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線描 聽障學生 創造
個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A-
0123-02
隨著美術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審美的認識和感受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創作的理念已遠遠超越了傳統。在線描教學中,教師要以“教學藝術與缺陷補償”為主線,針對聽障學生的特點,以心理需求、生活體驗為核心,引導聽障學生敢于用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培養其審美個性、個性思維、創作個性,使他們熱愛生活、自信自強,完善健全人格,從而發揮藝術教育的康復作用,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審美個性
審美個性心理是指個體由藝術感知、理解、想象、創造性能力所形成的穩定的審美特征。個性形成的過程,是個體由具有一定先天素質的自然實體,在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環境影響下轉化為社會實體的過程。每個學生對藝術的情感體驗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聽障學生在創作同一個主題內容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審美個性和創作風格,有的創作嚴謹細致,有的靈活隨意,有的熱情奔放,有的用自己獨特的觀察所得和藝術語言進行再創造,盡管畫面的透視不夠準確,但卻形成了樸實率真的藝術表現力和獨特的韻味,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和生活感悟。因此,在線描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創造意識和創造行為兩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激發學生自主的審美聯想,充分施展學習主動性,在豐富而獨特的審美聯想中產生審美創造的具體內容。另一方面是創造性地完成美術學習任務。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他們的氣質、性格和智力,張揚他們的個性,提高其審美能力。
二、培養個性思維
個性思維是人類思維活動形式中最活躍、最生動、最奇特的形式,因而也最富于生命力。個性思維在線描創作過程中,對藝術語言的創新、表現形式的創新、藝術感染力的創新起著決定作用。
(一)鼓勵大膽想象,激發個性思維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由于聽障學生的認知、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和普通人有著很大的差異。雖然聽障學生有聽力或語言障礙,但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對于極富個性思維的聽障學生,教師應給予肯定,培養他們多角度觀察、思考的習慣,開拓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在線描教學中,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借物聯想進行線描練習,激發其個性思維。如指導聽障學生觀察一棵倒置的老樹根畫面時,教師首先啟發聽障學生進行相似性形象聯想,讓學生說說老樹根像什么。有的學生認為像鷹爪,有的認為像老人的胡子等。經過大膽聯想后,學生運用變形、夸張等表現手法進行創作,展現出了新奇而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思維。
(二)走進生活體驗,表達豐富情感
在線描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例如精致的細線條常浮現在物體表面,如家具上的木紋、動物的毛發;粗的直線條往往運用于門窗的邊框;柔和起伏的曲線在衣服、窗簾上隨處可見。學生觀察時要注意比較這些線條的不同特點和相互關系,如一只貓躺在椅子上,貓彎曲柔和的線條和椅子筆直堅硬的線條形成鮮明的對比。例如,在教學校本課程《靜物寫生——線的律動》這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將藝術與生活的感受進行線的曲直、粗細、虛實的聯想,啟發學生利用物象呈現的形狀、疏密關系,巧妙運用線的長短穿插、曲直對比、高低對比、遠近推移、虛實對比、長短有致、縱橫交錯等藝術表現,使畫面具有變化和節奏感,使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表達豐富的情感。
三、培養創造個性
個性不僅是指一個人的外在表現,而且指一個人的真實自我。聽障學生的個性發展是以原有素質結構為基礎,并對素質結構不斷進行轉換、改造與升華的過程。在線描教學中,教師要以線的獨特藝術表現力、藝術內涵和多種教學形式,引領學生進入廣闊的自由個性發展天地。
(一)以多種創作材料,開發創新潛能
在線描教學中,綜合材料的運用可以創造出嶄新的藝術形式。教師要從引導學生了解各種創作材質入手,根據創作需要,利用鋼筆、炭筆、彩色筆、色卡紙等各種材質,通過創新表現技法,開發聽障學生的創新潛能。例如教學三年級“玩具寫生”這一課要表現毛茸茸的動物,教師啟發學生選擇深色的卡紙,運用淺色的油畫棒筆、熒光筆等勾畫、涂抹,表現動物茸毛的質感,形成特殊的表現效果。此外,學生還可以用經特殊處理過的刮蠟紙進行創作,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拓展了作品的表現力,這無疑是對單一的繪畫形式的認識深化,給傳統的藝術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以多種創作題材,激發創造個性
在線描教學中,靜物、建筑、風景、人物等豐富的題材能使聽障學生的創作內容更廣闊,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個性。例如在肖像畫人物線描寫生中,聽障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感受,抓住瞬間動態,用點、線、面的疏密長短對比人物的面部主要特征,運用寫實或夸張、變形、裝飾等手法表現人物的神情、性格特點,學生敢于下筆,敢于創新,激發了創造個性。
(三)以多種表現形式,促進個性發展
在線描教學中,教師還要給予聽障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豐富多彩的現實 多種多樣的表現》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畫一棵樹為例,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創作,如用密集的線把每一片葉子畫出來,或者將樹冠處理為一個整體的色塊,或是用線條框出樹的基本形狀,或用平面輪廓裝飾,只畫物象的外形輪廓,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在其表面進行裝飾美化。這樣的教學既使學生抓住了物象的整體特征,又讓學生創作的畫面具有較強的裝飾性,鼓勵了學生在創作上求新求異,促進個性的多元化發展。
四、完善健全人格
由于受聽力或語言障礙的影響,聽障學生表現為過分焦慮、自卑、孤僻、退縮等人格傾向,容易產生自卑、自暴、自棄等逆反心理。針對聽障學生的心理缺陷,教師可以通過線描教學途徑,完善聽障學生的人格。
(一)教學融入情感教育,彌補身心缺陷
在線描教學中,教師鼓勵聽障學生用鋼筆進行寫生創作。由于鋼筆不能涂改,培養了學生用筆大膽,用線果斷的習慣,增強學習的信心,使學生高效地完成創作。此外,教師還要注重融入情感教育,帶領聽障學生走出教室去寫生。例如教學我校校本課程九年級《美麗的校園寫生》這一課時,筆者讓聽障學生通過情境感受校園的生活場景、校園文化,加深學生對學校的情感體驗,在生活中自覺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在學習上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寫生創作深入學生的心靈,培養了他們健康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行。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習自信
美術展覽是展示聽障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最好方式。在助殘日、聾人節、師生迎春書畫展等活動中,教師可以展示聽障學生的美術作品,讓社會更多地關注殘疾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我校聽障學生的線描寫生長卷頻頻在各類大賽中獲獎,如《美麗的校園寫生》《家鄉風景寫生》《我的家寫生》等作品在廣西博物館展出,刊載于《七彩天地》畫冊。我校校園里掛滿了聽障學生的線描寫生作品,形成了校園文化特色,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了自信,從而塑造健康的心靈,完善健全的人格。
線描教學不僅培養了聽障學生的審美個性和創造個性,更重要的是增強聽障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美術教師要不斷改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探索教學新途徑和新方法,提升美術教學的實效。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