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低年級 識字教學 生字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A-
0052-01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基本環節,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連接各科基礎知識的起點。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形成靈活多樣的識字教學方法,成為了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的關鍵。
一、運用形象思維增添識字樂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形成的最佳時期,他們求知欲強烈、想象力豐富。教師教學生字時指導學生觀看實物、圖片、幻燈片和視頻漢字故事等,有助于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將漢字想象成一個動作、一種心理活動、一個故事情節、一種景象,增加識字的趣味性,把單調乏味的識字過程變得直觀、生動、形象,收到理想的識字效果。比如在學習“春”字時,教師可以編出謎語:“三人看日落?!睂W習“貧”字時,學生根據“貝”字與財貨相關,通過想象識字編故事:古時候,有些商人一起去做生意虧本了,錢不多,很多人一起分這些錢,就是“貧”字。學習“孫”字時,學生聯系生活展開想象:孫子排在兒子后,比兒子小一輩的就是“孫”。學生將抽象的漢字轉換成自己熟識的生活知識,在分享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識字的樂趣。
二、復習生字加深識字記憶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強調:“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經過及時的復習后,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人的一種長時記憶?!备鶕e浩斯的遺忘規律,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分三步走:一是初學時先經過拼讀、認讀、“開火車”讀、組內檢查讀、競賽讀等形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習得生字學習的方法;二是在朗讀課文中出現已學習過的內容要進行及時復習;三是在內化文本的過程中巧妙運用識字的方法。學生的識字學習經過了“識識—記住—運用”的過程,其在課堂上的短時記憶就會成為長時記憶,使所學的生字保留在大腦中。
教師指導學生運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在學習“青”字時,可以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學生學會在復習時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強化識字,通過換偏旁對比識字,通過形近字觀察識字,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歸納、總結,掌握了識記生字的方法,并牢記所學生字。
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的源泉還在于運用知識,在于體會到智慧能統率事實和現象,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痹趦和木袷澜缰校@種需求特別強烈。小學低年級學生總是希望得到同伴、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獲得識字的方法,拓展他們自主識字的空間。如小學生對食品感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這種識記方法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使識字行為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如宣傳窗、智慧閱讀欄、民族文化欄、板報欄等,指導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認真識字,學生在無形中體驗到生活識字的樂趣。教師還可以布置趣味識字作業,讓學生在看電影、電視時,觀察街道上的廣告牌、商品上的商標時,或是閱讀公共場所規則等,收集自己認識的字,讓學生把日常生活變成自主識字的趣味課堂。
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和寫作,反過來,大量的閱讀和寫作除了可以鞏固識字外,還可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教學創設特定的語言情境,將語文的聽、說、讀、思、寫,與漢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如我校有兩道亮麗的風景線:一是“夢想園”,二是“校園書吧”。“夢想園”里掛著學生自己設計的書簽和心愿卡;在“校園書吧”里,每個學生每學期自愿給書吧捐贈2~3本書,實現閱讀共享。學生在“校園書吧”里收集關于讀書的名言,教師以此鼓勵學生讀書和寫日記。教師還提倡家庭親子閱讀,讓父母帶動孩子一起閱讀,家長與孩子在共同學習中以讀促識,以識促讀,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點,增強了讀書識字的效果。
總之,識字教學方法形式多樣,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只有找到適合實際教學的具體策略,才能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