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稅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因此就產生了稅收籌劃制度,稅收籌劃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稅收籌劃制度管理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經濟收益,還是政府宏觀調控是否收到成效的主要體現。現階段,相關管理人員也對稅收籌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研究和探討,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制約稅收籌劃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從稅收籌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進行分析,以使稅收籌劃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服務。
關鍵詞:稅收籌劃;必要性;可行性
稅收籌劃是指企業為了最大限度的獲取經濟收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經濟策略,也是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體現。現階段,經常會出現偷稅、漏稅和逃稅的經濟犯罪行為,因此,要求企業和政府做好稅收籌劃工作,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一、我國稅制的現狀
1.稅制簡介
稅制的全稱是稅收制度,是有關國家稅法制度的總稱,稅收制度,是國家向納稅人納稅的法律依據,也是納稅人向國家納稅的基本準則。稅收制度作為稅收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由稅法、準則、規定和條例組成,其中包括稅制結構、稅收征收管理制度和管理體制三個方面內容。稅制結構是稅收政策表現的主要方面,是決定國家稅收和稅種的主要因素;稅收征收管理制度是指由國家和有關稅務機關組織、監督和管理納稅人的納稅狀況稅收管理制度是指:中央和政府之間對稅收的管理權限進行劃分,稅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稅收立法權、相關法規的解釋權、稅種的征收權和稅率的調整權等等。
2.稅制的基本特點
1994年稅制改革以后,稅收制度一直延續到現在,在此期間沒有太大的變動,但是,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深入,相應的出現一系列的稅收問題,影響企業的發展進程。基于以上情況,稅收制定者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相關稅收法律法規,企業也在研究和探索稅收籌劃方案,以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現階段,我國稅收制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流轉稅占的比例相對較大、所得稅的比例相對較少
給企業帶來經濟負擔的稅種主要有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雖然稅收比例在不斷增多,但是流轉稅占的比例相對較大,是稅收收入的主體。通過比較流轉稅和所得稅的不同,我們能夠看出,流轉稅主要是征收商品或勞務產品的流轉金額,卻不能以企業的實際盈利狀況為主。所得稅主要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所得的主要部分所得的具體數額與企業盈利狀況有密切的聯系。
(2)稅收增長速度較快
稅收的不斷增加,會加重企業的經濟負擔,不利于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地向前發展,稅收增長速度不能與經濟增長速度協調一致,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首先,稅收增長率的統計方式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統計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稅收是依據現價進行計算,然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主要是通過可比價的計算方式,如果只從價格方面考慮,將會減少增長的差距。其次,國民生產總值的結構與稅收結構不同,國民生產總值的結構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的增加值,而稅收結構主要是工業和服務業的增加值,因為農業的增長速度相對于工業和服務業較慢,因此,稅收的增長速度就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最后,受征收管理因素的制約,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稅收征收管理制度,逐漸提高其征收的質量和效率,對于一些偷欠稅行為,國家也加大了打擊力度。
二、稅收籌劃的概念
1.稅收籌劃的定義
稅收籌劃是指以相關稅法為準則,以市場經濟的變化發展為前提,以影響稅收因素為條件,稅收的經濟負擔相對較輕、經濟收益相對較高的經濟決策,以更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2.稅收籌劃的基本特征
(1)合法性
稅收籌劃制度已經被很多國家所認可,其合法性主要指:納稅人在納稅時遵循國家相關稅法制度,而征收標準符合國家稅收政策。對于稅收籌劃行為,稅務局是持一種積極和鼓勵的態度,因此,稅收籌劃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是有其自身的合法性,也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
(2)事前策劃
通過稅收籌劃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稅收籌劃屬于事前策劃行為,例如,在達到稅法規定的前提下,企業可以申請稅務機關改變固定資產的計算方法,一經批準就可以延遲納稅期限,這就是稅收籌劃行為的一種體現。如果企業在年末為獲取經濟收益而改變計算方法,這就是偷稅行為的表現,產生這兩種行為的不同結果是因為計算方法前后之間的聯系。此外,稅收的合法性決定了稅收籌劃屬于事前行為,對于固定的生產經營活動,稅法是有相應的征管范圍,如果改變征管內容,只能提前改變生產經營計劃,反之,就是違背稅法規定,因此,如果稅法籌劃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就屬于事前行為,具有一定的規劃性。
三、稅收籌劃的必要性研究
1.企業視角
市場經濟對于市場經營主體之間是公平的,在市場競爭中地位是平等的,在經濟活動中主要表現在等價交換與平等競爭兩方面,但是,由于市場經營主體都想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收益,就產生了競爭行為。市場競爭的激烈和殘酷,使每一個市場經營主體都必須做出科學、合理的經濟決策,作為市場主體之一的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是獲取直接的經濟收益。
目標一:直接的經濟收益。
作為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法,稅收籌劃也有自身的收益和成本。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是以最大限度追求經濟收益為主要目的。從客觀角度分析,盈利與納稅本身存在矛盾,納稅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履行的義務,然而又要承擔納稅的負擔,因此,企業稅收籌劃的主要目的是減輕稅收、獲取經濟收益。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和主體利益,在企業自主經營和自己承擔盈利與虧損的同時,稅收使企業已有利益遭到損失,因此,在相關稅法允許的情況下下,國家應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所以,我們能夠看出,直接經濟收益是企業進行稅收規劃的主要原因,這完全符合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
目標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稅收籌劃制度的建立。應依據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發展方向,在熟悉稅收的法律法規之外,企業工作人員應熟悉掌握企業在生產、經營和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以做出適用于企業發展的稅收籌劃方案。基于以上情況,通過稅收籌劃行為,相關管理人員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會有一定了解,以及時發現問題,并且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不斷改進和完善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此外,在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稅收籌劃發揮重要作用,是企業實現經濟收益的主要途徑。
2.政府視角
從政府的社會職能方面分析,稅收是政府獲得收入的主要途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自身履行重要的社會職能,為國家建設提供公共用品。例如,為了保護我國領土不受侵犯,需要成立大批軍隊,面對巨額的軍費開支,只能由政府提供,同時也是政府履行社會職能的主要體現,而企業沒有任何理由去為軍隊提供軍費,因此,政府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權利獲得收入,以為社會發展提供公共用品。政府獲得經濟收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過發行貨幣、國債和稅收等等,不斷發行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和發展,因此,政府會采用舉債和稅收方式獲得經濟收入。
通過實行稅收制度,政府達成自身的既定目標,在獲取經濟收入之外,還是對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體現。政府宏觀調控主要有兩種方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依據凱恩斯主義所提倡的思想,不同的經濟活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在經濟發展水平尚未達到國家標準時,財政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更加明顯。以下是政府通過稅收籌劃所實現的既定目標。
目標一:實現國家的宏觀調控。
稅收在確保國家財政收入的同時,還有調節經濟運行的主要職能,通過相關稅收政策指引人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與納稅人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聯系密切,國家為優化產業結構,引導企業不斷投資,相應地制定了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國家為了支持地區或企業的發展,在一段期間內,對該地區或企業實行稅收政策傾斜的制度。在我國的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軟件生產基地,國家都會實施部分優惠政策,通過不斷實施優惠政策,引領企業對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和行業進行投資。此外,為了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國家采取一系列行為控制有害物品的消費,也制定了嚴格的稅收制度,以逐漸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例如,對煙草業和酒業收取消費稅,能夠充分體現稅收政策對引導人們行為的重要作用。
目標二:改進和完善稅收體制。
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做支撐,在眾多稅收管理體制中,稅法是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稅收制度實行的基礎。如果政府的稅法制度相對健全,將會確保財政收入不斷增長,進而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以減少因稅收而引發的社會矛盾,進而減少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
四、稅收籌劃的可行性研究
1.企業視角
企業實行稅收籌劃的主要目的是獲得經濟收益,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為了最大限度獲取經濟收益,將會實施可行的稅收籌劃政策,這是企業進行籌劃的內在動因,稅收籌劃也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進而使企業完成既定的生產目標,因此,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是有可行性的。
2.政府視角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然而,政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政府進行稅收籌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首先,政府是認可收籌劃行為的,從英國首次認可稅收籌劃行為之后,大部分國家也逐漸認可稅收籌劃制度。雖然,在法律上,政府已經逐漸認同稅收籌劃行為,但是在稅收籌劃實行的過程中,政府并不是唯命是從,以免企業出現偷稅、漏稅和避稅行為,國家也在逐漸改進和完善稅收籌劃制度,以使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稅收籌劃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稅收籌劃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的界限,對于一些偷稅、漏稅行為缺少相應的解決對策。其次,在制定稅收政策方面,由于地區性和行業性的差距,一些特殊時期,政府為了鼓勵和支持某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會實行很多優惠政策。例如,為了引進外來投資者投資、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等等,政府建立以市場為主的改革試驗基地,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國劃分了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和沿海經濟開放城市,并且實施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以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步伐。基于以上原因,由于政府法律的允許、地區性和行業性稅收制度的差異,為企業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行性的客觀條件。
五、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稅收籌劃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分析,我們能夠看出,稅收籌劃制度對企業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長期以來,政府和企業也在不斷研究和探索稅收籌劃政策,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制約稅收籌劃制度的有效實施,例如,企業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和經營理念陳舊等等。因此,現階段,為了使稅收籌劃制度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和政府服務,國家應建立健全稅收籌劃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改進和完善稅收管理機制,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蓉,楊琦.企業戰略管理與稅收策略研究[J].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9(6):33~36.
[2]盧強.企業稅務籌劃研究[J].博士學位論文.天津財經學院圖書館,2012,6(5):33~36.
[3]馬斯格雷夫.美國財政理論與實踐[J].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8(5):44~48.
[4]宋獻中,沈肇章.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J].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7(5):113~115.
[5]申嫦娥.中國地區間稅負差異原因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2,12(11):33~36..
作者簡介:李曉(1992- ),女,遼寧沈陽人,經濟學專業;張玉明,男,遼寧錦州人,渤海大學經法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