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節目編劇工作流程
1985年開始,我在韓國以綜藝娛樂節目的編劇身份出道,一直從事電視節目制作,現在也是現役作家。韓國的電視節目編劇都是自由職業者,不隸屬于任何一個電視臺,編劇間競爭非常激烈。韓國電視節目制作費中的10%-15%用于劇本創作。編劇們需突出重圍,讓有實力的導演選擇自己參與節目制作,競爭那10%-15%的制作費。5年內,同批進入編劇行業中的人50%都會掉隊;等到10年后僅剩下其中的30%;20年后,仍在從事編劇事業的人可能不超過10%。適者生存,如果編劇們沒有成長為電視節目制作的專業型人才,就只能另謀出路。
編劇在綜藝節目中最重要的職責是提出創意。我的創意出發點和立足點通常就是一句話,比如藝人嫁到環境非常艱苦的農家會是什么情況(《女神嫁到》)?這個創意的來源是現在年輕人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老年觀眾成為主流收視群體,我們想研發一檔老少咸宜的節目——對老年人來說有生活貼近性,對年輕人來說能讓他們好奇并引發他們的關注。基于這個初衷,我們想出了把女藝人“嫁”到農村的點子,并參考其他一些教養類、特教類型的節目獲得靈感后,就誕生了《女神嫁到》。
有了創意點,編劇即可在電視臺之間兜售,確定采用后便開始組建團隊。韓國綜藝節目制作團隊中,除總編劇之外,編劇團隊主要由6-7人組成。最基層的兩個編劇稱為“執行編劇”,他們不參與策劃會議,主要負責基礎性工作,90%以上是資料調研。如果是6人團隊,剩下4人中的1人會把策劃方案寫成具體臺本,負責這項工作的編劇通常有10-15年資歷;在他之下,需要一名從業7-8年的編劇做輔助工作;剩下的2名編劇一般有3-5年工作經歷,負責其他協助工作。總編劇只需制定整個節目的輪廓和推進方向,給出相應指令和要求,下面的六位編劇就會按照其意圖和指令,寫出具體的策劃方案。
韓國綜藝節目的所有創意都是從簡單的“點子”開始。但點子在操作上有很多不可行的因素,編劇團隊和導演團隊要一起不斷地進行策劃、討論、碰撞,經過無次數調整才得以成為一個節目。在韓國,策劃點子到形成項目、錄制樣片,通常歷時兩個月,最長也不會超過3個月。編劇組一旦組建,3個月后,一定會播出樣片。
節目制作過程中,編劇需源源不斷地向導演們提供新的創意點。以《爸爸去哪兒》為例,一次旅行拍攝結束后,編劇們就會根據拍到的內容進行討論,確定下次拍攝要去哪兒?呈現什么內容?之后跟導演去現場勘景,根據已經想好的策劃案構思如何加入需要的元素。在第二次拍攝中,編劇和導演還會根據前面的拍攝內容和播出內容,不斷調整節目氛圍。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讓一檔節目有持續的生命力。
此外,編劇要彌補導演的不足之處。在韓國,一檔常規性節目,一年要準備52期,兩年104期,三年156期,節目總導演的壓力非常大。很多外國制作人都會覺得韓國這樣的制作方式非常瘋狂,但導演能勝任這樣的工作,編劇們也分擔了壓力。像在《爸爸去哪兒》節目制作中,藝人的調查、溝通、采訪之類的工作,基本都由編劇承擔。在節目拍攝過程中,編劇常常會與導演在攝像機后一同溝通討論并將意見寫于白板之上,讓鏡頭前的演員看到。甚至在導演分身乏術的情況下,編劇也會負責一部分拍攝工作。
協助導演做出判斷、結論也是韓國綜藝節目編劇重要的工作職責。節目在拍攝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甚至會有節目走向跟預期設想相背離的情況發生,制片人、導演焦慮、猶豫時,編劇會給予心理上與行動上的支持提出自己的建議,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在韓國,編劇和導演共同站在節目制作的最前線。導演和編劇就像是一對夫妻,分享智慧、彼此協作。在這樣的工作系統中,有不少編劇和導演生活中也走到了一起。
模式節目策劃方法論
《爸爸去哪兒》《花樣爺爺》《爸爸回來了》《明星夫妻秀》可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4檔節目。能不能把這4個節目整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模式且不能被說成山寨?
這其實是創意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最后變成一個完整的模式節目。
觀察這四檔節目,基本都有家庭關系的呈現,旅行部分是節目設置的重要環節。因此我考慮可以用“家庭旅行”作為節目的大框架。如果是家庭旅行,需要有哪些家庭成員參加,旅行由誰主導,不同家庭成員的角色分別是什么,采取何種形式旅行,去哪兒旅行、旅行經費是多少等等,這些問題的不斷提出和解決都是“點子”逐漸變為豐富的結構的過程。
創造一個好的模式節目,首先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好主題,賦予節目價值觀。目前中國觀眾對家庭類真人秀關注熱情很高。有學員建議說,可以讓孩子制定旅行計劃,賦予孩子以權利,這就是一個明晰的主題,背后的價值觀即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
第二,設計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系。在節目中,夫妻之間可以是什么樣的關系?孩子與父母是什么樣的關系?旅行中如果帶上丈人和丈母娘的話,他們之間會是什么樣的關系?怎樣和父母一起去進行這樣的旅行,這些都是人物角色之間關系的設定。
第三,在節目拍攝之前進行調查。擁有一個好創意并不等于節目能成功,編劇和導演必須對節目模式、元素、參演藝人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觀眾調查。調查完成后即可開始撰寫策劃案和劇本。
我做編劇這么多年,一直告誡自己兩點,一是對人要有關愛之心。不管是藝人還是素人,編劇要對被拍進畫面里的所有人都心懷愛心。二是要讓節目產生共鳴。你講述給大家的故事,大家是否會產生共鳴?當然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愿望,但好節目一定是能讓多數人產生共鳴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