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源重新組合以獲得效益的行為被稱為自主創新。現今社會,絕大多數企業已認識到自主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能力。本文著手于企業內部,對影響自主創新的6個因素,即自主創新資源投入、生產制造水平、內部激勵機制、組織結構、知識積累、技術學習進行分析,粗淺闡述了其對自主創新能力所存在的影響,旨在為我國眾多企業建立系統科學的自主創新能力體系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內部因素;自主創新;影響
一、自主創新資源投入
自主創新資源投入是啟動創新和維持創新的基礎。具體說來,它主要是指企業自主創新活動中資源數量和質量的投入程度。
通常情況下,自主創新資源投入有兩種:即資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所謂的資金投入,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產品生產準備、新產品營銷等方面所需要的籌募資金的能力及運作能力。如果一個企業的經濟實力較弱,規模較小,則它的信用水平一般就較低,這樣一來,企業向銀行貸款或是向社會融資就變得相當困難,以至于造成企業主創新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無法得到實質性提高;相反,經濟實力越強的企業,其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得越快。
人力投入是與資金投入同等重要的創新資源投入,它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產品營銷所需要的設計、新產品生產準備、工藝及售后服務人員的招募、調配和培訓能力。在這里,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是企業本身所具備的技術實力對人力投入的影響。
二、生產制造水平
生產制造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高低。它是指企業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與設計要求相符的且可批量生產的一種能力水平,通常情況下指新產品試制水平、生產水平及新產品配套水平。
新產品試制水平是指新產品試制時必需的一種能力,例如工具、設備、材料準備、使用能力等等。新產品生產水平則是指生產例如設備、廠房等的能力水平、變更產品設計的應變能力水平等等。配套水平是指對生產產品時零配件的組織、協調、實施以及原材料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三、內部激勵機制
對創新關鍵人員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內部激勵機制。這種內部激勵機制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常見的激勵方法有以下幾種:(1)給創新人員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可以使創新人員獨立、有效的開展創新活動,不受其他業務的影響和排擠地。(2)差別化的獎勵方法。使用專業性獎勵對創新人員進行鼓勵,使他們在專業團體中的地位與他們的創新事業相一致,工作得到尊重。
四、組織結構
相應的組織結構與企業相配合能夠有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在組織結構方面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的特點:首先,企業組織結構中不管是基本的生產單元、還是創新單元、輔助單元都能夠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其次,組織結構能協調起每一個部門的創新活動;再次,組織結構能夠較好的激勵企業員工的創新積極性。
相對于小企業,大中型企業通常在自主創新的組織形式方面的經濟基礎和技術實力都較為雄厚,能夠專門設置新產品或新技術的開發部門或風險中心。單獨的組織結構能夠使目標明確、力量集中、人力物力均得到相應的保證。而小企業則更適合以設立創新小組的形式進行創新活動。
企業設置技術中心、創新小組之后,應該在全企業的范圍內開展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在一個復雜的生產過程中,通常有很多細節可以改進,又因為技術創新活動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所以要得到有效改進,因此,技術人員與具體操作員工的緊密合作成為必要條件。大的創新往往就發生在這些被企業所忽視的小的環節里。
五、知識積累
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是知識。企業應該有自己的知識庫,而知識庫的充實度和豐富度,直接影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否強大。影響知識積累的因素有很多,這里只談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對企業戰略取向有重大影響的環境認知知識。企業自主研發技術的壓力和信心因素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所起的作用是相當重大的。如果一個企業資源很充足,但其對自主開發技術沒有信心也沒有壓力時,通常,眾多的資源便會被用于多元化經營或擴大生產規模上,而不是放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只有企業充分認識到自主創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才可能把自主創新提升到企業戰略取向的高度,并為這個戰略取向配置適當的資源。
其次是對企業有效創造新知識起決定作用的先驗知識。知識生產的特性有兩個:即自我積累性和路徑依賴性。一切新知識的開發都不能脫離已有的舊知識,因而,現存知識量越大則越意味著具備更強的新知識開發能力,因此,一定要注意積累、吸收與企業發展關系密切的那些先驗知識。
六、技術學習
上文講過,知識是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但是獲得這種資源的途徑是什么?答案是學習。企業可以從以下兩種途徑著手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技術學習。
首先,依靠增強企業知識積累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通常情況,企業技術學習包含兩方面:一種是通過戰略合作、組織聯盟等形式,向競爭者、同行、研究機構等的外部學習。另一種是通過人力資源培訓、成員間交流、跨部門活動、Ramp;D等的內部學習。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外部學習相對于企業內部學習,吸收先進技術、先進知識的速度更快。
其次,通過優化企業知識結構以及整合企業知識資源的方式,可以使知識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內部學習是企業存量知識的整合,而不是簡單的組織成員學習。外部學習是整合外部新知識并有效組織現有知識,而不只是簡單的獲取新知識。對企業內部知識進行優化配置、對內外部知識融合并使兩種知識得到互動,只有這樣,企業新知識的創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才能真正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葛新權,李靜文,彭娟娟.技術創新與管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吳運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綜述.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