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1月1日最新的巴Ⅲ理論在中國首先落地實施,新的資本管理辦法對中國金融業的資本管理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對金融業的風險資產管理賦予了更艱巨的任務,金融創新迅猛發展,利用金融工具謀取更高利益已不再是唯一方向。新資本協議在全球推進之時正值這次金融危機爆發蔓延擴散之際,人們從危機中學到的教訓之一就是更加重視風險資產管理和風險監管的前瞻性、主動性和預見性,并且進一步認識到新資本協議倡導的正是這種面向未來的前瞻。
關鍵詞:風險資產;資本充足率;資產配置
一、資產配置的理論基礎
1.風險資產。集團財務公司依托集團、服務集團,其業務功能與專業銀行的業務有一定差距,從業務類型上看無非結算、信貸、外匯、理財、咨詢顧問等一些有限業務,看似平凡的業務要能做細做精,做好資產的合理配置卻非常不簡單。不同業務存在不同的風險形式,新資本辦法中引入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綜合概念。
首先,參考一下我們公司2014年6月風險加權資產的構成比例圖:
信用風險資產占比94%,占據了主導地位,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占比不高,認識信用風險并合理配置信用風險資產也就成為風險管理的關鍵。
2.風險資產分類。(1)安全性資產。現金、黃金、存放央行款項;持有我國中央政府、中國人民銀行、我國政策性銀行的債權(持有債券);持有我國中央政府投資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而定向發行的債券;對評級AA-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債權;對多邊開發銀行、國際清算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權。
該類資產特點:無經營風險,不需要資本占用,帶來的經濟利益低。
(2)低風險資產:①對公共部門實體的債權(收入來源于中央財政),風險權重20%;②對其他商業銀行的債權(存放同業款項)——原始期限3個月以內,風險權重20%;③對其他商業銀行的債權(存放同業款項)——原始期限3個月以上,風險權重25%;④對評級AA-以上國家或地區注冊的金融機構和公共部門實體的債權,風險權重25%;⑤對評級AA-以下國家或地區注冊的金融機構和公共部門實體的債權,風險權重50%;⑥對符合標準的微型和小型企業的債權(給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權重75%。(3)高風險資產:①對不符合評級標準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債權;對我國中央政府投資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其他債權;對我國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債權,對一般企事業債權(普通貸款),其他表內資產,風險權重100%;②等同于貸款的授信業務即表外資產被轉換成表內的資產,例如,承兌、保函、承諾和信用證等對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持有股份),風險權重250%;③被動持有的工商企業的投資,風險權重400%;④對工商企業的其他股權投資,風險權重1250%,該類資產特點:經營該項資產業務能給公司帶來較高的經濟利益流入,但該部分資產的資本占用較高,有的風險資產甚至需要配備翻倍的資本才能彌補風險損失。此項資產業務開展需要審慎,考慮風險和收益的平衡,應在業務存續期對業務進展實施全程監控。
3.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即為資本與風險資產的比率。資產業務被風險量化后,某項業務具有的風險暴露就能準確地計算出來(風險暴露=風險資產金額×風險權重),依據資本充足率計算原理,資本占用的多少也就容易量化得出:“資本=資產風險暴露量化金額×資本充足率”。
二、資產配置的現實分析
1.資產配置現狀。我們的資產業務主要包括了貸款、存放與拆放同業,承兌、擔保、信用證和股權投資等,而貸款資產仍然是集團財務公司最大最明顯的信用風險來源,參見以下資產配置圖:(數據來源2013年)
2.資產配置過程。“資產配置”是為了實現一定財務目標及管理目標,把自有資金及吸收資金等多種資產進行分配的過程,此過程需通過三個環節完成:(1)根據公司發展規劃和資本補充計劃,明確資本充足率目標,提出經濟資本總量和增量控制目標。(2)在各業務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平衡分配。(3)根據經營目標,對經濟資本增量的一定百分比進行戰略性分配。
三、資產配置的探討
1.針對集團財務公司,業務投向作出幾點提示:
適量增加對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貸款。
《新資本辦法》降低了對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的風險權重,積極支持小微企業貸款是資產配置改革的一個方向,隨著資本市場發展、金融脫媒、金融市場的競爭會導致大中企業信貸業務利潤空間日益收窄,在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民非農化過程中,必然涌現出一些小微企業,需要信貸資金支持,所以只要通過恰當的渠道,及時把握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和發展趨勢,輔以信息系統的支持,在對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貸款領域會取得豐碩成果。
表外業務的發展:開展電票業務的優勢。
(1)保證金的沉淀:企業申請開具電子銀行承兌匯票,作為承兌人的財務公司一般都要收取一定的保證金,這些保證金可以在同業賬戶中存放,增加金融往來收入。(2)企業收到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其承兌后所產生的資金也會沉淀在我們的資金池里,增加資金的來源
2.積極開展中間業務。積極把握人民幣利率上行以及匯率波動加劇的市場時機,開展結售匯業務,實現收益價差,帶動非利息收入增長,發展委托貸款、基金代銷、代理保險等業務,實現代理業務收入跨越式增長。為資本補充提供廣闊渠道。
四、結束語
抓住《新資本辦法》的實施機遇,提升財務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以風險管理促進業務轉型——集團財務公司應走將資產業務與中間業務以及公司業務并重的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從資本補充渠道分析,我們可以通過發行金融債券改變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的匹配,獲得中長期資金運用,將符合條件的債務資金作為二級資本的補充,通過發行股票,籌集永久性營運資金等。《新資本辦法》的誕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能有效實施必將指導我們在實踐的運用和開展業務的安全探索中順利前行。
參考文獻:
[1]郭宏偉.商業銀行風險與資本[J].風險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1):17~20.
[2]王巖玲.風控—財務公司之盾[J].回顧與前瞻,2013,(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