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實行雙學位(輔修)制,培養多方面的人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逐漸打破了學科和專業壁壘,改變了原先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現代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創造了現實條件。本文以蘭州交通大學為例,對工科高校經管類專業雙學位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工科高校;經管類;本科生;雙學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4)06-0073-02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學科間相互滲透融合,這就要求科研技術人員具備多種領域、多個學科的知識,雙學位(輔修)(以下簡稱雙學位)教育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我國高等院校在順應時代發展中,逐步向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運行機制過渡,其中雙學位制度的具體實施,徹底改變了原先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校教學管理制度開始走向靈活而富有彈性。雙學位教育是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一條有效途徑,改變了多年來人才培養的單一模式,已經讓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從中受惠。這項改革無論對于社會發展,還是學生個體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自2006年以來,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面向全校工科類專業開設了會計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雙學位教育,近五年,在讀學生始終保持在600名左右。經管類專業雙學位的開設拓寬了人才培養渠道,有力地激發和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滿足了社會對人才培養規格、質量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了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但是,由于雙學位辦學時間短,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環節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與效果。
一、經管類專業雙學位(輔修)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培養復合型人才,拓寬就業渠道
開設經管類專業雙學位教育,使蘭州交通大學理工科學生跳出本專業領域,學習會計、管理、貿易等專業相關知識,從更加寬廣的領域分析和處理問題,而且對于學生未來的專業方向有所考慮。這樣將來的就業就會多一種選擇、多一份競爭力,從而拓寬了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可以說在一定情況下實現了社會、學校、學生的“三贏”。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培養適應社會和國家需要的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勢在必行。實踐證明,擁有雙學位的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強于一般學生,就業率也高于學校當年平均就業率。
(二)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蘭州交通大學開展經管類專業雙學位教育,力求讓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學會更適用的技能,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的提高,實現學生長遠的良好發展,從而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理工科的學生大多專注于自己的學習,但是社會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需要鍛煉和加強。從蘭州交通大學經管類專業雙學位教育中可以看到,理工科的學生主要選擇管理類,即會計和工商管理專業學生最多。學生既掌握了工科的專業技術,又學習和掌握了與會計和管理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管理、溝通、社交表達能力等。同時,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靈感,提高了綜合素質,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優勢。
(三)促進學生知識互補和能力互補,滿足不同類型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
現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學校應提供充分的條件,使其能夠自主構架知識結構。蘭州交通大學和全國其他高校一樣,對轉換專業控制比較嚴格,這就給自主性學習帶來了障礙。經管類專業雙學位制有助于緩解學生因選擇專業的盲目性而帶來的問題,使學生擁有了更多的知識背景,在就業市場上擁有更強的競爭力。應該說,在目前制度格局下,雙學位制有助于打破學科專業壁壘,逐漸淡化專業色彩;突破原有的專業性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專長發展自身優勢,擁有更大的學習空間。
二、雙學位(輔修)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力度不夠,學生認識不清晰
由于對學生有關雙學位教育的宣講較少,并不是所有學生的認識都是清晰的,包括已經選修了雙學位的學生。學生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受父母影響為了工作而選擇雙學位;把雙學位專業當作輔助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對專業并不感興趣,而是受同學的影響而選修;因為沒事干才選修雙學位;害怕獲得的雙學位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一直持觀望態度,所以也存在少數學生選修了雙學位但沒去上課的現象。
(二)尚未形成科學、規范化管理,缺乏對制度的研究和監控
由于學生來自于不同院系,學籍隸屬關系較為復雜,所以,管理難度較大。目前,學院僅一人專門負責雙學位教育管理,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管理。雖然在班上也設立了班委進行管理,但效果不太理想。以上現狀造成對教學過程的管理、質量監督不夠,缺乏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制度。
(三)學生可選擇的專業有限,淘汰機制執行不力
目前蘭州交通大學經管類專業雙學位主要是會計、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雖然學校也開設了文學、語言、運輸、物流類專業雙學位,但是不能滿足學生們廣泛的專業選擇興趣;對學習能力不突出、不遵守課堂考勤、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基本上未受相應的處理或淘汰;有些專業選修人數過多,如會計專業,缺乏合理的安排,有限的教育資源被超負荷使用。
(四)缺乏選修指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在選修雙學位時,學校和學院相關指導力度不足,并沒有詳細介紹什么是雙學位制度,什么是復合型人才,更沒有指導學生如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是否選修以及如何選修,從而出現一些學生在選擇雙學位專業時,不知所措,盲目從眾,中途放棄,學習困難,影響主修專業學習等現象,影響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加強雙學位教育的相關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學生對雙學位制度的認識
首先,應通過網站宣傳、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加強對雙學位教育的宣傳,使學生對雙學位的制度、學校和學院要求的條件、課程設置、教學資源等方面有充分了解,然后再結合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其次,處理好兩個專業之間的關系。雙學位兩個專業之間要親疏有度,有聯系也要有差距。同時,學生要處理好時間與精力,并注意減輕心理壓力。再次,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多復習,把課堂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使兩個專業融會貫通,從而在今后的發展中拓展出更加廣闊的天地。
(二)關注教師開課的積極性,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應加強師資遴選,選用優秀教師擔任任課教師,督促他們認真備課,使用適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如在教學方法上可使用講課、討論、小組學習、案例研究等多種形式,有效地幫助學生到達到教學目標;加強課程教學、實踐教學環節的過程監管,特別是要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督導員評價等多種方式對雙學位教育情況進行監督;加強雙學位教學過程的管理,嚴格檢查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任務的安排落實情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過程監督。只有在每一個教學質量環節都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能保證雙學位本科生培養的整體質量。
(三)加強科學、有效的指導,確保教學效果
加強學習指導,建立雙學位指導體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主修專業、學習興趣、學習時間等情況綜合考慮是否修讀雙學位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避免學習的盲目性,以預防學生中途放棄學習。同時,應加強與學生的聯系交流,通過座談會、個別談心、預約咨詢等方式,了解學生主修專業的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學習計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順利完成主修專業、雙學位專業的學習,確保教學效果。
(四)加強學生管理,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
在教學管理中,通過QQ、飛信、電子郵件等方式,發布各種通知和教學信息,確保各種教學管理信息及時傳播,從而提高教學管理的工作效率;給雙學位班配備班主任,專門負責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并且納入普通班管理范疇,從建立班委,開展各項團學活動、專業競賽、講座、實踐實習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使學生產生歸屬感;加強學生考勤等常規教學過程管理,嚴肅課堂紀律和考場紀律;定期開展師生、教學管理人員座談會,了解雙學位教學、教育管理現狀,及時發現和解決相關問題,保證雙學位教學效果。
雙學位教育是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學科之間越來越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趨勢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制度模式,也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對于選擇雙學位的同學來說,他們正在接受著一門新知識的沖擊,怎樣才能更好地接受并消化這門新知識的內容,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選修雙學位的同學要放棄“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思想,帶著興趣和問題學習,學以致用,把理論和實際相聯系,合理規劃,這樣才能主修、雙學位(輔修)兩不誤。隨著我國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雙學位制度的不斷完善,雙學位教育的開展必然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田菊,龔添妙.普通高校雙學位制度實施問題及對策探析——以華中師范大學為個案[J].中國電力教育,2013,(23).
[2]李莉.我國大學輔修與雙學位制改革的回顧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3]張學軍, 郭伯韜.雙學位教育制度執行狀況評估——以福州大學為個案[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8,(4).
[4]呂丹丹,皋春.理工科高校雙學位(主輔修)制度實施狀況研究 [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