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洋經濟發展要依賴于陸域經濟推動。同時,陸域經濟發展亦不能脫離海洋這一大資源庫。本文結合了經濟地理學、現代經濟學等學科內容,就錦州市陸域和海洋產業聯動發展進行了闡述與分析。
本文首先對遼寧沿海經濟帶以及錦州的海陸產業發展的背景進行了研究和梳理,將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的相關理論,作為構筑海陸產業聯動的理論基礎;并搜集2001-2010年有關于遼寧沿海經濟帶與錦州的海陸產業的相關資料數據,分析了海陸產業的相關性、差異性。在此基礎上,構建海陸產業灰色關聯度模型,運用這一模型進行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深刻發掘海陸產業聯動的內在的整個機制過程其中包括(經濟、內在資源、環境、驅動力就業),并且最終確定了遼寧沿海經濟帶和錦州經濟區海陸產業鏈的基礎,構建了海陸復合產業錦州經濟區的鏈條,也為此提出了相應的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產業聯動;發展;遼寧錦州;沿海
一、遼寧沿海經濟帶與錦州經濟區產業聯動發展研究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大陸上的資源日漸缺乏、人口密度越來越大、環境日趨惡化等的現實,使得人們不由得將目光轉到海洋這一資源,近幾年以來,海洋成為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對象。人們加快了對海洋的開發和利用。由于陸地資源的占有量有限,尤其針對我國這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的國家,海洋的資源更顯得尤為珍貴。
現如今,海洋上發展的很多行業都是經陸域部門的基礎上延展起來的。所以兩大產業具有內在的聯系,形成綜合經濟系統,即海陸經濟生產與再生產。所以,無論海洋經濟產業發展得多么發達和系統,在那個層次上也不可能把其與陸域產業分隔開。同樣,陸域的經濟發展如果沒有了海洋經濟產業的幫助,在各方面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從而也不能發揮經濟產業的作用。所以,在新世紀的今天,人們構建海陸產業相關產業的產業鏈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和科學。
人們深知海陸的相互聯系是不容置疑的,人們無論是從觀念還是在實踐操作當中都將海洋經濟產業從陸域經濟產業中剝離出來,但是在發展和優化機構上,還是將兩者結合起來。
近幾年,我國由于資源的制約,以及人們對資源的開發利用的不科學,與國際先進的水平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而且,現人們逐漸遷向沿海地區,使得沿海人口的密集度加大,人工海岸的建設的越來越快。這樣一來,使得海陸產業的沖突加大,出現了資源“瓶頸”持續的問題。根據存在的這些問題,把思路從承載產業的空間承載特點為起點來分析,為有助于整合遼寧沿海經濟帶的海陸產業鏈,又從海陸產業的內在作用機制的過程為切入的重點,充分挖掘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的增長點,所以把遼寧沿海經濟帶與錦州經濟區為對象來研究。也許對東北地區,甚至是我國沿海地區的今后的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二、驅動力分析
“海洋開發活動是陸地經濟活動的空間延伸。”隨著海洋開發產業的日益成熟,海洋開發活動的內部之間建立起了一定的關系,由這些關系,導致海域經濟日益從陸域經濟中脫離出來。可是它們之者的聯系依然是不可分割的。
海陸產業系統中的差異性分析
海陸結構演化過程中的差異(如下圖)
三、遼寧沿海經濟帶和錦州海陸產業鏈分析
1.引用灰色關聯模型
(1)研究思路
海陸聯動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動態的過程,如果要對它進行關聯分析,就要涉及較多的因素,特別是在統計上,亦很難找到嚴格界限的陸域各產業詳細的數據與資料,采用常規的分析方法是無法做到的。因此,本文所涉及的陸域產業,就只有局限于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我省海洋三次產業依次是:第一產業,漁業及其相關產業;第二產業是,海洋鹽業、天然氣、海洋石油及海洋化工產業等;第三產業,海洋交通與旅游業。在這里,本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以探求海洋產業和陸域產業發展的關聯程度。
(2)研究方法與步驟
“灰色關聯度分析計算的是兩個系統或系統的兩個因素(其中一個是主行為因子,一個是相關行為因子)隨時間變化時其方向和速度的關聯程度,在系統發展過程中,哪些因素對主行為因子產生的影響不大,都可以用關聯度的排序來分析。關聯度大的表明該影響主行為因子較大,關聯度小的說明主行為因子不受或少受此因素的影響。灰色關聯度計算步驟:
第一步,確定主行為因子和相關行為因子。設原始數據列,為主行為因子,比較數據,為相關行為因子。
第二步,原始數據的標準化。
第三步,求絕對差。即
第四步,求關聯系數。
第五步,關聯度計算。
第六步,排序。按的大小排序,區分其關聯程度之大小。一般認為,越大,則此因素對參考因素的作用越大。”
2.海陸產業關聯度分析
由灰色關聯度計算公式,得:γ1=0.7727,γ2=0.7242,γ3=0.6081。
由γ1gt;γ2gt;γ3可知,海洋第一產業對陸域第一產業的作用是最大的。
3.系統的結構層次
下表為:
表 遼寧地區的陸域產業與海洋產業產值(單位:億元)
(2004-2010年)
4.海陸產業鏈的構建
遼寧省海洋產業與陸域產業關聯度表,采取結合定性的分析方法,組成了以海洋各產業為核心主體的海陸復合的產業鏈。
(1)以第一產業為中心,構建產業鏈
由表可知,海洋其第一產業與陸域產業的關聯度進行排序則是:“陸域第一產業gt;陸域第二產業gt;陸域第三產業”。則表明遼寧沿海地區海洋第一產業與陸地第一產業之間緊密聯系的相關性最高。并且,海洋的第一產業也陸域的第二產業相輔相成,即:海洋的產業為陸域的產業提供相應的原材料,陸域的產業為海洋給予相應的設備和建筑,更多的還有技術。在遼寧這個漁業的基礎上,可以充分發揮技術,使其與東北腹地構建產業鏈,增加效益和利潤。
(2)以第二產業為中心,構建產業鏈
從表中可知,海洋第二產業和陸域間的產業關聯度大小排序為:“為陸域第二產業>陸域第三產業>陸域第一產業。”其中,較為密切的主要包括采礦、化學、冶金、機械工業等;并且陸域里的第三產業和海洋第二產業密切的主要包括地質勘探、信息咨詢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等;在東北地區,陸域第一產業、海洋第二產業兩者在其實并不緊密(灰色關聯度系數為0.692)。
其中,在東北地區,石油化工產業是相對雄厚的,并且它的技術水平亦比較高,以這一優點為海洋的汽油開采提供技術與專業的人才。海洋油氣業和陸域石油化工產業兩者之間密不可分,其發展為石油化工產品的經濟領域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
而且,遼寧省是東北地區唯一具備產鹽能力的,因此,東北地區產業主要有:農牧業、漁業、工業以及食用鹽的發展具有高水平的要求。而遼寧省海鹽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因此應注重海洋鹽業與東北腹地第二產業的銜接。
遼寧沿海地區船舶工業與陸地第二產業關聯系數最高,根據“海洋船舶業對生產地域的特殊要求及對原材料、設備等的向前帶動作用”,應構建同陸域第二產業相關聯的產業鏈。
(3)以第三產業為中心,構建產業鏈
通過表可知,第三產業同陸域產業之間關聯度大小排序為: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因東北腹地旅游業發展旺盛,可以為海洋的旅游的行業提供一個借鑒的作用。海洋的旅游行業亦能帶動陸域的第二產業(例如機械、化工等產業)的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亦會促進東北腹地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
四、關于錦州的海陸聯動發展的具體建議
根據前面一系列的分析,海陸聯動作用有必要性、必然性兩點。海陸產業之間不僅在經濟運作,而且在空間布局上均存有這一定的聯系,若充分利用兩點,就能發揮海陸的綜合功能,一體化的升級。根據以上的錦州地區的海陸的各種性質的分析、了解海陸內在的多種作用的機制過程,總體來說,在錦州地區,要想真正實現海陸聯動發展,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1.要實現海陸規劃發展和統籌
海陸規劃發展是海陸實現一體發展化的根本保證。在海洋開發過程里,將海洋與錦州經濟區開發統一規劃。具體可采取:“點、軸結合”方式。遼寧省“五點一線”戰略的提出雖然體現了海陸統一規劃的理念,但是僅“一線”無法將海洋產業與更縱深的陸域產業合理銜接,應將遼寧沿海經濟帶、錦州經濟區陸域產業兩者相互連接,充分發揮兩者的獨特的作用。
2.加快臨海產業的發展
“臨海產業是實現海陸經濟一體化的紐帶。”它可以將海洋資源乃至陸地資源開發、其它產業的發展充分地聯系,來促進建立海陸一體化。
一要充分發揮錦州港的地理優勢,快速使其臨海產業的發展;二是加強海洋產業的內部素質。
3.促進港-城的密切,擴大海上的就業崗位
錦州港具有廣泛的前向關聯和后向關聯效應。港口相關業務對勞動力的吸收能力都較強,且能為城市創造大量的勞動力需求。據于此,應該發揮錦州港的優勢,來帶動錦州經濟區的海上就業崗位的數量。
一是在觀念上,港-城之間關系應改變為“港城一體化”的模式。二是港-城項目建設上協調處理好政府與企業的互動關系。三是建立港口相關業務專業培訓機構,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內陸的一些工業產業向沿海地區進行轉移的同時,海陸產業間的制約與促進也隨之顯現出來。海洋的多個經濟部門、行業很多都是從陸域經濟延展而來的,所以兩者聯系很大,所以形成生產與再生產的海陸經濟系統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欒維新.發展臨海產業實現遼寧海陸一體化建設[J].海洋開發與管理,1997(02).
[2]呂濤,聶銳.產業聯動的內涵理論依據及表現形式[J].工業技術經濟,2007(5).
作者簡介:齊建靈(1993- ),女,遼寧阜新人,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