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在緊急情況下,衛星通信在應急行動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先,簡單介紹了應急通信系統;其次,具體闡述了衛星通信系統在應急通信情況下的優勢;最后,以汶川地震為例,體現了衛星通信在應急救援過程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關鍵詞】 衛星通信 應急通信 衛星
The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in Emergency Action
Deng Lian-zhi
(Unit 96,NO.92941 Troop,Huludao Liaoning,125000,China )
Abstract: The effect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in an emergency action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introduced briefly; Secondly, the advantages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ere addressed specifically in case of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Finally, Wen Chuan earthquake, for example, reflected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in emergency action.
Key word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非傳統領域的安全威脅加劇,非戰爭軍事行動更加頻繁,行動范圍更加擴展,行動種類更加多樣,特別是以5·12汶川地震為代表的應急救援行動尤為突出。在這些行動中,衛星通信作為應急通信保障的重要手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應急通信保障[1]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是事發突然,立即行動。因為災情的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很強,往往一發生,必須快速集結,緊急出動,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組織,快速展開,準備時間非常有限;第二是環境復雜,保障困難。因為事出緊急、破壞力大,災區環境一般都比較復雜。無線通信的盲區比較多,有線線路架設困難,各類器材物資難以保障;第三是信息量大,時效性強。在應急救援行動中,災情信息量很大,信息的實時傳遞對指揮員及時了解現場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和部署是至關重要的。
二、衛星通信的概述
衛星通信[2]是指利用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繼站轉發或反射無線電波,在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示意圖如圖1所示。
2.1 衛星通信使用的頻段
衛星通信工作頻段的選擇關系到整個系統的通信容量、質量、可靠性、設備復雜程度、成本的高低、干擾和頻率協調。常用頻段如表1所示[3]。
Ku頻段是目前用于直播衛星業務的頻段,它同時也用于某些衛星固定業務;C頻段用于衛星固定業務,不允許直播業務;VHF頻段用于某些移動業務和導航業務,并用于氣象衛星數據傳輸;L頻段用于移動業務和導航系統。雖然頻率的劃分是非常精確的,但在實際系統中,有事會超出給出的頻率范圍,如Ku使用頻率可能為11730MHz-14030 MHz。
2.2 衛星通信的優勢
至今,人類仍然無法預測各種緊急情況,由于應急通信的特殊需求,衛星通信對于整個救援過程就會體現出強大的優勢。
(1)通信范圍廣,在衛星視界內的所有地球站只要與衛星間的信號傳輸滿足一定的技術要求,就能實現高質量遠距離通信,而且只需3顆同步衛星就可建立全球不間斷通信,這就表明,一旦緊急情況發生,使用衛星通信終端可以和任何衛星覆蓋區域的終端或指揮調度中心進行通話,傳遞聲音、數據、圖像等信息。
(2)傳輸信道穩定,衛星通信的電波在大氣層外的自由空間傳播,受地理環境影響小,所以災難發生時,當地面通信設施受到破壞,衛星仍然能正常工作。
(3)機動性好,當發生緊急情況,可以為車載、機載終端及個人終端提供通信,完成救災現場第一手信息資料的對外傳送,保證救援順利進行。
三、衛星通信在緊急行動中的應用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災難幾乎摧毀了整個城市,同時通信網絡遭到了徹底破壞,使災區的指揮調度和救援工作無法展開。在當時的情況下,各種衛星通信車、VAST終端站、衛星手機等進入災區,如圖2所示,為救援通信指揮提供了堅強保障。
在這次地震中,衛星通信發揮了巨大優勢,依靠北斗一號和海事衛星通信系統等,建立衛星通信網絡,對視頻、話音、數據以及傳真進行了時時傳送。對于毫不知情的受災區域,通過便攜式衛星通信傳輸受災情況,這樣就擴大了保障范圍,對通信盲區實現了通信網絡覆蓋;為保證災情通報及人員調動、搶險增援等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利用小型衛星通信站及加強的衛星電話,組成了遠距離移動通信網;在指揮所附近地域開設車載站,便于發揮通信容量大、通信手段多樣的特點。經過以上對于不同情況采取的各種措施,確保了整個災區的通信網絡全面覆蓋。
四、結束語
我國幅員遼闊,受自然災害侵襲嚴重,衛星通信對于應急救援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我們不僅要大力發展衛星通信技術、提升各種裝備,以及新技術與新裝備的融合,另外國家還要提高重視程度。這一點,美國走在了我們的前面,不僅技術、裝備先進,而且還專門成立了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其中心任務就是應對恐怖主義、人為災害以及自然災害。我國頻發的災難提醒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系統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
參 考 文 獻
[1] 胡萬瑩,朱吉勝. 基于衛星通信的應急通信系統. 科技視界,2012,8:127-128
[2] (加)丹尼斯·羅迪著,鄭寶玉等譯. 衛星通信.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
[3] 董天齊,李向東,鄭學誼等. 海上靶場試驗通信技術與保障.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