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計算機 輔助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A-
0097-02
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個人化學習環境,它綜合應用多媒體、超文本、人工智能、網絡通信和知識庫等計算機技術,克服了傳統教學情境單一化、片面化的缺點。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動態感強的獨特優勢,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協同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為學生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同時有效縮短學習時間,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實現最優化的教學目標。
一、聲像并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總之,能被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這時,我們就使自己所講授的知識被兒童所接受。”計算機輔助教學集圖、文、聲、色于一體,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適當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求知活動中。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七冊課文《觀潮》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精心制作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用紀實和動畫的形式,通過逼真的圖像和真實的音響效果,再現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接著江水有聲無“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潮“漸近,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時“白浪翻滾,如同一道城墻”;更近時猶如“戰馬飛奔,坦克轟鳴”。課件將錢塘潮的壯觀景象播放兩遍,第二遍由遠及近地將潮水的“如線”“橫貫江面”“如墻”“如萬馬奔騰”的四個畫面各定格6秒,這些畫面使學生驚嘆不已,他們仿佛置身于錢塘江大堤,親眼目睹錢塘江大潮的宏偉壯觀。教師因勢導入新課,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在講授新課前合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圖、文、聲、色的特點,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心理上對知識產生求知渴望,從而使課堂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教學境界。
二、視頻展示,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不僅是教師的講臺,也是學生的學習場所,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如通過視頻展示的功能,放大或縮小多媒體設備中的畫面,使教師在短時間內把實物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其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能力。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十二冊《詹天佑》一課時,當講到“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詹天佑是怎樣開鑿隧道”時,筆者沒有急于講解,而是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在自己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畫出詹天佑創造的開鑿隧道的方法,然后在練習紙上畫出示意圖,想一想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有什么不同。筆者把學生所畫的“從兩端向中間鑿井法”“中部鑿井法”的示意圖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引導學生通過評價或討論,用因果關系的句子說說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開鑿隧道(因為……所以……,……因此……,……那是因為……,……之所以……)。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并且提高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使學習興趣高漲,并按照此法完成了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型線路,懂得了詹天佑用這一種方法解決火車爬陡坡難題的原因,使教學任務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
三、模擬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模擬功能,把學生帶到模擬教學場景中讓其積極參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六冊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第一部分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小村莊美麗的樣子: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那里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村莊的美麗畫面激起了學生的喜愛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學課文第二部分時,筆者首先通過課件出示人們破壞地球帶來的嚴重后果的錄像,學生由此產生痛惜之情。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想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模擬場景:利用三維動畫演示一片樹木茂盛的小山村,人們在砍伐樹木。接著,引導學生想象人類不停砍伐樹木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人們停止砍伐,栽種樹木花草時又會有哪些變化。通過情境模擬學習,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養成了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使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寓教于樂,優化訓練過程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能、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訓練的環節一般在課堂之后,此時學生的大腦已處于疲勞狀態,加上練習枯燥無味,學生往往產生厭煩心理,效率不高。教師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形式多樣的趣味練習題,再配上動畫、音響等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如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六冊《翠鳥》一課后,針對描寫翠鳥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巴等外形的段落,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制作一只翠鳥的形象,并在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巴等部位制作鏈接,如課文中的描寫、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所運用的比喻手法等。學生在電腦上點擊這些部位進行背誦時,如果學生點擊不正確,“翠鳥”會說“對不起,再好好想想”,如果點擊正確,“翠鳥”就會動起來并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給你表演個節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沒有疲勞感,反而置身于十分愉悅的心理狀態下進行訓練,鞏固了所學知識。學生還可以仿說自己喜歡的鳥,在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理清敘述順序及鳥的特點,幫助學生形成思路,最后再動筆寫下來,這樣學生對鳥類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增強了環保意識。
五、拓寬視野,提供積累的素材
計算機輔助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信息傳遞快,而且信息領域寬。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教師在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時搜集與教學相關的多種視頻資料、文字圖片等做成資料庫,在教學過程中相機演示給學生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素材。例如教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山海關》一課時,筆者針對中國地圖上山海關的起止點,將它的氣勢雄偉及地形險要以及連接的山脈,有關山海關的傳說、民間故事、歷史故事、贊頌山海關的詩句等豐富的知識制作成計算機教學課件,有的在導入課堂時播放,有的在課堂結尾時播放,使學生對“天下第一關”這一名勝古跡有了更加詳細、真實的了解,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疆土,熱愛中華民族的熾熱情懷。
在計算機輔助教學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易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只是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的輔助性手段,計算機能夠取代教師重復費力的工作,但卻不能取代教師本身的教育作用。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