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最血腥最殘酷的時期,又是中國歷史上最張揚最奔放最具創造性的時期。這是列國在“天下”這個舞臺上定策謀國各展雄才充分競爭所演出的最壯麗的活劇。作者以生花妙筆全面地再現兩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先祖們昂揚奮發生生不息不斷開拓的生動畫卷。
得相能開國:秦部族是從中國西部邊鄙地區發展起來的,文化發展落后,民風質樸少文,孔子西巡不到秦,最初為中原地區各大小諸侯國所謂的禮儀之邦所輕,沒有像齊國那樣的稷下學宮之類的學府。人才是富國強兵的第一資源,春秋戰國之世,凡得一流人才治國理政的國家皆在短短的一二十年甚至數年大見成效。魏用李悝變法,使魏在戰國初期盛極一時,稱雄半個多世紀;燕昭王任用郭隗、劇辛、樂毅,幾滅強齊,而劇辛、樂毅皆趙人;楚悼王任吳起為相,諸侯患楚強盛,吳起為衛國人。孝公以前的秦國不僅地處邊遠,土地沒有開發,人才更是稀缺?!拔粑铱姽云缬褐g,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后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秦孝公這則求賢令,雪恥求治圖強之情溢于言表,坦誠真切,胸襟闊大,千古雄文,至今讀之,仍不禁為之拍案嘆賞。秦國對于真正的人才,從來都不吝嗇尊官顯爵高位封土,從國君到朝廷到鄉野百姓,都是發自內心地尊重敬愛山東士子。從孝公,到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直至秦始皇一直秉承這一國策。于是商鞅、甘茂、魏冉、張儀、范雎、蔡澤、呂不韋、李斯等開府丞相,還有秦國武將世家蒙驁、蒙武、蒙恬的先祖,還有工程巨匠李冰、鄭國,紛紛從山東來到秦國,支撐秦國一百多年文治武功直到一統天下的烈烈偉業。這些人才不論是來自敵國友國大國小國,也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還是奴隸罪犯,也不論學派背景是法家儒家墨家計然家雜家,只要“出奇計強秦”,秦國都不拘一格,一律信而不疑,委以國政。反觀山東六國,或有愛賢之名,表面崇尚學問,大造學宮,愛惜人才,禮敬名士,做的多是表面文章,特別是魏國,商鞅、張儀、范雎都與魏國失之交臂,這三位磐磐大才都是首先把魏國作為效力的首選之國,最后都被魏國的當政者趕到了秦國。而秦國在爭奪人才的過程中,當政者所展示的愛才、惜才、信才、用才、護才的胸襟氣度膽識為當時六國所不及,至今仍嘆為觀止。
長策歸一統:古老的秦部族的最高首領中,一代一代地流傳著一個秘語,那就是大出東方、一統天下。這就是秦國的基本國策,是秦國的最高政治目標。在秦國五百多年的歷史中,不管是地處西鄙邊地,地促民窮國弱,還是六國聯合分秦、合縱聯軍封秦,還是國勢鼎盛勢壓六國,秦國沒有因勢弱而放棄,也沒有因強勢而懈怠,從來沒有動搖這一信念,而且以此信念激勵朝廷和國人,“糾糾老秦,共赴國難”,在艱難中堅持,在危困中奮起。一統天下,維護和平,造福人民,這種正統的思想根基一經種下,歷數千年深深植根到中華民族每一個人的血液里,無論“天下”的范圍擴展到什么空間,無論中國人走到哪里,維護統一維護和平造福人民的因子就播種到哪里。
秦國在堅持長策、走向一統天下的道路上,不會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而是因時因勢地靈活調整策略。在山東六國強大,特別是東出的攔路虎魏國在李悝、吳起變法后,吳起領兵占領河西,秦國國土萎縮,民生凋弊之時,秦孝公選擇了韜光養晦,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獎勵耕戰,廢除隸農,廢井田開阡陌開發國土,厚培根基,時機成熟一戰而收復河西。秦惠文王,針對秦國在與六國對抗過程中逐步取得均勢的情況,起用張儀實施連橫之策破蘇秦的山東六國的合縱之策,不失時機地掠取西蜀,鞏固地擴大了秦國的版圖。昭襄王時,秦國與山東六國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秦則采取了分化瓦解,重點突破,消耗敵手實力的策略,長平之戰滅趙40萬生力軍,震懾六國。到秦王嬴政上臺,勝利的天平已完全傾向秦國。在走向統一的道路上,以實力基礎,秦國運用了人類歷史上所發明的所有策略計謀,動用所有能動用的智慧和力量,打了兩次規模超百萬人的戰爭,還有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政治戰、外交戰、間諜戰、經濟戰。在風云激蕩全面對抗競爭中,那些睿智高遠的至圣先賢、那些治國理政的圣君賢相、那些指揮若定的糾糾戰將、那些融通天下的行商大賈,那些巧奪天工的能工巨匠,仍然像橫亙天際的巨星,讓我們今人仰望沉思。我們該從老秦人那里學些什么呢?
首先,更加全面地進行開放。500多年的秦帝國,向山東六國開放,向全天下開放,也向國內的人開放。因開放,秦國吸引了人才、物資、人口、思想知識智慧技術,因而創造了當時一流的政制(郡縣制為構架的中央集權而不是分封貴族制)、一流的行政管理隊伍、一流的軍制和一流的作戰部隊、一流的國土開發(都江堰和鄭國渠)、一流的經濟和軍備供應。
其次,堅持進行更加徹底的改革。改革就是利益調整。不進行利益調整的改革不能稱之為改革。這很難但必須進行。大秦帝國為了秦國的強大能向全天下的人放權讓利,給有才能的人高官厚祿直至出將入相,給普通隸農以土地和自由身份,給有耕戰功勞的以高爵。而山東六國最高職位如丞相和上將軍,為王族和其他世家大族把持,楚國是羋氏王族和昭、景、屈、黃四大家族,所謂戰國四大公子無一例外都是王族,齊國是王室田族,韓趙魏亦是如此,而普通的國人和隸農是永無出頭之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