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回鄉看望母親,她得了眼疾,醫囑說不能多看電視,并且開了貼眼睛的藥貼。可我娘她太頑皮,竟把一只眼睛貼藥,另一只眼睛看電視。我生氣說:“哎你能不能給我們做點好榜樣啊!”我娘當時正看臺灣連續劇《意難忘》,她說我也想不看,可是不行啊,我得知道這父女倆吵架的結果,想看看那壞女兒的下場,現在都八十集了,結局該有了。
我在家住了十幾天,每天看我娘兩只眼睛換著看電視,每天的劇情似乎都一樣:那一對父女吵得如火如荼,似乎立刻要見分曉,可那分曉偏就老見他不著,似乎一個老也不高潮的女人,多少偉哥都不管用。
我娘就一邊抱怨一邊看。獨眼看很是辛苦,可她不看不行。
后來我不小心看了《珠光寶氣》,就理解我娘了。也太能編了,一點破事留著懸念繞著圈兜轉轉,該死的不死該破的不破該拆穿的不拆穿,真佩服編劇的本事。因為以前養小孩,跟著他從小學到大學,每天晚上家里都靜悄悄,還真沒看過幾眼電視劇,還好,不然多少時間也不夠它謀殺的。
去年我有幸被人看中,約寫電視劇。我使盡渾身解數寫了個兩萬多字的提綱,交上去卻久無音訊。打電話問,人家說:“你沒明白電視劇的玄機,這提綱不行。”
玄機?對方直率地說:“開頭必須吸引人,比如離婚、失業、偶遇,留下懸念;中間注水,整出無數波瀾;等廣告賺夠了,給個大團圓結局。”
這太不真誠了,我干不了。怪不到有哥們說,寫中間戲就像填空,胡謅些廢話就行,比如:“哎我憑什么得聽你的呀?”“我是你老婆不聽我的聽誰的。不但得聽我的,工資還得一分不少的交給我!”“我爸媽養我這么大,合著白養了!”“我爸媽還養我這么大呢,我不照樣給你做飯洗衣服……”
這種橋段的吵架普通家庭婦女都會,為什么要浪費時間看電視呢。為防止智商下降,電視劇我一眼也不瞭,寧肯上網看吵架。
我娘看我清高到不食人間煙火,覺得有必要拯救。她特意打電話來,先聊我妹夫的事。我妹夫嗜好多,打牌喝酒不著家,夫妻感情出現危機,前年妹妹有了孩子,他牌癮酒癮照舊,為這事沒少和老婆吵架。我娘說:“你知道嗎,有個電視節目把你妹夫教育了,現在他下班就回家帶孩子,周末開車出去帶他們娘倆郊游,表現可好了。你也別老說電視的壞話,好節目總歸是有的。”我知道娘說的節目是最近熱播的《爸爸去哪兒》,那不就一個真人秀嗎,幾個小孩子過家家,真有那么強的氣場,把我妹夫這種老玩家都整治了?
我趕緊找來看。還真是不錯,看著笑著,有的地方還笑出了淚。
妹夫說:“看這個電視才知道自己是個多差勁的爸爸。女兒轉眼就長大,我可不能在她的成長過程里空缺。”我是寄過不少育兒書給他們的,沒想到教育他的竟然不是專家的至理名言,而是個電視節目。
電視只是個傳播媒體。節目有沒有真誠用心,老百姓自然明白。
回憶生命中的不同階段,無一沒有電視的陪伴。大學時瘋狂追捧《霍元甲》,實習的艱難時光伴著我的是《排球女將》,初戀時每天看《血疑》,準備南下時看的是《外來妹》……沒有人不需要精神力量,老百姓不可能人手一卷《百年孤獨》,功德無量的還是這些大眾文化。
打個電話給我娘,她說正看《老有所依》,我說,我也看,回頭跟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