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花朵保鮮,宴會開始前36~72小時,才開始手工趕制花束;玻璃器皿擺放時要兩個人,一人擺完另一個擦去器皿上的指紋;道具需要朝哪個方向擺,要嚴格按照設計不能有任何偏差;嘉賓椅背上的蝴蝶結高度要保持一致……對于高意靜來說,細節關系到每一場設計的成敗。
每天徜徉在花草中,高意靜知足而快樂,她說自己的職業是“造夢”,含苞的鮮花,青翠的綠植,充滿生機的苔蘚……她要用花草為人們營造終生難忘的意境,傳遞幸福。
造夢人為花癡狂
高意靜從小喜歡花草。高中畢業她考入美國俄亥俄大學學習人際關系學專業,但她卻不喜歡這一行。在潛意識中,她始終覺得自己今后的工作一定是和花有關的。
畢業后,她回到臺灣參加了插花學習班,卻意外地遇到了自己未來的丈夫。那是老師的一位朋友郭智鎧,老師因為臨時有事請他來代課。課堂上,高意靜被郭智鎧的優雅氣質和博學幽默的談吐深深打動,認識之后,兩人發現彼此如此投緣,對于花草的喜愛也是那樣的相似。
郭智鎧的夢想是開一個花店,推廣普及美學思想。在確認戀愛關系后,高意靜不顧家人的反對,執意不找工作而是和郭智鎧一起開了一家花店。“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到現在唯一的一份工作,就是與花草打交道。我覺得我和我先生的相遇就是冥冥中安排好的。”坐在自己在北京的工作室里,高意靜笑著說。
剛開始時,他們的店確實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花店,只賣花,但是與其它店不同的是他們在店面的裝飾上下了很多功夫,希望能給客人一個更優雅舒適的環境。這期間他們沒有停止過學習,郭智鎧一向認為,做花藝對設計者的藝術功底要求很高,消費者需要經常有新的東西推出來。
這樣做了五年后,郭智鎧和高意靜開始做主題式婚禮設計。直到榮獲“世界公關活動大賞”的最佳婚禮大獎。
2005年1月,世界頂級的公關界盛事——美國“世界公關活動大賞”,把最佳婚禮獎的獎項頒給了高意靜和郭智鎧。“我們的獲獎作品將書法元素結合了進去。這讓外國人非常驚訝,在西方幾百萬的婚禮是常有的,但是一場有意義的婚禮,必須是一個很好的故事。這個創意,就是我在發呆中想出來的點子。”
此后的七年中,高意靜連續獲獎“最佳餐桌設計獎”,“最佳花藝設計獎”,“最佳裝飾獎”……于是在臺灣,她有了一個稱號:“宴會魔法師”。
與北京的結緣始自一次來京的演講。“因為我喜歡歷史。我覺得不喜歡歷史的人住在北京會挺痛苦的。北京是一個有文化沉淀的城市,像一本永遠都讀不完的好書,我每隔幾個月過來一次,看北京的春夏秋冬。”2007年,高意靜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是在臺灣創業十七年之后,她赤手空拳獨自一人來到北京再次創業。
婚禮是一種承諾,而不是辦給別人看的
高意靜位于北京東四環的工作室優雅而舒適,隨處可見她親手設計的插花作品。將美學和文化溶入到婚禮和活動的設計中去,是她多年來始終努力的方向。
在與北京客戶的交流中,高意靜發現兩地對于婚禮的認識存在很大差異。北京的年青人心目中的婚禮更像是辦給別人看的,周圍的親朋好友都會出主意,大家更注意婚禮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婚禮其實是一個承諾,在婚禮上更應該突出的是自己的故事。
她說,婚禮文化在臺灣已經有很多年了,所以大家對此的認知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這邊因為文化有一個斷層,等于是要從頭開始,“所以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與客戶溝通。婚禮是一個承諾,如果你不知道要承諾什么,那么你會很容易放棄。通過與新郎新娘和他們家人的溝通,讓他們覺得我們今天辦這個婚禮是有特殊含義的,是有品質的,這個婚禮是屬于我們自己故事的,而不是給別人看的。”
在與客戶的互動過程中,她始終堅持讓新人們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相信彼此之間的緣分,而不是聽從太多人的建議。“我希望自己策劃過的婚禮是全中國離婚率最少的,是最幸福的,這就是自己工作的最大意義。”
在臺灣,高意靜策劃過很多名人的婚禮,如蔣孝嚴女兒章蕙蘭、郭臺銘女兒郭曉玲、魏應交女兒魏佩怡、臺灣著名主持人郁方等。她說,很多人認為名人有錢,所以一定會希望婚禮排場,奢華,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我接觸過的名人來看,他們與普通的年輕人是一樣的,都希望有一個特別的與自己的故事有關的婚禮,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會比較在意婚禮的私密性,所以在選擇地點時我們會做這方面的考量。”
他是我人生的導師
獨自一人在北京打拼創業,高意靜稱丈夫是自己最大的精神依靠。郭智鎧比高意靜大十歲,高意靜的言談中從不掩飾自己對他的那份崇拜與愛意,“可以說自從認識他以后,我的人生受他的影響很大,他就像是我人生的導師,指導我讀書和思考。在我的心目中,他完全不是一個商人,而是一個學者,一個哲人。他的話不多,但總是能讓你思考。他給我一片天空,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個寶藏。”
自從來到北京創業,高意靜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北京,先生和三個孩子在臺灣。因為在臺灣有很適合他們讀書的學校,這也是和孩子們商量后做出的決定“所以我覺得我先生挺了不起的,我很佩服他。如果沒有家庭的支持,我沒有辦法在北京做我的事業。”
郭智鎧極愛書,他們家里最大的特點是書多,女兒的同學來串門后對女兒說,“你們家太嚇人了,我到你們家什么都不記得了,只記得滿滿的書。”書是他們家里的一個固定資產,家中的所有臥室和客廳只有一面墻沒有書,其它墻壁都是一直通到天花板的書柜。孩子們在家很多時候都是坐在地板上安安靜靜地看書。
高意靜說自己也是在離開學校之后,在先生的影響下開始大量閱讀的。現在無論乘飛機,還是去辦任何事的路上,自己的包里都會有一本書,涉及的內容也很廣泛。有書,有愛,有家人,有事業,她的人生漸趨完美的豐滿。
BLOOM×高意靜
BLOOM:作為一名設計師你平時的生活是怎樣的,會花很多時間買衣服和化妝品嗎?
高意靜:恰恰相反,我在生活上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人,很多化妝品我都不知道怎么用,鞋子加起來不超過十雙,平時也不愛逛街。在北京有時間的時候我喜歡逛逛書店和報刊亭,北京的文化氛圍很濃,書店里到處是年青人和孩子在看書,有的就坐在地上讀,讓我很感動。
BLOOM: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嗎?
高意靜:以前確實是這樣的。工作方面不用說了,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完美,比如玻璃器皿的放置一定要兩個人,一個負責擺放另一個負責擦去手指印。以前我對員工,如果看到他們穿著或佩戴的飾品不合適,我會提醒他們。現在好多了,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和生活。
BLOOM:如何應對和先生之間的爭執?
高意靜:兩人共同創業,一起工作,必然會有爭執,不過好在我們的爭執大多來自于對工作的不同看法。覺得我先生最好的一點就是他的胸懷和肚量非常大,他的脾氣特別好,我覺得我身上所有的正能量都是從他那里來的。他永遠都那么樂觀和自信。我們說好吵架不可以隔夜,有什么話都可以說出來,有任何困難要一起面對,絕對不用冷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