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好幾年的衛星傳輸終于要落地了。
“總局現在初步決定將數字電影拷貝的衛星傳輸業務交給數字節目中心,作為運行主體開展服務和管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數字節目中心”)主任李樞平對記者透露,“我們正在做相關準備。如果交到數字節目中心,大概需要半年時間進行系統測試和完善等前期準備;然后邊運行、邊完善、邊推廣,力爭用一到兩年時間完成全國影院衛星接收端的鋪設,同時完善前端影片分發和管理平臺的性能和功能。但還要看相關政策和經費的落實情況。”也就是說,一旦政策與經費落實,大概兩年之后就能夠實現全國范圍的數字電影衛星傳輸。
衛星傳輸實驗項目負責人、電影科研所副所長季平也對記者表示:“目前衛星傳輸實驗已經完成,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都沒有問題,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滿足商業運營要求。只要政策一確定,今年就可以正式商業化運營。”
花落誰家?
去年年初記者在了解數字電影拷貝衛星傳輸的相關情況時,電影科研所的系統還處于測試階段。但業內各方對此事都十分關注,圍繞衛星傳輸的落地問題也眾說紛紜。中影、數字節目中心,都是傳聞中的備選單位,甚至有民營企業也在積極運作此事,希望能夠參與其中。
中影作為中國電影數字化的推動者和先行者,又是“國”字頭企業,在政治上和實力上都很適合承擔衛星傳輸業務。但業內對此多有反對,因為擔心再次形成一家獨大的發行格局。其他企業,包括民營公司的參與雖然能夠打破壟斷,卻會造成資源浪費。“每家參與的公司都必須租用一個衛星頻道,一年2000萬元的費用必不可少,所以每年傳輸的影片必須達到一定數量,才能維持運營。這塊蛋糕雖然大,但幾家公司來分,就說不定會賠錢。如果再發生惡性競爭,這項事業就可能擱淺。美國有四、五家公司做衛星傳輸,最后全都倒閉了”,有資深業內人士分析說,“民營企業參與也不太現實,因為國家有規定,衛星落地要進行專管,以防傳輸非法內容。”
“衛星傳輸是影院信息化的重要環節,應該以國家服務平臺為主。全國多家運營,資源就浪費了,完全沒有必要。”季平也對記者表示。
經過業界長時間的論證并充分參考了國外在電影衛星傳輸方面的教訓,由中立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第三方作為電影衛星傳輸項目的主體已經形成共識。此外,數字節目中心開展農村數字電影的衛星傳輸業務已有8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和人才隊伍。“商業電影衛星傳輸業務放到數字節目中心后,我們計劃與農村的衛星傳輸合星并軌,這樣一方面減少了重復建設,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便于服務。”李樞平表示。
降低發行成本
如果衛星傳輸在全國鋪開,相信業界最關心的還是其發行成本問題。季平曾向記者算過一筆賬:每年的運營費用大概在2000多萬元,其中每年租賃衛星的費用為2000萬元,數據上行成本則有200萬元。此外,每家影院安裝衛星接收器的器材和人工成本一共約3萬元,目前全國有4000多家影院,這部分投資在1億元以上。“再加上平臺完善等其他成本,前期投入大概需要2億元。”
如果按前期投入2億元計算,假設希望五年收回成本,每年需平攤4000萬元,加上2000多萬的運營費用。前5年的年均成本約為6000萬元。如果按照每年上映300部影片保守計算,平均每部影片的發行成本僅為20萬元。5年之后,每部影片的發行成本更要遠低于這個數字,甚至只有不到10萬元。即使影院數量在幾年內大幅增加,衛星傳輸的發行成本也不會相應增長。
對此,李樞平表示,“衛星傳輸項目運營主體放在數字節目中心,是總局領導和業界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將努力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服務平臺,為產業做好服務,并在未來的電影網絡化信息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效果是關鍵
大約從兩年前開始,業界對衛星傳輸已相當關注。如今的關注度反而不如從前。這主要由于KDM系統的應用和普及已經帶來了發行成本的大幅下降。
“對于片方來說,哪種方式并不重要,主要還是看結果。”大盛國際傳媒公司發行分公司執行總經理汪輝表示,“只要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到達全國影院,具體是什么技術我們并不十分關心,價錢只要不比現在的硬盤發行貴就可以接受。當然我們也會考慮技術革命對行業運營模式帶來的影響,但這還需要繼續觀察。”
據記者了解,現在在發行成本大幅降低的前提下,一部影片的發行費用至少也需要幾十萬元。衛星傳輸在經濟上無疑能夠帶給片方更大實惠。
不過,衛星傳輸比較容易受到風雨天氣的影響。對此季平表示:“從2011年開始實驗到現在,我們的系統經歷了多種臺風、大雨,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數據傳輸失敗。萬一收不到,事后也可以補發數據包。”
中影國際影城北京千禧街店正在準備安裝衛星接收器,其執行總經理張艷琴說:“衛星傳輸是好事,但我們最擔心的是信號不穩定和速度太慢。另外不知道后期設備維護費用是多少,是否需要影院承擔。如果費用太高,信號又不穩定,那么對于影院來說還不如快遞方便。”
“其實即使完成了衛星傳輸的覆蓋和應用,影片的硬盤傳輸也是必不可少的,各個國家都如此,不可能被完全取代。比如有的地方刮風下雨或者停電了,衛星發生故障等,需要有地面硬盤應急和補發系統。”李樞平表示。上影集團生產技術部技術專家朱覺也指出:“隨著光纖網絡的不斷發展,將來全國影院有可能連接在一個大的NOC系統之中,彼時網絡傳輸也將是數字電影的主要傳輸手段之一。衛星傳輸就好比飛機,光纖網絡就好比高速公路,兩者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同時存在,相互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