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結構是制約國家經濟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前提,同時它更是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從全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可以看出,不斷對本國或本地區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及其優化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發展。本文即針對吉林省地區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進行探討,從四個方面,包括產業構成、工業產業結構、農業產業結構幾個方面分析吉林省主要產業結構的現狀。挖掘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調整和優化的建議,以期解決隱藏的問題,推動吉林省地區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吉林省產業結構;問題;調整和優化
產業結構也被成為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指的是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各產業部門內部或之間所組成的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產業結構可以從“質”和“量”這兩方面進行考察,其中“質”是變化趨勢,是動態的;而“量”是相關數據,是靜態的。它是制約國家或地區經濟快速、穩定、可持續性發展的首要前提,只有不斷對其進行調整和優化,才能夠保證國家或地區有長足的發展。
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定義
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指的是通過科學的產業調整,使該地區或國家的產業能夠更加合理化、高級化的發展,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一般情況下,是由政府在遵循產業結構變化規律的前提下,通過調整產業技術、產業構成、產業分布等方面推動地區或國家經濟的增長,其目的在于用最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即獲得最大產出投入比。
二、吉林省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1.吉林省的產業結構
(1)不斷加快的調整步伐
吉林省在從2006年到2011年之間,加快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從過去的15.7:44.8:39.5調整到12.1:53.2:34.7。作為老工業基地之一和產糧大省,吉林省一直將第二產作為首要發展的產業,并不斷提高其所占比重。以汽車制造業、石油化、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體,以冶金、醫藥、電子信息、旅游等為優勢,建材、輕紡等為特色。
(2)不斷提高的集中度
目前,吉林省正在集中發展工業產業,其中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及食品加工業的增長勢頭最為迅猛,在2010年實現了2063.9億元的增長,占吉林省產業增長值的近60%,比2009年增加了5.2%。此外,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以及醫藥行業等也有了高速的增長,均增加了近30%。
(3)不斷增加的聚集力
吉林省正在大力建設特色園區,著力打造一個屬于吉林省自己的產業集群,使其能夠快速推進吉林省的經濟發展。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了汽車、石油化、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等一批產業集群,并將繼續完善,以凸顯不斷增加的聚集力。
2.吉林省的工業結構
(1)總量不斷增加
在全省調整工業產業比重后,我省工業產業獲得了不斷的提高。截止到2011年,吉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實現18.8%的增長,超出全國平均值4.9%,并在其后的發展中不斷創造新高。
(2)轉型的開始
在我國解放初期,東三省是以冶金、鍛造等重工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隨著現代經濟的轉型,輕工業的發展明顯快于重工業,為此,吉林省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將重工業比例下調,以2010年為例,吉林省輕重工業比為27.9:72.1,重工業比重較2009年下降了0.2%,而輕工業的發展則比重工業快了9.6%。
3.吉林省農業產業結構
(1)支柱產業
從國家提出“十一五”開始,對農業的發展有了全新的重視。吉林省也作出了及時的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了農業產品深加工產業的飛速發展。使得以糧食加工、禽畜產品加工、特產產品加工為主導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銷量突破了1300億,一躍成為吉林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2)規模擴大
截止到2009年為止,吉林省已擁有農產品深加工產業8000余家,總資產超過1300億,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大關。在近五年來,吉林省的農產品銷量以年均20%的勢頭不斷增長,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加大了吉林省經濟的發展。
三、吉林省產業結構上存在的問題
1.產業結構比例不協調
(1)第二產業比例不足
從總體上來看,吉林省在產業結構上存在著嚴重的比例不協調。“一產高,二產低”的情況總是阻礙著全省的發展,從改革開放至今,吉林省二產比重仍然低于全國水平,即便是目前將二產比重加大到53%,依然顯得捉襟見肘。
(2)競爭力差
吉林省的地區總產值偏小,競爭力一直在全國屬于二線地位。截止2011年,吉林省才剛剛突破總產值1萬億的大關,雖躋身“萬億”大省行列,但仍然顯得競爭力差。
2.產品結構不合理
吉林省產業多以資源開發和產品初加工為主。在吉林省產業中,以傳統產品居多,新型、高科技產品較少;初加工、低消費產品較多,深加工、高端產品較少,形成了產業斷代情況。從總體上看,吉林省產業的發展較其他發達省份慢,產品較為落后。
3.工業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
(1)重工業比重過大
吉林省的工業產業內部結構中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問題。輕重工業比嚴重不協調,重工業比占近8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目前全球經濟以輕工業發展為基礎,電子、服裝、醫藥等加工行業勢頭正勁,如果單純依靠重工業來拉動地區經濟,必然是不長久的辦法。而且就近幾年的發展勢頭來看,雖然政府大力調整輕工業的比重,但已經有著失衡的趨勢,并且這個趨勢還在逐年增大。
(2)能耗產出比過低
吉林省主要發展重工業產業,對于能源的消耗較其他省份要多,但所受到的利益卻并不成正比。據調查顯示,2005年,全省高能耗產業共耗能3000余萬噸,但實現的產值僅約為總產值的25%。
(3)過于依賴支柱產業
吉林省將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及產品加工業作為三大支柱行業進行發展,但其所占的比例過大,造成了過于依賴支柱產業發展的窘境,使得全省經濟抗波動性較差,容易出現市場波動。
4.第三產業落后
第三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其所能創造的利益已經被所有人看到,每年全球各國在第三產業上多能帶來的利潤都十分豐厚。但吉林省的第三產業明顯發展不足,從2006年到2011年之間比例僅增長了5%,且近幾年增長也十分緩慢,對提高全省GDP作用不明顯。
四、吉林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
想要大力發展吉林省的經濟,首先要走的步驟就是先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動低耗高產、綠色環保的發展方針,做到快速、穩定及可持續性發展。
1.支柱性產業優化和調整
(1)汽車及其零件制造業
吉林省第一汽車制造廠作為生產我國第一輛自主研發的轎車——紅旗車的地區,在21世紀的發展道路上,不能一味躺著功勞簿“啃老”,應該發揮當年的精神,繼續開拓和創新。在吉林省邁向集群化工業發展的今天,應以“一汽”為基礎,快速發展整車、零配件制造;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增加自主知識產權量,培養相關方面人才;著力推廣幫扶我國自主品牌汽車,擴大本省汽車銷售市場;積極進行相關服務行業人才培訓,打造一流汽車生產、研發、服務團隊,打出吉林品牌效應,帶動促進汽車行業的發展。
(2)石油化產業
吉林省也有著較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量,而石油化產業也是三大支柱之一。想要增加石油化產業的產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力度,保證產量的增加;其次,對已有的油田和天然氣儲備進行更新改造,研發新型挖掘采集技術;對獲得的原料進行多元化加工,增加石油化加工產品品種,改進原有加工過程,大力推進新高科技技工工藝,推廣生物化工;推進相關加工設備的生產行業發展,針對我國實際情況自主研發相關設備。
(3)農產品加工業
吉林省有著廣袤的可種植土地和草原資源,也有眾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特產類農產品。因此,可以以省內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為依托,發展優勢化、規模化、品牌化、生態化、科技化、集約化的相關產業,并在此基礎上延長產業鏈,發揮集群化發展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奠定吉林省農產品行業在全國的地位,提高本省產品的品牌效應,增加市場競爭力,促進省內農產品加工集群的發展。
2.輕工業產業優化和調整
(1)醫藥產業
隨著近幾年各類疾病對人類健康的挑戰,醫藥行業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和區域發達程度的表現。吉林省坐擁長白山天然藥用產品資源,結合現代生物制藥及中醫理論,應積極發展醫藥行業。支持鼓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推動長白山地區藥用產品產業鏈發展;大力發展生物制藥產業,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本地藥物特點,形成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醫藥生產集群。
(2)光電子信息產業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國外的電子科技產業高速發展,我國也在努力與世界接軌,加大自主研發技術。吉林省作為汽車制造大省,對電子信息相關產業有很高的需求。因此,吉林省應著力發展相關電子信息行業,對汽車電子、軟件、光電信息等相關設備的研發和制造應得到更大的重視。
(3)新材料產業
在日益嚴重的能源、資源危機到來之際,發展綠色、可再循環的工業、電子材料已經成為了輕工業中比較熱門的項目。其不單單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在汽車制造、航天技術、電子科技等方面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對今后吉林省經濟的發展必然會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全球對各類高新環保、節能、可回收的新型材料都十分重視,一旦擁有了自主研發的產品和品牌就可以大大提高經濟增長值,拉動更多相關行業的發展。
3.農業產業優化和調整
吉林省正在推廣都市型農業產業發展,其主要是依托于大城市先進的科技技術、設備以及豐富的資金進行相關農業生產,并以此帶動城市內相關行業發展,互相促進,互相提升。這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方式具有環保節約、減少成本、雙向促進等特點。極大程度的滿足了城市與農村的雙向需求,擴寬了經營渠道,建立了多元化的農業產業結構。目前,吉林省正處于都市型農村建設的起步階段,應積極調整完善,加強監管力度,是盡快實現全省范圍內的推廣建設。
4.第三產業優化調整
第三產業作為服務類行業,其種類逐年增加,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了地區或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吉林省應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步伐,打造一個具有吉林特色文化的第三產業鏈。首先需大力發展旅游行業。打造省內精品旅游路線,以長白山、霧凇、草原等自然景觀旅游路線;以高句麗遺址、偽滿皇宮遺址、滿族、朝鮮族、東北漢族文化等人文景觀旅游路線;以長影世紀城、冰雪娛樂等現代景觀旅游路線。打造吉林旅游品牌,推動相關行業發展。其次,大力發展餐飲產業。吉林省的特色菜式又被稱作吉菜,魯菜系的一個分支,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吉林省應該著力推動以吉菜為代表的餐飲行業,打造一個全新吉林餐飲業。第三,大力發展物流行業。隨著網絡交易的不斷發展,物流行業也得到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完善管理制度,合理規劃區域布局,利用地域優勢,依托交通,利用現代化的管理設備,大力推動現代化物流信息平臺。
五、總結
吉林省是一個發展中的省份,其擁有豐富的自然、人文以及科技資源,發展潛力巨大。而為了能夠更好的貫徹中央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政策,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對省內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增加全省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高大偉,鞠曉峰.地方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實證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0(1):21-22.
[2]張衛國,任燕燕,侯永健.地方政府投資行為對經濟長期增長的影響——來自中國經濟轉型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0(8):38-40.
[3]張驍.吉林財政支出與GDP增長的關系分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2(2):18-19.
作者簡介:盧君(1993- ),女,吉林省安圖縣兩江鎮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