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其中貿易聯系就是其表現之一,但在緊密的貿易聯系背后各國出于自身利益著想,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紛紛上演。近年來,一種打著保護資源、環境、人類健康口號的貿易保護主義即綠色壁壘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影響我國對貿發展的這種貿易壁壘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決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對外貿易;綠色壁壘;貿易政策;應對策略
一、綠色壁壘的成因
1.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提高為其產生提供依托
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使經濟增長、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趨于復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對環境越來越重視,然而,近年來由于經濟增長而帶來的環境破壞已屢見不鮮,如環境污染、資源枯竭、臭氧層破壞、生態失衡等。這一系列問題都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巨大擔憂,因此,重視環保現已經成為了全球人們的共同呼聲,這種呼吁也就為一些國家綠色壁壘的開展提供的契機。
2.傳統的貿易壁壘優勢已不明顯
綠色貿易壁壘雖然打著保護資源、環境、人類健康的幌子,但其實質是一種新興的貿易保護政策。隨著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在減少和取消關稅的要求下,直接征收關稅等一系列傳統的貿易壁壘優勢已經大大的減弱。然而,為了保護本國市場和本國貿易的發展,一些國家和地區就順應了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的趨勢,推行了更加具有隱蔽性的綠色壁壘取代了傳統的貿易壁壘。
3.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環境標準不同
由于歷史、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差異導致各國人們對待環境的重視程度不同,所以制定的評判環境的標準也不盡相同。據調查研究顯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人們環保意識要強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發展中國家由于環保意識較為薄弱,所制定的環境標準通常較低,環境標準的不同,所以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自然易形成綠色貿易壁壘。
4.貿易規則和協定為綠色貿易壁壘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一些重要的貿易組織也十分重視綠色發展,如WTO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綠色條款推進綠色發展、綠色貿易,但這些綠色條款卻被一些國家所利用推行了綠色貿易壁壘,而這些貿易規則和協定的不完善性無法識別綠色壁壘的貿易保護實質,對其缺乏一定的約束力。
二、綠色貿易壁壘的特點
1.合理性
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因此,人們對那些破壞環境的行為越來越抵觸,對那些能改善環境、提高人類健康的行為越來越認可。人們的這種環保意識和心理就使綠色壁壘的產生和發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合法性
WTO等一些貿易組織和國際會議上制定的一系列綠色條款、環保協議和規則為綠色貿易壁壘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依據,使其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3.歧視性
發達國家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發展慢、環境標準低的歷史原因和其對資源環境破壞更嚴重的現實,利用其較高的環境標準制定綠色貿易壁壘限制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產品進入其市場,這無疑具有歧視色彩。
4.隨意性
作為綠色貿易壁壘的制定者,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其國內市場和本國貿易發展,對綠色貿易壁壘的解釋具有隨意性。
5.廣泛性
綠色貿易壁壘涉及的貿易產品多種多樣,不論是農副產品還是工業品,只要是進行貿易的關系的資源、環境、健康的產品,均會受到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
6.隱蔽性
首先,綠色貿易壁壘順應了人們環保意識增強的趨勢,且其披上了為資源、環境和人類資源著想的外衣,因此使人們很難察覺其本質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其次,很多法律、法規為其提供了一定的合法性依據,因此人們也無所挑剔,反而更易于接受,僅這兩點就使得綠色貿易壁壘具有很大的隱蔽性。
三、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制約
首先,削弱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我國產品出口數量減少、產品國際市場縮小。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出口的產品價格較低,具有很強競爭力,然而由于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我國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時,不得不經過多重審查和認證,每個環節增加的費用體現在產品價格上使原本擁有的價格優勢喪失,產品競爭力的下降,使我國產品出口數量減少、產品市場縮小。例如,廈門的一家絲綢進出口公司由于紡織品環境標準的實施而使其出口數量大大降低。
其次,致使很多企業的發展緩慢甚至破產,使我國的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我國產品受綠色壁壘影響出口減少,這對我國出口企業的直接影響就是使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發展緩慢甚至破產,增大我國的就業壓力。例如,我國蘇南一家服裝廠因被檢出出其拉鏈的材質中“含鉛過度”,損失了十幾萬元,最終該企業以破產告終,廠內工人全部失業。
再者,致使產業轉移,加劇我國的環境污染程度。發達國家的環境標準較高,因此其他國家的企業進入其境內的門檻較高;而大多發展中國家由于其環境標準低,企業準入門檻較低,因此,很多發達國家在綠色貿易壁壘的影響下,把其國內不符合綠色貿易的產品或者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樣一來,又會進一步加劇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程度。例如,發達國家會把一些有污染的鞋子加工廠、造紙廠、印刷廠等工廠轉移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最后,使貿易摩擦增多,加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綠色貿易壁壘的實質就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當發達國家隨意使用這種壁壘來限制外國產品進口且“陰謀”被對方識破時,雙方處于各種利益的著想就會產生貿易摩擦和貿易糾紛,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貿易戰,這對雙方貿易關系甚至是外交關系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例如,我國出口到發達國家的農副產品因含有的農藥殘留量不符合歐美等發達國家制定的準入標準,屢次申請認證、仲裁。
四、對于遭遇的綠色瓶頸,我國應采取的對策
1.提高我國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標準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民眾的環保意識薄弱,制定的環保標準較低的確是不爭的事實,要應對發達國家制定的綠色瓶頸,于內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樹立起我國人們的環保意識,有了正確的環保意識作為指導,才能引領我們的實踐走向成功。要做到此,需要我們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的努力,加強環保宣傳和內部宣導,提高全民環保意識,把環保的理念貫徹到生產、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2.善于運用科技的力量,大力發展我國環保行業,優化我國的產品出口結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善于利用科技的手段發展環保行業是我國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根本,把科技的力量運用到產品生產、調整、轉變等各個環節。同時留意世界科技的發展,積極的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積極創新,發揮科技在環保行業的潛力。例如,利用科技的力量變廢為寶、治理污染、減少資源投入提高效率、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排放率。當我國環保產業壯大,我國的產品出口結構自然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發達國家制定的綠色貿易壁壘也就不攻自破了。
3.支持企業處境投資辦廠,特別是到發達國家
企業直接在發達國家投資辦廠不僅可以學習發達國家科學的管理經驗、及時了解其科研和市場動態,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的避開我國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時遇到的各種貿易壁壘, 減少不必要的貿易摩擦。
4.積極的做好相關產業的主要指標認證
與環境相關的標準認證主要有ISO14000認證,如果我國企業能得到此項認證,這就相當于得到了一個被普遍認可的“綠色標志”,這會使我國被認可的企業產品在今后的出口時減少很多的障礙和麻煩,能有效的規避對我國外貿行業影響大的綠色貿易壁壘。目前我國已經得到此項認證的企業僅200多家,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國應大力的推行此項認證工作,以力求我國外貿行業能穩步發展。
5.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力爭減少貿易壁壘
由于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我國應多參加雙邊或者多邊談判,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同時積極的團結發展中國家,堅定的拒絕承擔發達國家制定的歧視性或者不公平的環境條款。
6.利用WTO等機制、法律、法規抵制貿易中的綠色保護主義
要充分的利用WTO中的非歧視原則以及對發達國家的特殊優規定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當因綠色貿易壁壘發生不可避免的糾紛時,要依據WTO有關原則規定進行交涉,力爭和平解決爭端,學會用合法的途徑應對我國外貿中遇到的綠色貿易壁壘,推動我國外貿行業騰飛。
參考文獻:
[1]蘇科五.國際貿易[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趙玉煥.貿易與環境[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3]黃衛平,程大為.發達國家貿易壁壘分析:發展中國家的思索[J].國際貿易問題,2001.
[4]葉汝求等著.環境與貿易[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5]田小菁.正視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J].蘭州大學學報,2005.
作者簡介:張彩蘭(1991- ),女,漢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本科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