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逛花市 踩小人
逛花市買年花是嶺南春節一景。買年花講究好意頭,桃花象征愛情得意、大展宏圖;水仙清雅聚財;金橘是金元寶;牡丹很富貴;佛手也叫五代同堂,象征多子多福;劍蘭意指步步高升;銀柳諧音有銀有樓、銀流滾滾來……
大年夜,零時零分的經典活動是踩小人。穿上紅襪子,在鐘聲敲響的時候邊跳邊踩,可在新年里免遭小人禍害。年初一小輩人給長輩拜年,長輩會把用紅紙捆扎的生菜、芹菜、韭菜和蔥等蔬菜給小輩當回禮。生菜有生機勃勃和生財之意,芹菜寓意勤勞,韭菜長長久久,蔥則是祈望小朋友聰明伶俐。
廣東人過年禁忌多,潮汕尤甚:不吉利的字眼不可說出口,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否則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里掏東西,因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這一天還忌理發、忌殺生,更嚴禁吃藥,吃藥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
臺灣:長年菜 避債戲
臺灣的大年夜,全家大小圍坐一起吃火鍋,叫做“圍爐”。桌上每樣菜都有講究:魚圓和肉圓象征團圓;蘿卜也叫“菜頭”意為“好彩頭”;“雞”在閩南語中諧音“家”,所以一定要吃全雞。圍爐還講究吃“長年菜”:蔬菜不用刀切,洗凈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里,象征長壽。
臺灣舊俗里還有一項有趣的節目:年三十晚上,一些寺廟會推出“避債戲”,欠債之人為躲避債主上門,就跑到寺廟去“看戲”。這時如果債主硬闖到戲臺下來催債的話,很可能會遭“群打”,自討沒趣。戲一直演到新年早晨,這樣,避債的人就可安然無恙地回家“歡度”新年了。
東北:不理發 不掃地
東北舊俗講究從大年初一到農歷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舅舅,等到“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剪頭就很吉利。跟全國很多地方一樣,東北人也講究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不能掃地,否則會將好運和財氣都掃走。
山東:爬門樓 掙元寶
年三十晚十二點,鞭炮聲響起時,大人會讓小孩們站在凳子上,兩手握門框,然后大人問:“毛毛長多高啦?”標準答案必須是“長得比門還高”,這樣小孩來年就會長得高,這叫“爬門樓”。禁忌則是年初一不許拿剪刀,以免口舌之爭;不許動刀子,以免殺身之禍。此外,煮餃子萬一煮破了皮,一定不可以說“破”,要說“掙”——掙元寶!
韓國:吃打糕 玩跳板
韓國跟我國一樣有春節,時間也一致。韓國人過年必吃打糕,祭祖時供桌的擺法講究“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制。過年娛樂活動是男孩放風箏,女孩玩跳跳板,據說正月里跳了跳板,腳板一年都不會扎刺。還有驅鬼的風俗:初一黃昏時,在門口拉上禁線,撒上黃土,燃放鞭炮,睡覺時把小孩的鞋藏起來,以免被鬼偷去。
韓國人的“春運”跟我們一樣緊張,節前一天,韓國的高速公路上會排起車龍,移動緩慢,蔚為奇觀,韓國人稱之為“龜行”,有人甚至會在路邊生火做飯。
日本:吃面條 看春晚
從前日本也是過春節的,但在明治維新后就取消了傳統春節,只過元旦。除夕夜,日本人也會守歲,一邊吃蕎麥面條,一邊看他們的春晚——就是著名的“紅白歌會”。午夜時分,寺廟鐘聲齊鳴,通常是敲一百零八下,每敲一下就去掉一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
越南:拜神靈 折樹枝
正月初一零時一到,越南民眾就開始祭拜神靈、供奉祖先。隨后,人們攜家帶口前去寺廟上香祈福,還會從寺廟里的樹上折下一段長著新芽的樹枝,回家后虔誠地擺放在供桌上,此之謂“請祿”,會給家庭帶來好運。
新加坡:互拜年 換橘子
與潮州年俗類似,新加坡人在大年初一互相拜年時,會帶上兩個柑橘作為賀禮,寓意“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主人也要回贈給客人兩個柑橘,新加坡人俗稱“換橘子”。
英國:邁腳步 儲酒肉
西方人的新年當然是元旦,不過他們也有很多有趣的年俗。在除夕深夜,英國人會帶上酒和糕點走親訪友,他們不敲門,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預示著房屋主人在新一年里運氣的好壞。如果此人是個快樂、幸福、有錢的人,主人將全年吉利;反之,主人在新一年里將衰事連連。與我們講究的“年年有余”類似,除夕這天,英國家家戶戶必須瓶中有酒、櫥中有肉,否則來年便會貧窮。
德國:跳桌椅 爬樹干
除夕之夜,德國男人們聚集在一起,喝酒、玩牌直到午夜。快到十二點時,大家跳到桌椅上,鐘聲一響,一個個往下跳,寓意“跳進”新年,緊接著扔棍子,表示辭舊歲。在德國的鄉村還有傳統的爬樹比賽。元旦清晨,小伙子們順著砍掉樹枝的樹干比賽爬高,優勝者是“新年英雄”,新年里定會步步高升。
西班牙:除怪獸 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除夕之前要設路障,挖陷阱,放捕獸器,以對付除夕下凡的妖魔鬼怪。除夕午夜十二點教堂鐘聲敲響時,全家人爭吃葡萄,如能按著鐘聲吃下十二顆葡萄,便是象征著新年十二個月都順利如意。
美國:燒舊物 狂歌舞
美國的除夕之夜,人們在外開篝火晚會。零點一到,大家一起把舊物扔進火里燒掉,并圍火歌舞,狂歡至黎明,以示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