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為控制蛇鱷龜養殖成本,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效益型蛇鱷龜稚幼龜高密度培育技術。[方法]2012年9月~2013年4月,利用控溫溫室,人工控制氣溫31~33 ℃、水溫30~31 ℃,稚龜放養密度50只/m2,采用“一次放足全程培育法”培育蛇鱷龜幼龜。[結果]經7個月的培育,稚龜成活率達91.8%,雌龜規格達500~750 g,雄龜達450~550 g;稚幼龜培育平均投入產出比1∶ 1.35。[結論]該試驗為蛇鱷龜在當地的養殖與技術推廣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控溫溫室;稚幼龜;溫度;密度;成活率
中圖分類號 S96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7-05506-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trol the breeding costs of chelydraser pentina,and explore the high densit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helydraser pentina juvenile turtles for the local practical efficiency.[Method] In September 2012-April 2013,using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greenhouse,manual control temperature was 31-33 ℃, water temperature was 30-31 ℃, hatchlings stocking density was 50/m2,the chelydraser pentina turtles were nurtured by adopting \"a place full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Law\".[Result] After seven months of nurtur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hatchling was 91.8%,the female turtles specifications reached 500-750 g and males reached 450-550 g; the average inputoutput ratio of juvenile turtles cultivate was 1∶ 1.35.[Conclusion] The trial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farming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of the chelydraser pentina at local.
Key words Temperature greenhouse; Juvenile turtles; Temperature; Density;Survival rate
我國于1996年引進蛇鱷龜,由于其具有生長快、病害少、適應能力強、飼養簡單、營養豐富且出肉率高等特點,因而成為農業部主推的水產養殖新品種之一[1]。有關科研和推廣機構對蛇鱷龜稚、幼龜在控溫條件下生長發育規律及增重情況進行了研究[2-3]。由于蛇鱷龜苗價格較高,苗價已占養殖成本的絕大部分,苗種質量及培育成活率左右著蛇鱷龜養殖成本的高低[4],也制約了該品種的推廣與產業化發展。為控制蛇鱷龜養殖成本,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效益型蛇鱷龜稚幼龜高密度培育技術,2012年9月~2013年4月,筆者利用自行選育親龜所繁殖的稚龜,開展了在溫室條件下高密度培育稚幼龜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溫室條件
1.1.1
溫室。試驗用溫室四面墻體為雙層磚混墻,夾墻中間填充隔熱泡沫。溫室頂部由內到外采用薄膜、彩鋼瓦、隔熱棉、泡沫、外層薄膜和彩鋼瓦多層保溫材料組成,確保避光保溫。每棟溫室均有窗戶,一端安裝有排氣扇,必要時打開換氣,高溫季節窗戶每天打開。
1.1.2
培育池。溫室水泥池單池面積28 m2,池底部為鍋底形,底部安裝排水口。養殖池進排水均用PVC管,并安裝充氣增氧設施,水位可調。水泥池中設置休息臺。該試驗共使用10個培育池,面積為280 m2。
1.1.3
進排水。溫室水源為地表水,進排水管安裝調節閥門,做到能隨意進排冷、熱水以調節水溫。
1.1.4
溫度控制。溫室使用鍋爐加溫,養殖期間室內氣溫控制在31~33 ℃,不超過35 ℃,水溫盡量保持穩定在30~31 ℃。
1.1.5
增氧。稚幼龜培育池的增氧設備,主要組件由旋渦氣泵、增氧總管、開關、軟膠管、砂石散氣頭(水體中)構成。溫室配套一臺功率2.2 kW風機,在風機的出口上連接送氣管,送氣主管用64 mm 的硬白塑料管,再用32 mm的塑料支管連接,通過8 mm軟膠管連接砂石散氣頭(氣泡石)進入各個養龜池。
1.2 培育方法
1.2.1
培育池消毒。稚龜放養前7 d左右,培育池先用清水浸洗,然后用消毒劑消毒一次。在稚龜入池前再用100 g高錳酸鉀化水全池潑灑消毒,24 h后再清洗干凈注入新水。
1.2.2
稚龜的選擇與入池前處理。提高稚幼龜的培育成活率,首先是稚龜的質量要符合要求。剛孵出的稚龜,卵黃還未消失,身體各部分功能尚不健全,表皮嫩,易擦傷,適應能力差。因此,需要將稚龜放入塑料大盆或貼有光滑瓷磚的水泥池中精心暫養一段時間,使稚龜體質強壯起來,然后將臍部收斂良好、四肢有力、無畸形、體表光潔的稚龜分規格集中,用20 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5 min后移入溫室培育池進行飼養。稚龜入池前需將室內培育池的水溫調整至與暫養水溫相同,二者相差不超過1 ℃。
1.2.3
稚龜放養密度。2012年9月20日放養平均規格為12.76 g/只的稚龜,稚龜放養密度為50 只/m2。考慮到稚幼龜的培育時間不長,頻繁分級易造成稚幼龜產生應激反應,也易造成體表受傷而感染致病,因此該試驗采用一次放養不再進行分級的培育方法。
1.2.4
投喂。投喂遵循“四定”原則,每天投喂3次,使用0號膨化顆粒飼料,日投餌率為3%~5%,每次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隨著稚龜的長大,投喂量逐步增加。投喂飼料前,必須先將殘餌清除。若發現有死亡個體,及時撈出檢查。
1.2.5
水質管理。在稚龜入池前,注入的池水需消毒處理,并保持一定的肥度。稚龜的游泳能力弱,水位不宜過深,以防止稚龜因游泳消耗體力過多而死亡。稚龜入池初期水深不超過休息臺2 cm,一個月后,每7 d左右加水2 cm,以后每15 d左右加一次水,最后使水深達50 cm左右。一般隔7~10 d更換新水1次,每次換水時須清除池底污物,并注意換水前后的水溫差不超過1 ℃。定期檢測水質,保持氨態氮<1.0 mg/L、亞硝態氮<0.2 mg/L、溶氧>5 mg/L。
2 結果與分析
2.1 稚幼龜培育效果
至2013年4月20日,經過7個月的培育試驗,稚龜培育成幼龜的成活率達91.8%,在養殖密度50只/m2的情況下,雌雄龜出池規格分別為500~750和450~550 g。
2.2 效益分析
根據試驗期間稚幼龜價格以及飼料、能源、人工等各項支出費用計算,試驗總支出68.49萬元,總產出92.72萬元,凈利潤24.23萬元,平均投入產出比1∶ 1.35,效益顯著。
3 討論
(1)該試驗水溫保持在30~31 ℃時,稚幼龜生長較快。從此次控溫養殖實踐看,稚幼龜在控溫養殖條件下,無需冬眠,能夠連續快速生長。
(2)該試驗中,稚龜的放養密度為50只/m2,未發現明顯的稚幼龜相互撕咬受傷現象,是否能夠進一步增加密度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待于進一步試驗。
(3)根據此次的投入與產出情況分析,在控溫條件下,培育7個月,投入與產出比為1∶ 1.35,養殖池凈利潤達865.36元/m2,表明控溫養殖蛇鱷龜稚幼龜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485號[R].2005.
[2] 劉翠娥,李若利,劉繼芳,等.鱷龜稚龜養殖技術探討[J].海洋與漁業,2007(6):33-34.
[3] 張保莉,宣廷孝.鱷龜溫室控溫養殖技術[J].中國水產,2008(4):32-34.
[4] 尹向東.2008年鱷龜溫室養殖盈虧分析[J].科學養魚,200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