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我國快遞業的分揀操作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技術水平落后、快遞人才缺乏、與客戶關系緊張、整體環境不夠規范等缺陷,面對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快遞物流的高品質需求,我國快遞業企業應該通過轉變觀念與電商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加快自動化進程、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改變公司經營模式,國家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以改善快遞行業在分揀環節上所出現的混亂現象,從而使得整個行業進入規范化階段。
關鍵詞:快遞業;分揀環節;暴力分揀;自動化;電子商務
一、國際快遞企業和我國快遞企業的分揀操作現狀分析
1.國內快遞企業現狀分析
由于近些年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以及國家政策對物流行業的大力支持,我國快遞行業發展迅速。根據《中國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4》,2013年,中國快遞服務企業市場規模升至世界第二位,累計完成業務量92億件,同比增長61.6%。
同時,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了簡單粗放型的經營模式及人力操作所帶來的高成本低收益已不再適應當下的企業運營,由此引發的快遞業變革自然而然的把人們的目光轉向了對成本的壓縮和對機器設備的引進上。眾所周知,在配送中心搬運成本中,分揀作業搬運成本約占90%,而在勞動密集型配送中心,直接參與分揀操作的人力占50%。整個配送中心作業時間的30%~40%更是被分揀作業時間所占。快遞企業分揀技術的先進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市場份額,甚至影響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根據調查顯示,在先進分揀設備及技術的應用上我國快遞行業仍然落后。先進的大型分揀處理中心在東南沿海一帶尚且寥寥無幾,在中西部地區更是幾乎全無。這一情況也許在平日工作中并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但在某些特殊時期,尤其是各大電商紛紛促銷時,例如:雙十一、雙十二、店慶周年等,常常使快遞企業出現“爆倉”、暴力分揀等現象。
2.國外快遞企業與國內快遞企業的現狀對比
以UPS為例,僅2008年其全年處理的包裹和文件的數量就達到將近40億,每日的處理量也達到1500萬件,這些包裹以及文件更是涉及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處理工作相當的復雜。如果以人工操作處理這些包裹,不僅差錯率高、工作量大,而且成本也大大增加。所以,在UPS國際航空貨運業務的科隆波恩處理中心,UPS的德國分公司向西門子訂購了8臺分揀機,將分揀量從每小時11萬件提升到了每小時19萬件,提升了對包裹的處理能力。
而以“四通一達”為代表的中國快遞行業,除了國營的EMS和順豐快遞,沒有一家擁有先進的現代分揀技術及設備,幾乎全手工操作。落后的分揀技術以及暴力的分揀操作手段使得中國的快遞行業發展受阻,遠遠落后于眾多國外的快遞企業。
二、我國快遞企業的分揀操作存在的問題
1.技術水平落后
據統計,采用傳統的人工分揀,不僅工作量大、差錯率高,而且每人每天的分揀量最多2000件;而采用自動化分揀技術,每臺機器每天分揀的數量是人工的五倍多,差錯率也控制在萬分之五以內。可就目前情況看,國內的幾大快遞公司中,除了中國郵政和順豐快遞擁有自動分揀的設備外,其他快遞公司皆是以人工操作為主,一些先進的電子標簽、RFID等分揀技術尚且未曾投入使用,更何況是自動分揀系統。總體上來說,我國在分揀方面的技術水平要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2.快遞人才缺乏
快遞行業是一個準入門檻低的行業。近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各大快遞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出現,可國內整個物流業的起步較晚,又沒有系統的物流理論和健全的意識體系作為支撐,使得該行業極度缺乏擁有專業知識及專業思維的工作人員。也正是因為沒有專業人員的參與與規劃,快遞行業出現了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狀況,甚至幾度被曝出了有“爆倉”、暴力分揀等的現象。
3.與客戶關系緊張
對快遞行業來說,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盡可能多的爭取客戶是自身發展的保證,然而理論上對客戶關系的重視,在事實上卻恰恰相反。僅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分析報告就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消委會共受理快遞類投訴754宗,比去年同期的20宗,增長了3670%。另外從近幾年的媒體曝光上看,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快遞服務的速度、質量以及價格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可是快遞企業所提供的服務中,包裹的安全性和完好性沒有保證、運送不及時、包裹流通信息不暢通等,不僅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遠遠低于快遞企業應有的服務水準。由此,客戶投訴率的增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4.整體環境不規范
從快遞物流整體環境來看,我國的快遞物流發展還很不規范。正所謂不立規矩,不成方圓。不論哪個行業,若是沒有相關的法律約束,必將陷入一片混亂。據了解,直到2009年我國才頒布了第一部有關快遞市場準入的法律條文。快遞物流是新興行業,與其相關的法律還不完善,某些企業利用法律的漏洞,為自己謀求利益的同時置消費者的權益于不顧,以至于出現了監守自盜、暴力分揀等惡劣事件。另外,加上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此等現象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快遞行業的健康發展。
三、我國快遞企業改善分揀環節的對策
1.與電商企業建立戰略聯盟
(1)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對快遞分揀的影響
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電子商務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并沒有成熟的系統理論去支持。但是隨著人們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加深,以及各大電商企業雨后春筍般的涌現,電子商務所涉及的范圍也逐步擴展。尤其是近幾年,隨著“雙十一”的出現,電商企業更是掙得缽滿瓢滿(見下表)。這樣巨大的交易量對電商企業來說是盈利,但對快遞企業來說卻是一場考驗。面對這樣的數據,在對包裹的處理上,分揀無疑成為了最大的難題,只有處理速度夠快才能避免爆倉,獲取最大收益。這也是各大快遞公司紛紛默認暴力分揀方式的最主要原因。
表
(2)電商企業與快遞企業的關系
隨著電商企業的快速發展,巨大的網絡交易量使得需要流通的貨物在短時間內大量增加,能夠帶動快遞物流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就目前狀況來看,由于在中國,電子商務先于物流出現并優于物流發展,我們普遍認為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物流的發展,從而把重心放在電子商務上。也正是因為這種觀念,使得快遞物流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環境下,并在大型電商企業與消費者的擠壓下艱難生存。以網購郵費為例,若某一商品標注郵費10元,在該商品成功交易后,這10元的郵費只有5元支付給快遞公司,剩下的由電商企業扣下。快遞公司要增加收益,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提高郵費,可一旦這樣不僅消費者不會買賬,電商企業也會克扣更多,并不能達到更優的效果。龐大的貨量、繁雜的分揀操作、巨大的成本支出和不成比例的收入情況,讓快遞企業的生存越發艱難。
在一些物流業成熟的國家,物流與電商的關系同我國恰恰相反。正是物流發展的完備化,使得物流設施設備、人員素質、理論條件等因素更加完善,為電子商務的出現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重要的保障。所以,快遞物流要想擺脫夾縫生存的處境,首先就要改變現在的畸形發展模式,掌握自己的定位,快遞物流并非電商的附庸,而是與其處于平等地位的合作伙伴,甚至可以說是其戰略聯盟。電商為快遞提供大量貨源,快遞為電商提供優質服務,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2.加快自動化進程
相對于國外快遞分揀的全自動化情況,我國的快遞分揀操作尚處于半自動化甚至是人工化階段,這種落后的狀況不僅使快遞的分揀效率低下,而且差錯率也居高不下。資料顯示,一臺全自動分揀機的工作能力可達到6000~7700個每小時,并且在誤差方面,除非條碼的印刷出現差錯,否則基本上不會出現差錯,也就是說誤差率會保持在1%以下;而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在每小時150件左右,誤差率通常在3%以上。通過對比,不難看出全自動分揀系統的優勢。不僅如此,全自動分揀還可以不顧時間、天氣、精力、情緒等因素長期持續穩定的進行大批量的貨物分揀。而且減少人員的使用,基本實現無人化操作,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將差錯率降到了最低。雖然全自動分揀系統具有以上種種的優勢,但要實現從人工到自動的改造仍是個漫長的過程。
(1)改良面單
從目前我國各大快遞企業所使用的面單來看,基本都屬于非數字化面單,這種面單尚需手工填寫,而且傳輸的是模擬信號,雖然內容直觀易解,但是嵌入內容過少且安全性差,最重要的是人工操作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有較高的差錯率。因此,要想實現改造,首先要從下手。
發展好快遞行業以實現分揀的自動化,面單的數字化必不可少。一個包裹,雖然記錄了收發地址以及收件人、發件人的基本信息,但這些還遠遠不夠;要知道對于包裹基本信息的了解和處理越細致,將來的自動化水準便越高;這就需要增加面單上的待填項目,例如重量、體積、保價,甚至內容等信息。然而這也只是改良的第一步。
為了適應自動化的運作,面單必須是數字化的。數字化面單有兩種模式:一是二維碼和條形碼的組合,二是內部植入RFID標簽。以UPS為例,其分揀流水線就是二維碼和條碼的組合。客戶在網上填寫包裹信息后,由條碼清楚地記錄其始發地和目的地,這樣包裹經過龍門式紅外掃描便可將其進行自動分揀。而二維碼記錄的包裹數據在經過掃描和稱重后將其進行配載。而植入RFID標簽的面單,成本雖然高了些,但它從收件開始錄入數據,相比二維碼可以寫入更多客戶信息,另外還可群讀,就是說一堆快件經過一個門禁通道,就可全部讀到所有信息,無需近距離單個掃描。在分揀方面,可讀范圍達到幾米。
(2)統一包裝
由于沒有統一標準,快遞行業的包裝規格一直以來都不一致。而不執行標準化包裝,已成為自動分揀困難的重要原因。據了解,多數的自動分揀采用的是條碼掃描識別或文字掃描識別技術,而這種技術的應用對包裝規格的要求極高,只適用于分揀底部平坦且具有剛性的包裝規則的商品,一旦遇到不規則的包裝商品,掃描器械便不能接收包裹上的數字信息,所以包裝成本可能也是費用較大的。盡管如此,統一包裝仍然是今后的發展趨勢。
(3)信息流快于物流
信息流快于物流是自動分揀的必然要求。如果郵件已到達指定地點但信息尚未發送到服務器的話,系統將無法對其進行分辨。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網上購物后,在商品未到達的時間段內會查詢郵件每天的所處位置,我們通過查詢所得到的結果就是信息流與物流相結合的產物。
(4)國家資金支持
自動分揀系統及其設施設備的建設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自動分揀系統需要建設相應的機械傳輸線,這一線路短則40~50米,長則150~200米;還有配套的計算機通信和網絡系統以及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等,這些系統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一般建在3~4層樓高的自動化立體倉庫中,庫內還需要配備各種自動化的搬運設施,這樣巨額的先期投入要10~20年才能收回。因此,對于快遞企業來說,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以自身能力根本不可能實現。
3.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
隨著物流的發展,物流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緊迫,盡管現在物流行業的運作風生水起,但總的來說專業人才的缺失仍對其運營產生不小的影響。
專業人才的缺失很大程度上與教學和實際脫軌有關。快遞企業不妨主動出擊,與高校合作,量身定做,設立快遞物流的“物流專業”、“物流班”,進行“訂單式”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基本會滿足企業所需,不必浪費大把時間磨合便可直接上崗。另外,對具有實踐經驗的求職者,可對其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幫助他們提升專業素養。
4.改變公司經營模式
據了解,在我國的快遞物流企業中,拋開中國郵政不談,其余民營企業,除了順豐是直營模式,其他均為加盟承包制。這種模式下,承包商在承包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與總部沒有任何關系,也就是說,貨物拿到快遞總部去運輸,除非郵件在運輸過程中丟失,否則一旦出現問題總部不負責任何賠償,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保丟不保損”。面對總部與客戶的雙重壓迫,承包商為了自身利益“偷工減料”也就成了必然,公司的形象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被四大跨國快遞公司所采用的直營模式,不僅服務統一、結算統一,還可將風險攏入可控范圍之內。因此,為了長遠發展,快遞企業改變現有模式發展直營模式已是大勢所趨。
5.國家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政治上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這句話對快遞物流也同樣適用。面對快遞物流的混亂與繁華,個人的力量畢竟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國家重視起來,制定相關的準則并調動可用的資源去發展,快遞物流行業才能逐步走入正規。
四、結束語
快遞物流的出現是物流領域的一大創舉,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商業模式的日趨多元化,快遞物流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對快遞業的混亂現象,只有加快完善基礎的條件,不斷改良自身的不足,才能在健康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德勤和國家郵政局發展與研究中心.中國快遞行業發展報告2014[R].2014.
[2]向偉,李平.國內快遞行業現有分揀技術之初探[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 2013(01):39-40.
[3]蘇海強,任姿融.快遞投訴暴增36倍[EB/OL].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2014(5).
[4]任宇子.快遞亂象叢生[J].中國連鎖,2013(04).
[5]鄧妮.看國內快遞行業的混亂與繁華[J].神州,2011(16).
作者簡介:高小茜(1993- ),女,遼寧,本科,物流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