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至7月7日,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打擊樂系主任莫徒生教授,帶領來自丹麥、意大利、美國、荷蘭等國的十四名學生來到中國,參加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孔子學院舉辦的音樂夏令營,學習中國樂器,共同感受中國文化。
語言與文化對學民樂意義重大
此次來自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孔子學院、美國密歇根大學孔子學院和加州洛杉磯大學孔子學院的十四名營員都是西方古典音樂演奏及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他們中不少人是第一次來中國。在為期十二天的音樂夏令營活動期間,營員們首先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孔子辦公室的組織安排下,挑選了自己喜歡、想嘗試的中國民族樂器,與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和教師,學習體驗了平日難以見到但又頗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樂器,初步掌握了中國傳統樂器的演奏技藝,同時,他們還聆聽了“中國音樂文化”、“中國傳統音樂欣賞”、“中國傳統藝術表演觀賞”及“中國戲曲藝術講演”等講座,并赴孔子學院總部、天津音樂學院和北京戲曲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訪問交流,近距離地了解中國傳統與現代音樂文化。來自美國洛杉磯大學的Jessie Marie Vallejo和Allison在美國學習二胡分別長達六年和四年之久。雖然在美國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民樂,但這趟夏令營之行令她們更感慨語言和文化對中國民樂的重要意義。在接受采訪時,Allison表達了她對此次夏令營之行的感觸:“這次來中國本想在二胡演奏技術上有所提高,但來到中國后,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厚重,發現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文化和語言,是學不好民樂的。”
中國留學生也要傳播民樂
十六歲的華裔女孩李麗出生在丹麥,受父母的影響,她從小就非常迷戀中國民樂。然而,由于在丹麥難以尋找到合適的中國民樂老師,李麗只好選擇學習小提琴。直到2012年夏天,李麗聽說中央音樂學院與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合作建立了全球首個以中國音樂教育與傳播為核心的音樂孔子學院,這個小姑娘對中國音樂的熱情再次被點燃。雖然李麗現在只是一名高
中生,還不夠年齡考取音樂孔子學院,但她努力爭取到了首期音樂孔子學院來華的音樂夏令營活動名額。
作為本次音樂孔子學院夏令營領隊的莫徒生教授,卻在接受采訪時表現出些許擔憂,他說:“現在許多在國外學習音樂的中國留學生演奏西洋音樂的技術非常精湛,但當我拿出中國樂器想讓他們演奏一曲時,他們卻告訴我不會演奏,這真的很不可思議!作為中國人,他們可以把西洋樂演奏得那樣好,怎么連本民族的樂器都不會演奏呢?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為此,莫徒生主動為今年考入他班里的九名中國學生提供了很多中國樂器,并幫助他們與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孔子學院加強聯系,讓他們繼續與同胞深度交流中國民樂。“作為身處他鄉的華人音樂學子和音樂家,他們與音樂孔子學院共同擔負起傳播中國音樂的責任,這對于中國音樂在丹麥的傳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莫徒生教授說。
需要更多的文化傳遞者
據莫徒生教授介紹,目前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孔子學院與中央音樂學院的合作非常順利,雖然音樂孔子學院成立的時間并不長,但通過中央音樂學院每年輸送優秀教師,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孔子學院在短時間內已經開設了二胡、古箏、琵琶、民族打擊樂等豐富的中國器樂課程。當地的一些華人音樂家也主動肩負起在音樂孔子學院的教授工作,現在音樂孔子學院的學員已達上百人。“丹麥有很多對中國音樂感興趣的人,我們音樂孔子學院完全對外開放,喜歡中國音樂的人都可以來這里學習,四人組的小課每個人一年只收五百元人民幣。”莫徒生教授介紹道。看著音樂孔子學院如此受人喜愛,莫徒生教授坦言:“音樂孔子學院還需要更多的文化傳遞者,這些文化傳遞者的角色不僅僅是老師,同時還應該具備舉辦各種音樂會及文化交流活動的能力,當然,對中國音樂有深入了解還是最重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