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蘇州五峰農業科技示范園為例,在分析基地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特色,提出了規劃思路,即科技研發、示范推廣、農業生產、景觀營造和觀光科普教育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示范園模式。對蘇州五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進行了規劃設計,以期為可持續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提供理論及實踐參考。
關鍵詞 農業科技示范園;生態;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 S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7-05545-03
Abstract With Wu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in Suzhou as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base status, combine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e demonstration garde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l compose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andscape design and science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Wu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in Suzhou was conduct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y and practic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agricul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Ecology; Planning and design
1 基地現狀分析
1.1 項目區位
蘇州五峰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蘇州市木瀆鎮五峰村,北枕龍池風景區、天平山風景區,東依靈巖山風景區,依山傍水、景色秀美、人杰地靈,總面積約為13.7 hm2,南接穹靈路,交通便利,群山環繞,資源充足,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和較強的發展潛力。
1.2 現狀分析
1.2.1 優勢分析。
①區位優勢。五峰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位于江蘇省旅游重鎮木瀆鎮,被風景區環繞,環境優美,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能與其他風景名勝區形成功能互補,提升地區旅游業的綜合競爭力;②交通便捷;③背山面水,氣候宜人,利于種植優良的花卉蔬果等;④基地內部景觀基礎條件較好,山體背景輪廓線優美。
1.2.2 劣勢分析。①基地面積有限,不利于大規模農業生產;②土壤低洼且肥力不足,需平整土地,進行復墾來增強地力;部分土壤需要進行置換,造價較高。
2 總體規劃
2.1 規劃思路
綜合基地的現狀分析,基于現狀提出了新型理念下農業科技示范園的規劃措施,即集科技研發、示范推廣、農業生產、景觀營造和觀光科普教育于一體,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的規劃方案。
2.1.1 科技研發。
本園將與相關政府部門及相關專業地方高校合作創建農業科技研發中心,重點研發種質資源,推廣無土水培等高科技栽培技術,為地方農業建設提供補充與技術支撐,也為高校師生提供一線實驗實習基地;同時,以農業科技建設為契機,旨在與高校聯合申請國家課題,建立國家農業重點項目,進而獲得國家政策扶持。
2.1.2 示范推廣、農業生產。
由于園區面積限制,規劃本區塊內以示范推廣為主,農業生產為輔,在外設置標準化農畜牧產品生產養殖基地的方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實現生態系統物質循環,減少環境污染。
2.1.3 景觀營造和觀光科普教育。
在景觀上通過適宜的地形地貌、植物、竹木結構的建筑、不同形式的水體等造園材料,因地制宜,體現江南地域特色,創造充滿自然野趣的魅力環境空間,高度的人文關懷滿足新時代人們的心理需求。同時因為區位的交通便捷,該園區宜展開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實踐活動。
2.2 規劃原則
2.2.1 因地制宜,體現特色原則。
充分考慮園區區位條件,利用場地原有的自然條件,擴大水面,營造地形,豐富園區的景觀元素;并充分挖掘當地的鄉土文化、生活習俗等,將這些文化與觀光農業相結合,突出場地的地域特色。同時在以示范推廣為主,農業生產為輔的園區規劃思路的指導下,合理規劃示范場地和生產用地的劃分,做到既分隔又有聯系。
2.2.2 生態農業原則。
園區在多個功能區示范新型的種植及養殖方式,即種植業與畜牧業結合、種植業與水產業結合,廢物綜合利用,節約土地資源,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生態農業以保持和改善該系統內的生態平衡為總體規劃的主導思想,合理安排物質在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重復利用,以盡可能少的(燃料、肥料、飼料和其他原材料)輸入求得盡可能多的(農林牧副漁產品及其加工制品)輸出,從而獲得生產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能源再生利用、經濟效益四者統一的綜合性效果[1]。
2.2.3 尊重自然,以人為本原則。
在充分考慮園區自然承載能力的情況下,把人的行為心理、環境心理的需要落于規劃設計之中[2],同時減少對自然的干預,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創造一個既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和景觀美化功能,又能滿足人們回歸質樸自然需求的園區。
2.3 景觀規劃布局要點
在規劃思路和規劃原則的導向作用下,結合場地特點進行了景觀規劃(圖1)。要點如下:①發揮區位中背景山體的景觀優勢,設置入口景觀軸線,主入口對準背景山體最高山峰,形成中心軸線,構成全園骨架;②在原有道路骨架基礎上,對全園路網進行合理規劃,設計人車分流系統;③合理進行功能區域劃分,減少空間的破碎與浪費,從而為經濟效益打好基礎;④借背景山體設置瀑布,開挖湖面與水庫貫通,形成“仙島意境”主題景觀區;⑤設計木結構建筑滿足基本使用功能,規避用地沖突,同時木結構掩映在綠林中更為協調統一(圖2)。
3 分區規劃
園區共分為入口景觀區、生態養殖示范區、農作物科技示范種植區、蔬果新品種展示區、農業研發中心、智能溫室栽培示范區、觀賞植物景觀區和仙島意境主題景觀區(圖3)。
3.1 入口景觀區
入口景觀區包括進入園區的入口廣場、入口大門、奇石標識、中心假山水景、辦公管理建筑等,形成起始轉承高潮的中心景觀軸序列,統領全園。入口建筑采用新蘇式建筑風格,對江南傳統元素進行提煉,應用在花窗指示牌等裝飾小品中,色彩以黑白灰為主;景觀置石采用當地盛產的金山石,體現地域特色;而辦公管理建筑群則運用了庭院圍合的布局形式,構成內部院落空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辦公區域,方便管理。
3.2 生態養殖示范區
生態養殖示范區位于園區西北角,主要養殖羊、野鴨、雞、大雁、魚等農畜牧產品,包括畜牧業與種植業種植示范。草雞養殖可結合山邊果林進行套種,綜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而鴨舍則設在水邊,將臨水草坡設計成小型濕地,充分顯示自然感覺,讓水禽感受到“野”的味道,同時設置木棧道和木質平臺,可以方便游人的參與進入,結合垂釣項目,近距離觀察水禽的生長,讓人與自然更近一步。
3.3 農作物科技示范種植區
農作物科技示范種植區為生態農業稻萍魚立體種植示范區,構建“立體生態農業”種植業和水產業結合,節約土地資源。同時結合物聯網控制農作物生長,展示木瀆農業科技高端的發展水平。除水稻區塊,其他選取的品種可同時結合景觀效果,如玉米、花生、油菜花、向日葵等。
3.4 蔬果新品種展示區
蔬果新產品展示區主要為校企合作研發中心研制的新產品提供種植和展示的基地,同時結合良種蔬果采摘,讓游客進入園內采摘蔬果、休憩、品嘗,從中享受田園樂趣。同時,本園擯棄了傳統的農田式果樹種植模式,以游園的形式來配置果樹的種植,游客可欣賞現代農業 種植方式(如噴灌、滴灌技術),接受科普教育,讓游人體會到
農業鄉村景觀的別樣味道。
3.5 農業研發中心
農業研發中心屬校政企聯辦,為相關政府部門及相關專業地方高校的教育研發推廣基地。主要致力于農業高科技項目的研究與開發,為生產示范推廣和產業化開發提供優良品種和科研保障,加強地方和高等農業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間的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為高校師生提供一線產業實驗基地,推廣生產,引領江蘇乃至全國農業科技發展潮流。
3.6 智能溫室栽培示范區
智能溫室栽培示范區位于全園東南部相對獨立的地塊,主要采用全智能控制溫室大棚技術,引進國際時令瓜果蔬菜優良品種,進行立體栽培;包括精品葡萄溫室生產、立體蔬菜無土栽培和冷庫,主要功能是進行推廣示范。
3.7 觀賞植物景觀區
觀賞植物景觀區將以江蘇省相關科研中心為技術依托,主要種植在生態城市園林綠化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球宿根花卉新品種。種植上擺脫傳統苗圃的林植種植方式,從景觀觀賞角度出發,根據園林景觀需要進行搭配,考慮景觀疏密和前后層次種植,旨在展示植物的景觀效果,作為推廣示范。
3.8 仙島意境主題景觀區
仙島意境主題景觀區(農牧禽產品展廳+茶藝館)位于園區最東側坎上,東側垂直山體設置瀑布,設計周圍開挖水面并與水庫連通,結合形成四面環水的仙島意境。島上建筑設計成木質蘇式院落,主要功能為園區開發的農牧禽產品展銷、茶藝表演和飲茶體驗,客人不僅可以參觀和購買高科技農產品,更可以感受蘇州古典院落的氛圍,避開城市的喧囂,體驗農業和品嘗農產品的快樂,同時享受一份清閑和寧靜。
4 結語
蘇州五峰農業科技示范園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為目標,融入蘇州木瀆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體現區域特色。通過科技研發、示范推廣、農業生產、景觀營造和觀光科普教育,使游客親身感受農業景觀、了解農業文化、學習農業知識、參與農業生產活動,加快了城鄉文化交融,促進了農村文化發展,形成文明的鄉村新風尚。同時該農業科技示范園主導生態農業和可持續發展,營造綠色氛圍,體現環境保護,突出生態特色。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將起到展示、示范、帶動作用,并成為產學研結合的橋梁[3],為提高江蘇省農業科技含量,推動現代農業和高效農業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42卷17期 梁錚等 蘇州五峰農業科技示范園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吳艷文,漆晗東. 論生態農業在西部大開發中的作用及其開發途徑[J].農業經濟,2004(3):32-34.
[2] 王浩,李曉穎.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
[3] 張乃顏,張戰峰,葛慧莉.天津寶坻農業園規劃設計[J].中國鄉鎮企業,2012(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