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發展中,金融業是其核心要素與內生變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融業在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區域發展中,其已經成為了決定區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性因素。然而,現階段我國金融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并不樂觀,亟待改善。基于此,本文對如何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與探討,旨在通過改善我國金融業發展環境,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關鍵詞:改善環境;金融業發展;研究探討
金融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占據著核心地位,是推動國民經濟穩步發展的一股強大的力量,同時也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轉變的主要手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以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最為突出,其在社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與比重得以逐漸提升。在第三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得最為活躍的就是金融業的發展,其將“催化劑”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了,使得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資源得到了不斷地優化,從而大大地降低了投資風險,并將全面、方便的金融服務提供給了經濟社會,使得我國的經濟協調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推動力。盡管如此,我國金融業發展的環境還不夠好,亟待改善。因此,對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進行相關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金融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金融業始終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獨立部門,并得到了不斷地發展,其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在經濟學界,很多學者都開始關注金融業發展的規律與其影響因素。通常情況下,從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關系研究中不難發現,其可以進一步對金融業的發展展開進一步的抑制或促進,可以說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有學者曾指出,要實現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增長,最主要的還是要對金融市場體系進行完善,從本質上來說,金融發展與增長的過程就是市場進化的過程。同時,經濟的發展同金融機構是緊密相連的,如果金融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后退,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所以,要想將一個有效率和有體系的金融體制建立起來,就一定要提供出足夠多的外部資金給企業,并對儲蓄與投資機制進行逐步的完善。
上世紀80年代,雖然關于金融發展與增長的研究相比較而言沒有之前活躍,但是相關研究工作始終都沒有停止過。到了9年代,對金融業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時,在金融業發展模型中引入了金融市場與內生增長,并根據相關方法,對經濟增長與金融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有學者認為,財富的增加與人均收入使得原本簡單體系變得更為復雜。當人均收入水平不夠高時,個體便不會有更多的資金參與金融,因此也就不需要更多復雜的金融服務,這樣,便發展不了金融體系。相反,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定高度時,個體對金融服務的要求也會相適應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復雜的金融機構便會對這種機會進行利用,將有效的金融服務提供出來。不過,通過這一服務產生出來的成本與費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所上升。還有學者在分析金融業發展影響因素時,從實踐與理論兩大層面進行判斷,在分析金融業發展主要影響因素時建立了一個層次分析圖。此外,其還對金融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分別是經濟結構、經濟規模、政治、城市化進程、經濟效率以及法律等。在金融機構、金融規模以及金融效率等方面,這些因素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二、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
要想治理好金融業的發展環境,不僅需要內部條件,還需要一些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融業的發展就好比是一個精神十分敏感的人,那根脆弱的神經不知道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就會被觸碰到。比如,民營企業的待遇與國有企業的待遇是不相同的,而且差別巨大;某些產品在稅收問題上,也許會帶來各種麻煩與糾紛;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至今在民營企業方面都沒有做到真正的優惠,沒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條件給民營企業。總體而言,這些都是金融業發展的環境問題。金融業發展環境是一個比較大的環境,不是小問題。雖然已經有很多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與探討,但是在民營經濟不斷發展與壯大的情況下,金融業發展所面臨的融資難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每一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投資追求,自有投金融業的發展是個體行為延伸的一些深層次的金融生活與金融心理等因素組合而成的一種資本市場現象。目前為止,金融學理論所形成出來的體系還不夠完整,且不夠成熟。在這種狀況下,急需對金融業發展進行調整,從而將政策穩定下來,并對投資者對于金融業的信心進行穩定。這樣做可以讓投資者們敢于決策,從而使得金融業發展環境得以極大的改善。
當前,現代信息逐漸復雜化,也越來越豐富,且傳播的速度非常快。毋庸置疑,金融業的發展就是處在一個十分難以決斷的復雜環境之中。所以,如何對金融業發展進行決策,便成了一個能夠體現眼光與智慧的試金石。如果投資者只憑自己以往的經驗,非常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如果投資者只看一時的信息,極有可能犯主觀臆斷與片面的毛病;如果投資者只憑常識,極易走進機械主義的狹路中;如果投資者不能及時行動,那么搜集而來的信息便可能過時,最終做出的決策內容自然也就不完整、不全面,極有可能出現判斷與認知上的錯誤。所以,在選擇金融業環境時,一定要評估好各種金融現象,不能遲緩與滯后。一旦選擇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則極有可能走錯了方向,其選擇的數據與事實,一定要準確無誤。同時,還要有目的地對經濟狀況展開調查與反饋,對人們對某一經濟現象的反應進行觀察。現階段,金融業的大部分信息都來源于相關人員,而其他一些旁觀者則不會對這些進行更深一層的了解,就好比一個掌舵的人不知道海到底有多深一般。從這一層面上說,金融業者一定要把握好整個海況。不僅要對海面進行了解,還要對水下展開深層次的了解,否則則無法對金融業的運行航道予以確定。
此外,金融市場也要有一定的效益追求,因為每一個投資者必定會對效益予以極高的關注。不管是對投資實際行情進行研究的人,還是對金融投資理論進行研究的人,歸根結底都是在對金融環境進行研究,對于金融有著密切關系的集資、證券、股票以及公債等問題進行研究。沒有對某些研究結果下最后的定論,就不要急著用它作為理論依據對各種政策和策略進行制定。像企業規模等現象是很難做出判斷的,其資金的實際狀況光看表面是遠遠不夠的。有些企業,雖然它規模小,但不一定沒有雄厚的資金,要看其經營的是什么產品、有沒有借貸、產品的銷路怎么樣等。相反,有些企業,雖然規模做得很大,但是如果背負了巨大的貸款,在產品銷路方向上也沒有明確的思路等,其發展前景是不容樂觀的。也就是說,不要只追求短期效益,更要看中長期效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金融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非常重大的地位,但其發展環境不容樂觀。因此,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對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進行相關研究與探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剛.金融發展、股票價格同步性與現金—現金流敏感度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0,04(06):145~146.
[2]羅國鋒,談毅,吳水蘭.支持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02(04):103~105.
[3]于琦.淺析當前我國房產稅改革試點方案的成效及發展——基于滬渝兩市試點及國際經驗的比較[J].中國證券期貨,2013,06(09):121~123.
[4]雷進愿.基層人民銀行執行存款準備金政策效果探討——基于天津市法人金融機構2011-2012年數據的調查研究[J].天津經濟,2014,07(0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