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如繳費機制不合理、參保率低等問題。就農民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性、現階段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對策和辦法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32-11561-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OU Yanjie, ZHANG Lingyu
(College of Marxism,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of migrant workers were analyzed, such as the payment mechanism is not reasonable, the insured rate is not efficient. The importance of migrant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migrant workers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studied.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農民工是指戶口在農村,但是外出進城務工或到本地鄉鎮企業打工的人,他們是我國獨特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產物。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全國的農民工總數量為26 894萬人,增長2.4%,比2012年增加了633萬人,農民工群體已經成為城鄉一體化戰略實施過程中一個獨特的產業群體。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因此,建立公正合理、符合農民工自身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對維護農民工切身利益、實現偉大中國夢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 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重要性
1.1 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是農民工自身老年生活的保障
對于農民工自身來說,參加養老保險是十分必要的。自改革開放到現在,最初的農民工都已經到了中老年,因此老年生活保障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盡管農民工們一直在為進入城鎮生活而努力,也確實有一部分人成功了,但是還是有很多農民工老了仍然要回到農村,這時的他們已經不是壯年勞動力,也許有些積蓄,但假如突發重大變故或染上重病,這些積蓄簡直是杯水車薪。此外,參加養老保險也是農民工在充分的享受自己的權益,是強化自己社會地位的重要手段。根據馬克思勞動價值學說,勞動者勞動力價值的報酬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勞動者自身吃穿住生活消費的報酬;另一部分是用于勞動者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預期消費的報酬。所以,農民工應該參加養老保險,學會未雨綢繆,給自己預先準備一個無憂無慮的晚年生活。
1.2 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是提高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需要
對于國家來說,讓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是促進社會公平與公正、維護社會安定與團結的明智之舉。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農民由古至今對于國家都有所貢獻,那么對于進城務工的農民來說,要保護他們的權益就至關重要。農民工既可以說是我國的農民階級,也可以說是我國的工人階級。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一體化進程帶來的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村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他們給城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所以無論對于農村還是城市,農民工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成為城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重要發展力量,在某種程度上優化了生產要素在各個區域之間的配置,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城鄉之間的共同發展。但是農民工老年生活保障問題不解決,不僅會阻礙城鄉一體化進程,沖擊社會的穩定發展,而且也會給構建和諧社會、實施科學發展觀等帶來麻煩,因此,解決農民工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問題。
1.3 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要求
盡管農村現階段許多事業已經發展,但是仍有許多農民是靠土地來吃飯,但現有的土地實際承載能力無法給予農民有效的保障,有些農民甚至在自然災害多發的年份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農民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關注的重點,“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系到現代化新農村的建設,甚至是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建立符合農民工自身特點的養老保險制度,把他們從依靠土地保障過渡到依靠社會保障,從根本上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努力。
2 現階段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也針對農民工的現狀進行各種調整,采取各種措施,但是仍然有許多問題。
2.1 農民工投保意識差
農民工是農民出身,他們自身的文化知識有限,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受到了局限,不能很好的意識到養老保險對于自身老年生活的重要性。即使意識到養老保障是一個問題,但也可能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拖延想法,而沒有對自己的老年生活進行規劃。目前我國農民工工資在逐漸進行調整,但全國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總人數仍不到15%,且有許多農民工在轉換工作時選擇退保。農民工養家糊口的擔子很重,其進城務工的初衷就是滿于生計,根本沒有剩余的錢去為自己投保,這就導致他們被迫放棄了類似養老保險之類的權益。此外,我國的農民自古以來就具有堅忍和逆來順受的精神和品質,即使面對不公平的待遇,他們仍然選擇忍氣吞聲,這往往導致一些不法企業猖獗,不肯為農民工辦理養老保險。
2.2 國家規定的繳費金額較高且農民工負擔重
根據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規定,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單位繳費比例為12%,農民工個人繳費比例為4%~8%。雖然農民工所在單位負責較大比重的養老保險費用,但是4%~8%的繳費比重仍然是絕大部分農民工的負擔。根據2013年《全國農民工檢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的月工資(不包括吃住)平均為2 609元,各行各業中工資較高的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許多農民工工資不高,但是卻要養活一家人,父母、妻子和兒女的生活問題可能都依靠其一人,因而抱著能省則省的心態不愿意參加養老保險。而且農民工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流動性,無論地區和行業之間,還是各個季節之間,農民工的收入都很不穩定,這些都無疑給他們參加養老保險制造了難題。并且根據規定,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累計要滿15年,繳費年限基數大,農民工流動性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如果他們不能滿足15年這一基本條件的話便無法保住自己的養老保險。一般來說,農民工很難達到15年這個要求,所需繳費時間過長,不僅導致他們不能享受養老保險帶來的優惠,而且也使養老保險無法發揮實質性的作用。所以,繳費年限同樣制約了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
2.3 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銜接手續繁瑣
農民工具有流動性強、總量大、工作時間不固定等特點,不同的單位之間、不同的城市之間農民工的特點都不同,而國家規定的養老保險具有連續性,這就導致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持續性差。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來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不同地區、單位之間的關系的轉移接續辦法,但是全國各地仍然有自己的養老保險模式,地方養老保險模式的差異性導致轉移接續的困難,并且轉移銜接需要農民工向新就業地社保機構出示參保繳費憑證,再由兩地社保機構負責為其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對于農民工來說,這樣復雜的程序簡直就是一種麻煩,而且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辦理,所以他們寧愿選擇放棄養老保險,寧愿選擇將其以前的養老保險放在銀行里長利息,也不愿將養老保險持續交付15年。手續的繁瑣、轉移續接技術還不夠成熟、不同地區對農民工養老保險有不同的想法,這都給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增加了困難。
2.4 一些企業不愿受理農民工的養老保險
隨著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民工許多都從事著高危行業或者城市臟、累、差的體力活,這些企業技術含量低,人工獲利占了企業贏利的絕大部分,這就增加了人工成本,使得企業的利潤空間有限。為農民工辦理養老保險對企業的壓力較大,降低了企業的利潤,所以大多數小企業缺乏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企業主出于自己利益的考慮,往往給予農民工一定的補貼來換取其對養老保險的放棄,農民工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便也紛紛放棄了自己的權利。根據我國養老保險的規定,如果農民工在繳納養老保險的中途放棄,那么企業為農民工繳納的養老保險部分將不予退還,并納入當地的社保機構,這樣的政策讓企業隨時面臨著金錢白白流失的風險,更加不愿為農民工辦理養老保險。比如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國有企業進行改制,大量的企業喜歡招用農民工,因為他們的文化水平和個人素質不高,但不愿招用城市里的下崗職工。這種行為追究其經濟方面的原因在于企業聘用農民工,大多數時候可以不用為農民工交付養老保險,這樣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擴大企業的利益。
2.5 我國目前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落后且執法不嚴
盡管國家為農民工的養老問題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面對復雜而龐大的農民工問題,這些杯水車薪的政策不足以解決,甚至可以說是滯后的。到目前為止,關于養老保險制度建設方面各地都不一樣,一直未能進行統一,使得養老保險制度概念不明確,執法力度不嚴,監管方面空缺。此外,政府也往往是出現了問題才開始解決,沒有做到“防患于未然”。國家立法和執法在養老保險制度方面的配合明顯不足,導致許多企業逃避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始終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一直以來,我國都實行城鄉二元結構,先行的二元戶口制度所造成的城鄉差異,使得城市養老保險和農民工養老保險具有明顯的不同,這對目前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行造成困難。
3 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對策
針對我國在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應該采用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提出對策,加以解決。
3.1 政府應大力支持并加大宣傳的力度
針對農民工對參加養老保險重要性認識不足、自身文化素質不高等現象,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對其進行宣傳、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養老保險的重要性,比如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性,繳費的方式、年限、金額等等。最重要的是要使農民工充分認識到辦理養老保險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力,為了自己老年生活有所保障,而且面對一些企業不愿為其繳納養老保險時,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為了提高農民工自身的素質以及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空間,不妨鼓勵企業對農民工進行養老保險相關知識講座,政府也可以利用傳媒開設多條為農民工普及知識、維護權益的通道,做到盡量縮短城鎮居民和農民工之間的意識差距。
3.2 建立分層繳費機制
鑒于農民工收入水平整體不高,彼此之間還有差距的現狀,應該建立分層繳費機制。按照分層原則,采取靈活性和統一性相結合的手段,讓收入較高的農民工多繳費,而收入較少的農民工則少繳費。目前我國已有一部分農民工已經達到城鎮居民的生活條件,并且基本在城鎮生活,和農村基本沒有聯系,對于這樣一群農民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