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中小企業不僅成為我國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而且在推動社會創新,增加就業,提高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二次改革能否順利完成。但核心競爭力不足已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在分析了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著力探討了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培養與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
一、引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小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其不僅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增加財稅收入,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力量來源,更是推動社會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轉型的助推器。因此,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一直備受社會各方關注,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程度不一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較弱,應對市場風險的抵抗力不足,這也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今后發展的主要瓶頸。
二、我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企業存續時間較短,不重視企業軟實力建設
相比于美國中小企業6年的平均壽命,日本和歐洲的12.5年,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存續時間大約只有5年,究其原因無非兩點,其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只注重眼前經濟利益回報,往往存在短期投資沖動,經營風險較大問題。其二,正是因為企業管理者只注重眼前,沒有長遠經營的規劃,所以對企業技術研發和生產工藝提升不重視,造成沒有足夠的研發經費投入,企業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勞動生產率低下,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優勢,也因此使得中小企業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客觀上限制了企業經營存續時間的延長。
2.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較差
一般而言,我們以研發經費支出占本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來衡量一個企業科技活動規模及研發投入強度。據調查,我國中小企業這一指標平均水平不到0.5%,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事實上,只有研發經費占銷售額5%以上,企業才會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我國中小企業研發經費的支出,不僅絕對量上少的可憐,就是相對數也遠遠不夠,即使通過外部專利購買,技術引進也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在我國專利成果商品化率不足30%,可見,這一情況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3.管理人員素質低下,企業信息化程度較低,管理水平落后
我國大型企業每百名職工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不超過10人,而中小企業只有不到3人,可見,全社會沒有形成一個促進中小企業良性發展的氛圍,造成中小企業不僅面臨融資難的問題,還遭遇難以吸納高素質人才的困境,如果不是這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糟糕,中小企業人才建設還會更加困難,即使如此,很多中小企業也成為應屆學生完成職業培訓和社會化轉型的平臺,一旦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大多數大學生都會往大型企業跳槽,尋求更大空間發展。不僅整體水平低下,就是企業老總更是欠缺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培訓,有40%的企業老總竟然看不懂企業財務報表,有的企業甚至沒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會計工作僅僅是記流水賬。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采取的是家長式管理,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決策科學化水平太低,企業信息化程度又太差,管理十分落后,效率低下。
三、我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路徑
1.改進管理組織模式
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中小企業應當對企業經營的內外環境進行審慎分析,對組織內部資源進行客觀認識,平衡企業發展需要與不同利益相關者期望的沖突,在對未來進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合理定位,緊密圍繞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這一中心,制定本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并據此對企業運營流程、組織架構、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再造,以使中小企業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
2.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組織管理創新是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和制度保障,但核心競爭優勢的形成關鍵還在于技術創新與生產流程優化。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產品創新,才能滿足顧客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要求,也只有不斷優化生產運營流程,才能持續降低成本。但考慮到中小企業經營規模較小,獨自開發新產品,進行技術研發的難度較大,風險較高,建議可與一些關聯企業展開聯合創新,以參股、控股、合作等方式組成聯合研發公司,并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對企業繼續的生產技術開展聯合攻關,爭取在短時間內取得技術突破,降低科研風險。當然,對企業自身研發隊伍建設,引進具有較強研究能力,又有一定實踐經驗和市場認識的高素質研發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3.建設特色的中小企業文化,提升企業軟實力
核心競爭力不僅僅包括企業經濟規模的擴張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同樣也包括企業文化等軟實力的建設。中小企業要想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就不能忽視企業文化的建設,這是因為中小企業在市場中致勝的關鍵在于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來自于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有來自于高效率的組織管理,而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取決于企業文化的建設。無數成功企業的實踐表明,建設一種積極向上,平等開放,團結協作,追求創新的企業文化,對內會有利于培養員工的忠誠度、美譽度,強化員工對企業使命及發展戰略的認同,凝聚人心,敢于迎接挑戰,攻堅克難,對外有利于樹立企業形象,獲得各利益相關者的認可與支持,才能不斷促進企業異質性和生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剛.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研究[J].企業管理,2012(6).
[2]許華麗.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研究[J].技術經濟,2013(4).
作者簡介:劉燦(1994- ),女,遼寧,本科,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