辦的安全常識、急救方法的學習和實戰,從而在事故發生時能正確地互救逃生。
2.在井下工作時,應做好自身防護,防護服、探照燈、自救器等安全防護用品應按規定佩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