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低年級 識字 主題
媒介 情境 游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8A-
0053-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識字量才能有效地滿足閱讀需求。為此,新課標中倡導在小學低年段“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識字素材,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主動識字、快樂識字,為學生開展大量的閱讀活動做準備。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探究小學低年級的高效識字方法。
一、主題識字,激發識字興趣
現行教材一般以專題的形式呈現生字新詞,比如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5》是以夏天為主題,介紹了有關夏季的氣候、水果、花、動物等一系列生字詞。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入手,帶領學生趣味識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氛圍中自然識字,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大其識字量。此外,生活中可供開發的資源很多,教師同樣可以根據專題的形式,基于學生關注的話題開發出相應的主題進行專題識字教學。例如許多學生愛看動畫片,動畫片的片名、人物、情節等都是他們所熟識的。筆者由此設計了一堂名為《動畫世界》的識字課,課前引導學生收集有關“動畫”的漢字物品,比如人物介紹、繪本等。課堂上,筆者設計了“看動畫”“說動畫”“編動畫故事”等環節,帶領學生集中識字,將生字詞教學穿插其中,讓學生反復識記漢字。
二、媒介識字,體驗識字樂趣
生活處處皆學問,從學生日常所接觸的媒介中提取識字資源,也是引導學生巧識字的良方,如電視里各種經典廣告語,耳熟能詳的歌曲,帶醒目標語的公共場所,以及學生日常翻閱的各種繪本讀物等。據此,筆者在班級里設計了“我來說一句”的課前匯報。每次課前由一名學生將自己學到的一句話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說說這一句話的來源。如一個學生匯報道:“今天我來說一句,內容是‘一切皆有可能!耐克’。其中‘耐克’這兩個字我不會寫,我就請媽媽先寫下來,然后自己照著抄寫的,我還給這句話配了一幅圖。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念念吧!”為了使自己的匯報更加精彩,學生充分準備材料,自信滿滿地交流識字成果,還積極推薦自己的識字方法,他們對課前識字分享滿懷喜悅和期待。
三、情境識字,提升識字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見長,教學越是直觀具體,學生習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就越高。識字教學同樣如此,我們可以追本溯源,根據漢字的形成規律,設計多元化的識字情境,引導學生從中感受漢字之美。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學習生字。如學習“燕”這個生字時,筆者可以從“燕”字的造字特點出發,為學生呈現“燕”字在發展演變過程中的各種字形,讓學生在觀察字形中識記漢字、記憶字形,感受漢字字形之美。另外,聽故事、講故事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愛的識字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創編故事來識記漢字,如有一名學生針對“牽”字創編小故事:“太陽好大呀,一個小牧童戴著一頂草帽,牽著牛兒去吃草,真是個勤勞能干的孩子。這個識字小故事充滿了畫面感,生動有趣地激發了學生對“牽”字的記憶。
四、游戲識字,加深字理理解
游戲充滿趣味性、互動性,往往倍受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方式,在教學中將多種游戲滲透識字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識字效率。如在猜字謎的游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漢字進行有意義的拆分與字謎串聯,如:“兩個人在土地上聊天。(坐)”這樣,學生既記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如在“快樂轉盤”的游戲中,教師以“青”字作為聲旁,給“青”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便可以組合出一系列的形聲字,如“有水就是‘清’,說話有禮貌就用‘請’,有感就是‘情’,有蟲就是‘蜻蜓’,有太陽就是‘晴’”,然后通過“快樂轉盤”游戲引導學生多認字,鞏固所學漢字。另外,在“魔術識字”的游戲中,由于漢字中有許多字形相近的生字可以通過添一筆、減一筆、換一筆就能實現漢字與漢字之間的轉換,教師可以抓住這些漢字字形上的生成點開發教學資源,如由“日”字引發出“口”“申”“旦”等字,引導學生認識一串字形相近的字,幫助他們有效區分形近字。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以專題識字的形式承載識字量,借助媒介途徑介紹新字生詞,融入情境記憶漢字等,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識字,積累識字量。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