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分布在生產、服務領域各個行業,其注冊數量、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占比分別為99%、70%和45%,提供新增就業機會占80%以上,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深受資金短缺的困擾。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內因、外因相結合提出應對策略,助力中小企業的發展。
關鍵字: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策略
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舉足輕重。近年來經濟環境的變化,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漲、出口衰退,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其融資難的問題尤為突出。
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也存在過類似的情況,一方面中小企業的比重大于90%,另一方面融資陷入困境,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較好地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一、中小企業的概念及特點
中小企業是相對同本行業的大企業定義的,生產規模較小、員工人數較少、營業額偏低。特點之一規模小、投資少、收效較快、組織結構簡單、企業決策靈活、,較快的適應市場的變化;二是能滿足客戶的個性需求,推動技術革新;三是對于勞動技能和素質沒有嚴格要求,能吸收大量勞動力,解決社會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內外部原因分析
1.內部原因:資本規模小。中小企業自身先天不足,產權單一,經營規劃機動性大,抗風險能力低,缺乏市場競爭力。流動資金不足。在開辦初期投入資金較少,在滿足設備、廠房等基礎投資后,沒有擴充生產必須的流動資金,致使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差。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集中在傳統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新陳代謝快,附加值低,銀行一般將這些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創新能力不強的企業歸類為限制或不支持之列。融資抵押物不足。中小企業的資產以機器設備、存貨、應收賬款為主;而金融機構無法對土地、房產以外的資產進行定價,對于抵押資產在認定上的不匹配造成了融資抵押物的缺失。管理者的局限性。管理者對企業管理文化研究較少,對于再培訓、再教育的態度不一,管理水平有限;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經營策略由少數管理者集中掌控,與現代企業管理方式存在較大的差距。 " 企業管理、財務制度、信用等問題。企業文化松散,內部管理不規范,各類規章制度缺失或有章不循;財務制度不健全,內控制度不完善,會計信息處理準備兩套帳,甚至多套帳;信用觀念淡薄,缺乏長期發展目標,存在偷稅漏稅的現象。
2.外部原因:金融機制方面的原因。(1)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尚待完善,擔保手續繁瑣,相關業務的收費環節多;(2)一些金融機構如民生銀行等,其初衷是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服務的,隨著同業競爭,金融產品同質化,其定位逐漸模糊;(3)沒有合適的直接融資的途徑,民間融資可以短暫地維持企業存活,但其年利率為24%左右,甚至更高。只是應急之選,時間長融資成本根本無法承受;(4)間接融資渠道狹窄。新股的發行計劃管理、總量控制,證券市場融資非常困難。企業債券的發行有嚴格的指標控制,很難取得發行債券融資的資格。
3.政策上存在的原因。(1)“抓大放小”的觀念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盈利能力差;流動不足使規模擴張受到限制,甚至使企業走到盡頭。(2)法律上沒有將中小企業相對特殊的地位進行確認,沒有配套的法律法規保障利益;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為中小企業服務。(3)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績效考核沒有按照企業的規模進行細分,大型企業帶來的業績更為可觀,因此更受銀行重視。(4)地方政府沒有從源頭上采取措施,為個別企業的解決融資或是申請項目補助、貼息,只是“蛋糕”切分方式的不同,沒有把“蛋糕”做大。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策略分析
1.加強自身管理,練好內功。(1)規范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效率和內部凝聚力,進行正確的投、融資決策,準備好融資的必要條件。(2)嚴格按照《小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是融資的重要前提。(3)信用的積累在于平時,按照規范要求提供企業真實的信息資料,強化信用意識為融資創造條件。(4)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調整融資觀念,選擇合適的創新品種,如商業信用、租賃、典當等等。
2.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力度。(1)提高服務水平,開展金融創新;充分利用銀行優勢,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方案,解決其融資需求;專設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貸部門,制定激勵中小企業業務發展的激勵考核制度。(2)成立小企業型銀行,開辟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選擇吸收民間資本,既補充了中小企業融資供給,又使民間資本通過合法的形式發揮作用、獲取收益。
3.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政策支持導向。(1)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倡導生產的專業化和社會化,鼓勵市場占有率高的大型企業吸納中小企業為零配件生產單位,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的方向和產品的銷售,在供應鏈上找到融資擔保單位。(2)從融資的額度和期限分設相應的政府系統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改善融資結構;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適當給予稅收方面的優惠,中小企業在金融機構獲取貸款時提供擔保。(3)吸收各級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個人和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各種社會團體的基金成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進海外投資基金融資、項目融資、境外貸款、貿易融資等,開展風險投資,拓寬融資道路。(4)在現有的《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和《鄉鎮企業法》等法規的基礎上,完善統一的立法標準和行為規范,形成有效的法律體系。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金融信貸方面制定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保護法規。
參考文獻:
[1]姚益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1).
[2]劉希衛.淺談如何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J].科技致富導向,2011.
[3]梁國安.依法規范,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J].西部大開發,2009(1)
[4]沈凱.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