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屬于江蘇省教育廳2014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后危機時代逆周期房地產金融監管的研究,項目編號:2014SJD309
摘 要:近十多年來,中國的房價一直是廣大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房價的一路飆升導致了各種經濟問題及社會不滿的出現。2007年由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席卷金球,破壞巨大,影響深遠。房價關乎中國的國計民生和可持續發展。本文試圖解讀中國房地產價格,從深層次上分析探討中國房價漲跌的原因。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探討;商品房;經濟
近近十多年來,中國房價的飆升使得絕大多數百姓只能望“房”興嘆,廣大守法工薪階層是很難買得起房子的。對于這個問題,中央與地方政府曾多次出臺了系列調控措施,但并沒有達到控制房價過快上漲效果。從結果上來看,很多次政府調控房價卻成房價上的漲助推劑。反而是今年在沒有明顯政府調控加碼的情況下,房價卻出現一定程度下跌。中國的房價是到底由什么來決定的?怎樣才能讀懂中國房價?
一、中國房地產的現狀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形成時間不長,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的是公有住房實物分配制度。1998年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提出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從此,中國房地產逐步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成為一個全國性的消費、投資、投機三合一的重要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房地產業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繁榮和城市化進程。然而,近十年來房價持續上揚,房價成為絕大多數國人的心頭的痛。房奴們與還沒有資格當房奴的人們只能望房興嘆。房價飛速上漲而工資水平卻相對穩定,導致房價收入比連年增長。根據聯合國統計,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房價收入比為3~7比1,而我國卻遠遠超出這個比例,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更是奇高。一面是普通工薪階層根本買不起住房,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另一面是出于投機性或投資性目的,有些購房者每人購買了很多套房子,成為房市中活躍者和重要力量。
二、對房價上漲原因分析
1.需求方面的原因分析。中國房價的上漲,最根本原因還是資金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從本質上來源于超發的貨幣,M2超發得多,房價就上漲快,M2超發得少,房價就上漲慢。說到底,還是廣義貨幣(M2)不斷膨脹造成的,過去15年間中國的M2的平均增速為20.2%,遠超過GDP的增速。1999年年底的時候,中國的M2是12萬億,到今年9月底是120萬億,15年里上漲了10倍。而10倍,基本上就是中國房價在這期間的平均漲幅。當然,有的中小城市人口流出房價上漲較少,有的大城市人口大量流入,房價上漲較大。但中國在此期間之所以沒有造成大規模的通貨膨脹,就是因為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成為蓄水池,吸納了大量資金。由于這些資產的流動性較差,因此吸納資金變成鋼筋、水泥沉淀下來,這樣不統計房價的通貨膨脹就降了下來。當然,房價與M2并不是完全對應關系,它還受其它很多因素影響。
中國相對寬松的信貸標準,增加了普通民眾購房的支付能力,直接拉動了對房屋的需求,從而推動房價上漲。現在住房按揭貸款成為相當普遍的購房方式,很多原來沒有足夠支付能力的人提前實現住房消費,直接刺激了住房需求的增長。每當政府放松貸款限制之時,也房價即將上漲之時,九月底開始的本次政府放松房貸也不例外。
土地買賣是地方政府的頭等重要財源,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還款很大程度上依賴土地財政。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就是壟斷土地供給,一方面千方百計低價收地,許多地方野蠻拆遷,征地血案就是低價收地的表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遺余力地經營城市,大力推動地價不斷上漲,這樣賣地就能生財有道,取得巨大的超額壟斷利潤。地價上漲結果必然從成本上引起房價上漲。
我國房價近十多年來的大幅上漲,房地產行業投資回報遠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另外由于民眾投資渠道不暢,股市風險大,債市低迷。超發的貨幣大量流入房地產。高額的收益率以及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加大了房屋的投資和投機需求,投機者的炒作更是房價迅速上漲的重要因素。
2.供給方面原因的分析。影響房地產供給的因素主要包括房價、土地成本、開發成本,市場預期等等。房價預期是影響房屋供給最重要的因素,房價上漲預期會使開發商紛紛斥資買地,啟動建設項目,從而提高市場住房供給。但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典型的政策市,國家政策動向是開發商最關注的,國家政策影響住房供給的情況是最值得關注的。
隨著城市化進程,能用來建房子的土地越來越少,稀缺的土地資源始終是開發商爭奪的目標。這也和地方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相對應的。這樣土地的價格不斷上漲。地價的上漲,推動房價的上漲,房價上漲反過來又促進地價上漲。開發商不得不以更大的成本獲得土地,這樣就影響到房屋的供應量。
3.博奕的利益相關者的分析。房地產價格主要利益博奕者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開發商,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剛需消費者,改善消費者和投機者。
中央政府把房地產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一旦經濟增長下滑,就會想到從房地產上做文章。現在中國人買什么都不積極,唯一對房子情有獨鐘,更有丈母娘需求這樣剛性需求做支撐。中央政府采取的房產調控措施,試圖控制房價過快上漲,但政策的出發點是行業的穩步發展,事實上對控制房價上漲沒有多大作用。
房地產業的發展對地方政府有無與倫比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助于增加GDP考核份量,財稅部門對房地產行業稅收有嚴重依賴,賣地收入更是地方政府命根子。地方政府實際是房價飆升的幕后的最大的推手。
房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推手是商業銀行。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對銀行業的依賴性很大。商業銀行的開發信貸是開發商資金來源,個人住房信貸極大地提高市場的住房需求水平,從而推動房價不斷上漲。從政策上,商業銀行更喜歡寬松的金融政策,將貨幣從左手轉到右手,從而獲取利差。
中國的中央銀行并不是獨立的,它是中央政府的一個金融政策代言人和執行者。其金融監管更多反映了中央政府的意志。
眾多開發商作為房地產市場的主體,決定著住房的供給水平。開發商做為企業,其動機是為獲取高額利潤,它們經常通過捂盤惜售、延期開發、改變開發模式,改變土地用途等多種方式抬高房價。開發商的唯利是圖,謀取暴利。抬高房價能有更多的利潤,當然是它們必然的選擇。
剛需消費者,改善消費者是房市中的散戶和弱者,他們隨波逐流,買漲不買跌。同時他們也市場的中堅力量,是房子真正需求者和消費者。投機者是市場潤滑劑,也政府調控的首要打奔放的對象。
總之,從利益角度來看,目前,房地產行業依然是中國最大的支柱型產業之一,為中央和地方政府貢獻著巨大的稅收,特別是為地方政府提供巨額賣地收入。政府與相關利益的捆綁,決定了政府不會過分打壓房地產價格。但中央政府顧忌房價已是一個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因而調控的目標是防止房價過快上漲,而不是打壓房價。
從長遠來看,目前的中國正在大力加快城市化建設,原有的大量農民與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轉入,就需要新建大量房屋,就要不斷地拆舊建新。在供求的動態平衡中,只要政府 手握土地開發出售權,土地價錢節節攀升,房價只會增長,而不可能下跌,因為開發商要賺錢,政府要獲取巨大財政收入。至于增長的幅度,政府一直在做的就是維穩,目標是樓價不要有太大變動,不能出現類似美國的房地產金融危機。
參考文獻:
[1]王阿忠.中國住宅市場的價格博弈與政府規制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5.
[2]闕亞冠.中國房地產現狀[J].科學之友,2013:93.
[3]許曉敏.中國房價問題的研究[J].經濟縱橫,2011:114.
[4]孫仲坤,王玲.中國房價問題分析探討[J].經濟論叢,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