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菲+++仇小鵬
【 摘 要 】 基于傳統的文獻管理方式難以滿足文獻資料的存儲、檢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設計了電子文獻管理系統,實現了用戶管理、文獻管理、文獻查閱、打印管理和系統管理功能。電子文獻管理系統為文獻資料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方法,同時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 關鍵詞 】 文獻管理;數據庫;ADO.NET
【 中圖分類號 】 TP391.9 【 文獻標識碼 】 B
1 引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科研人員需要查閱大量文獻資料進行調研。而隨著Internet的發展,文獻信息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越來越普及,通過網絡獲取的方式造成了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傳統的文獻管理方式難以滿足文獻資料的存儲、檢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造成用戶查找困難,甚至因管理不當造成丟失等,從而需要建立文獻資料數據庫對文獻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介紹了一種面向Internet,基于Client/Server結構的電子文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該數據庫文獻全部以PDF格式進行存儲和管理,為電子文獻資料提供了科學、高效、安全的管理方法。
2 系統功能分析與總體設計
2.1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
根據用戶需求,該數據庫系統需對各種類型的文獻進行存儲管理并實現幾個目標: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管理員可對用戶及文獻數據進行添加、修改和刪除操作;不同類別用戶可根據自身權限進行相應級別的文獻搜索與查看并進行打印;具體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2.2 模塊功能說明
2.2.1用戶管理
添加用戶:錄入用戶的基本資料,生成一個新的系統賬號。
用戶修改:選中要修改的用戶,可在用戶資料詳細對話框進行修改,用戶數據表將做相應的更新。
刪除用戶:選中要刪除的用戶,刪除用戶表中已經存在的賬號。
2.2.2文獻管理
添加文獻:錄入文獻資料信息,包括了文獻名稱、文獻類別、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機構、國別、出版日期、出版刊物、關鍵字、摘要、文獻重要性、文獻密級以及文獻內容(PDF格式)。
文獻修改:選中要修改的文獻,可打開該文獻資料的詳細對話框,進行逐條修改,文獻數據表將做相應的更新。
刪除文獻:選中要刪除的文獻,文獻數據表將刪除該條文獻。
2.2.3文獻查閱
不同類型用戶可根據自身權限可以通過標題、關鍵字、發表時間、文章屬性、作者姓名等查詢方式檢索文獻,查詢后符合條件的文獻以PDF格式供用戶瀏覽。
2.2.4打印管理
根據用戶權限打印PDF格式文獻。
2.2.5系統管理
系統登錄:根據用戶名和密碼決定用戶是否有權限登錄,防止非法用戶進行登錄。
密碼更改:輸入原始密碼進行身份確認,再輸入新密碼進行更改。
日志管理:記錄用戶登錄系統的詳細信息,包括用戶名、用戶IP地址、用戶Mac地址、登錄時間、登出時間。
2.3 系統流程分析
根據定義的系統功能模塊和模塊之間的關系,整理出系統管理員和用戶登錄后的簡要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2.4 系統數據結構設計
根據系統功能分析,電子文獻管理系統分為三類數據表:用戶表、用戶訪問日志表、文獻資料表。根據文獻專業的不同,文獻表又可分為許多子表。用戶表用來記錄用戶基本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戶ID、用戶名稱、用戶單位、用戶級別、用戶密碼;用戶訪問日志表用來記錄用戶的登錄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戶ID、用戶IP地址、用戶Mac地址、登錄時間、登出時間;文獻資料表用來記錄文獻的詳細信息,包括的字段有文獻ID、文獻名稱、文獻屬性、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機構、國別、出版日期、出版刊物、關鍵字、摘要、文獻重要性、文獻密級。
3 數據庫功能編程實現
本文獻管理系統采用Client/Server結構進行開發,它的主要特點是交互性強、響應速度快、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利于大量數據的處理。所以基于C/S模式的文獻管理系統可以有效方便的實現文獻信息的共享交流。C/S結構通常采取兩層結構,服務器主要負責數據的管理,客戶機負責與用戶的交互任務。在該文獻系統中,服務器采用SQL Server 2008進行編程,客戶機采用C#語言進行開發。
3.1 用戶權限
用戶通過網絡訪問文獻管理數據庫系統時,首先進行用戶登錄,通過權限控制模塊進入文獻管理數據庫,并獲得不同的操作權限。其中,系統用戶分為管理員、一般用戶、特殊用戶以及超級用戶。不同的用戶類型在查閱系統中的文獻時具有不同的操作權限:管理員負責整個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具有最高的權限級別,對所有密級的文獻擁有瀏覽、添加、刪除、修改等各種操作權限,同時具有用戶管理、口令修改、系統管理、系統日志管理等權限;一般用戶擁有查詢公開文獻和內部文獻權限;特殊用戶在一般用戶基礎上還擁有查詢秘密級文獻權限;超級用戶可查詢包括機密級文獻在內的所有文獻。
3.2 系統編程設計
本系統采用C#編程語言進行開發,C#在數據庫編程方面采用ADO.NET作為訪問接口。在本數據庫的設計中主要包含了四個步驟。
1)與服務器數據源建立連接。ADO.NET通常使用Connection對象創建和連接數據庫。SqlConnectionwxzl=new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定義文獻管理系統連接對象。
2)對數據源執行SQL語句或存儲過程。通常使用ADO.NET中的Command對象執行SQL命令。SqlCommand wxzll=new SqlCommand();//創建SqlCommand類對象,對文獻管理系統數據庫執行 Transact-SQL 語句。
3)在數據源和數據集(DataSet)之間進行交換數據,進行數據填充。數據集(DataSet)是存儲在內存中的數據表(DataTable)的集合,一個數據集可以包含多個數據表。為實現文獻資料的入庫, 使用DataApater對象寫入文獻系統數據集;同時根據用戶需要,將被修改后的文獻數據集通過DataApater對象實現數據集的改寫。
4)使用DataBind方法將數據集DataSet中的數據表綁定到各種顯示控件中進行顯示。wxzl. AuthorText.DataBindings.Add("EditValue",ds,Table+"."+ds.Tables[0].Columns[0].ToString().Trim());//將文獻資料中的作者信息進行綁定顯示。
3.3 文獻資料查閱
該文獻管理系統通過文獻名稱、第一作者、出版刊物、發行日期、關鍵字、摘要、作者國別等屬性查閱文檔資料。根據用戶權限控制,對于不在該用戶查詢權限內的文獻,不在查詢結果中顯示。當用戶點擊主界面中顯示列表的任意一項,打開該PDF文檔。可通過PDFView控件閱讀PDF文檔。PDF文檔閱讀界面如圖4所示。
4 結束語
系統實現了電子文獻管理的基本功能與需求,操作方便簡潔,通過客戶端軟件的安裝,即可實現對遠程文獻數據庫的訪問,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該文獻管理系統的設計方便了對海量文獻資料的保存與管理,同時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參考文獻
[1] 梁春燕等.基于B/S模式的科技文獻管理系統的策略和初步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6:24-28.
[2] 范佛全. 基于SQL Server的圖書館文獻管理系統安全構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21(12):66-68.
[3] 黃文博.C/S結構與B/S結構的分析與比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25(4):56-58.
作者簡介:
高菲(1987-),女,山東人,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計算機可視化。endprint
【 摘 要 】 基于傳統的文獻管理方式難以滿足文獻資料的存儲、檢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設計了電子文獻管理系統,實現了用戶管理、文獻管理、文獻查閱、打印管理和系統管理功能。電子文獻管理系統為文獻資料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方法,同時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 關鍵詞 】 文獻管理;數據庫;ADO.NET
【 中圖分類號 】 TP391.9 【 文獻標識碼 】 B
1 引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科研人員需要查閱大量文獻資料進行調研。而隨著Internet的發展,文獻信息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越來越普及,通過網絡獲取的方式造成了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傳統的文獻管理方式難以滿足文獻資料的存儲、檢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造成用戶查找困難,甚至因管理不當造成丟失等,從而需要建立文獻資料數據庫對文獻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介紹了一種面向Internet,基于Client/Server結構的電子文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該數據庫文獻全部以PDF格式進行存儲和管理,為電子文獻資料提供了科學、高效、安全的管理方法。
2 系統功能分析與總體設計
2.1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
根據用戶需求,該數據庫系統需對各種類型的文獻進行存儲管理并實現幾個目標: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管理員可對用戶及文獻數據進行添加、修改和刪除操作;不同類別用戶可根據自身權限進行相應級別的文獻搜索與查看并進行打印;具體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2.2 模塊功能說明
2.2.1用戶管理
添加用戶:錄入用戶的基本資料,生成一個新的系統賬號。
用戶修改:選中要修改的用戶,可在用戶資料詳細對話框進行修改,用戶數據表將做相應的更新。
刪除用戶:選中要刪除的用戶,刪除用戶表中已經存在的賬號。
2.2.2文獻管理
添加文獻:錄入文獻資料信息,包括了文獻名稱、文獻類別、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機構、國別、出版日期、出版刊物、關鍵字、摘要、文獻重要性、文獻密級以及文獻內容(PDF格式)。
文獻修改:選中要修改的文獻,可打開該文獻資料的詳細對話框,進行逐條修改,文獻數據表將做相應的更新。
刪除文獻:選中要刪除的文獻,文獻數據表將刪除該條文獻。
2.2.3文獻查閱
不同類型用戶可根據自身權限可以通過標題、關鍵字、發表時間、文章屬性、作者姓名等查詢方式檢索文獻,查詢后符合條件的文獻以PDF格式供用戶瀏覽。
2.2.4打印管理
根據用戶權限打印PDF格式文獻。
2.2.5系統管理
系統登錄:根據用戶名和密碼決定用戶是否有權限登錄,防止非法用戶進行登錄。
密碼更改:輸入原始密碼進行身份確認,再輸入新密碼進行更改。
日志管理:記錄用戶登錄系統的詳細信息,包括用戶名、用戶IP地址、用戶Mac地址、登錄時間、登出時間。
2.3 系統流程分析
根據定義的系統功能模塊和模塊之間的關系,整理出系統管理員和用戶登錄后的簡要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2.4 系統數據結構設計
根據系統功能分析,電子文獻管理系統分為三類數據表:用戶表、用戶訪問日志表、文獻資料表。根據文獻專業的不同,文獻表又可分為許多子表。用戶表用來記錄用戶基本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戶ID、用戶名稱、用戶單位、用戶級別、用戶密碼;用戶訪問日志表用來記錄用戶的登錄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戶ID、用戶IP地址、用戶Mac地址、登錄時間、登出時間;文獻資料表用來記錄文獻的詳細信息,包括的字段有文獻ID、文獻名稱、文獻屬性、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機構、國別、出版日期、出版刊物、關鍵字、摘要、文獻重要性、文獻密級。
3 數據庫功能編程實現
本文獻管理系統采用Client/Server結構進行開發,它的主要特點是交互性強、響應速度快、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利于大量數據的處理。所以基于C/S模式的文獻管理系統可以有效方便的實現文獻信息的共享交流。C/S結構通常采取兩層結構,服務器主要負責數據的管理,客戶機負責與用戶的交互任務。在該文獻系統中,服務器采用SQL Server 2008進行編程,客戶機采用C#語言進行開發。
3.1 用戶權限
用戶通過網絡訪問文獻管理數據庫系統時,首先進行用戶登錄,通過權限控制模塊進入文獻管理數據庫,并獲得不同的操作權限。其中,系統用戶分為管理員、一般用戶、特殊用戶以及超級用戶。不同的用戶類型在查閱系統中的文獻時具有不同的操作權限:管理員負責整個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具有最高的權限級別,對所有密級的文獻擁有瀏覽、添加、刪除、修改等各種操作權限,同時具有用戶管理、口令修改、系統管理、系統日志管理等權限;一般用戶擁有查詢公開文獻和內部文獻權限;特殊用戶在一般用戶基礎上還擁有查詢秘密級文獻權限;超級用戶可查詢包括機密級文獻在內的所有文獻。
3.2 系統編程設計
本系統采用C#編程語言進行開發,C#在數據庫編程方面采用ADO.NET作為訪問接口。在本數據庫的設計中主要包含了四個步驟。
1)與服務器數據源建立連接。ADO.NET通常使用Connection對象創建和連接數據庫。SqlConnectionwxzl=new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定義文獻管理系統連接對象。
2)對數據源執行SQL語句或存儲過程。通常使用ADO.NET中的Command對象執行SQL命令。SqlCommand wxzll=new SqlCommand();//創建SqlCommand類對象,對文獻管理系統數據庫執行 Transact-SQL 語句。
3)在數據源和數據集(DataSet)之間進行交換數據,進行數據填充。數據集(DataSet)是存儲在內存中的數據表(DataTable)的集合,一個數據集可以包含多個數據表。為實現文獻資料的入庫, 使用DataApater對象寫入文獻系統數據集;同時根據用戶需要,將被修改后的文獻數據集通過DataApater對象實現數據集的改寫。
4)使用DataBind方法將數據集DataSet中的數據表綁定到各種顯示控件中進行顯示。wxzl. AuthorText.DataBindings.Add("EditValue",ds,Table+"."+ds.Tables[0].Columns[0].ToString().Trim());//將文獻資料中的作者信息進行綁定顯示。
3.3 文獻資料查閱
該文獻管理系統通過文獻名稱、第一作者、出版刊物、發行日期、關鍵字、摘要、作者國別等屬性查閱文檔資料。根據用戶權限控制,對于不在該用戶查詢權限內的文獻,不在查詢結果中顯示。當用戶點擊主界面中顯示列表的任意一項,打開該PDF文檔。可通過PDFView控件閱讀PDF文檔。PDF文檔閱讀界面如圖4所示。
4 結束語
系統實現了電子文獻管理的基本功能與需求,操作方便簡潔,通過客戶端軟件的安裝,即可實現對遠程文獻數據庫的訪問,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該文獻管理系統的設計方便了對海量文獻資料的保存與管理,同時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參考文獻
[1] 梁春燕等.基于B/S模式的科技文獻管理系統的策略和初步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6:24-28.
[2] 范佛全. 基于SQL Server的圖書館文獻管理系統安全構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21(12):66-68.
[3] 黃文博.C/S結構與B/S結構的分析與比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25(4):56-58.
作者簡介:
高菲(1987-),女,山東人,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計算機可視化。endprint
【 摘 要 】 基于傳統的文獻管理方式難以滿足文獻資料的存儲、檢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設計了電子文獻管理系統,實現了用戶管理、文獻管理、文獻查閱、打印管理和系統管理功能。電子文獻管理系統為文獻資料提供了高效的管理方法,同時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 關鍵詞 】 文獻管理;數據庫;ADO.NET
【 中圖分類號 】 TP391.9 【 文獻標識碼 】 B
1 引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科研人員需要查閱大量文獻資料進行調研。而隨著Internet的發展,文獻信息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越來越普及,通過網絡獲取的方式造成了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傳統的文獻管理方式難以滿足文獻資料的存儲、檢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造成用戶查找困難,甚至因管理不當造成丟失等,從而需要建立文獻資料數據庫對文獻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介紹了一種面向Internet,基于Client/Server結構的電子文獻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該數據庫文獻全部以PDF格式進行存儲和管理,為電子文獻資料提供了科學、高效、安全的管理方法。
2 系統功能分析與總體設計
2.1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
根據用戶需求,該數據庫系統需對各種類型的文獻進行存儲管理并實現幾個目標: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管理員可對用戶及文獻數據進行添加、修改和刪除操作;不同類別用戶可根據自身權限進行相應級別的文獻搜索與查看并進行打印;具體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2.2 模塊功能說明
2.2.1用戶管理
添加用戶:錄入用戶的基本資料,生成一個新的系統賬號。
用戶修改:選中要修改的用戶,可在用戶資料詳細對話框進行修改,用戶數據表將做相應的更新。
刪除用戶:選中要刪除的用戶,刪除用戶表中已經存在的賬號。
2.2.2文獻管理
添加文獻:錄入文獻資料信息,包括了文獻名稱、文獻類別、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機構、國別、出版日期、出版刊物、關鍵字、摘要、文獻重要性、文獻密級以及文獻內容(PDF格式)。
文獻修改:選中要修改的文獻,可打開該文獻資料的詳細對話框,進行逐條修改,文獻數據表將做相應的更新。
刪除文獻:選中要刪除的文獻,文獻數據表將刪除該條文獻。
2.2.3文獻查閱
不同類型用戶可根據自身權限可以通過標題、關鍵字、發表時間、文章屬性、作者姓名等查詢方式檢索文獻,查詢后符合條件的文獻以PDF格式供用戶瀏覽。
2.2.4打印管理
根據用戶權限打印PDF格式文獻。
2.2.5系統管理
系統登錄:根據用戶名和密碼決定用戶是否有權限登錄,防止非法用戶進行登錄。
密碼更改:輸入原始密碼進行身份確認,再輸入新密碼進行更改。
日志管理:記錄用戶登錄系統的詳細信息,包括用戶名、用戶IP地址、用戶Mac地址、登錄時間、登出時間。
2.3 系統流程分析
根據定義的系統功能模塊和模塊之間的關系,整理出系統管理員和用戶登錄后的簡要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2.4 系統數據結構設計
根據系統功能分析,電子文獻管理系統分為三類數據表:用戶表、用戶訪問日志表、文獻資料表。根據文獻專業的不同,文獻表又可分為許多子表。用戶表用來記錄用戶基本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戶ID、用戶名稱、用戶單位、用戶級別、用戶密碼;用戶訪問日志表用來記錄用戶的登錄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戶ID、用戶IP地址、用戶Mac地址、登錄時間、登出時間;文獻資料表用來記錄文獻的詳細信息,包括的字段有文獻ID、文獻名稱、文獻屬性、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機構、國別、出版日期、出版刊物、關鍵字、摘要、文獻重要性、文獻密級。
3 數據庫功能編程實現
本文獻管理系統采用Client/Server結構進行開發,它的主要特點是交互性強、響應速度快、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利于大量數據的處理。所以基于C/S模式的文獻管理系統可以有效方便的實現文獻信息的共享交流。C/S結構通常采取兩層結構,服務器主要負責數據的管理,客戶機負責與用戶的交互任務。在該文獻系統中,服務器采用SQL Server 2008進行編程,客戶機采用C#語言進行開發。
3.1 用戶權限
用戶通過網絡訪問文獻管理數據庫系統時,首先進行用戶登錄,通過權限控制模塊進入文獻管理數據庫,并獲得不同的操作權限。其中,系統用戶分為管理員、一般用戶、特殊用戶以及超級用戶。不同的用戶類型在查閱系統中的文獻時具有不同的操作權限:管理員負責整個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具有最高的權限級別,對所有密級的文獻擁有瀏覽、添加、刪除、修改等各種操作權限,同時具有用戶管理、口令修改、系統管理、系統日志管理等權限;一般用戶擁有查詢公開文獻和內部文獻權限;特殊用戶在一般用戶基礎上還擁有查詢秘密級文獻權限;超級用戶可查詢包括機密級文獻在內的所有文獻。
3.2 系統編程設計
本系統采用C#編程語言進行開發,C#在數據庫編程方面采用ADO.NET作為訪問接口。在本數據庫的設計中主要包含了四個步驟。
1)與服務器數據源建立連接。ADO.NET通常使用Connection對象創建和連接數據庫。SqlConnectionwxzl=new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定義文獻管理系統連接對象。
2)對數據源執行SQL語句或存儲過程。通常使用ADO.NET中的Command對象執行SQL命令。SqlCommand wxzll=new SqlCommand();//創建SqlCommand類對象,對文獻管理系統數據庫執行 Transact-SQL 語句。
3)在數據源和數據集(DataSet)之間進行交換數據,進行數據填充。數據集(DataSet)是存儲在內存中的數據表(DataTable)的集合,一個數據集可以包含多個數據表。為實現文獻資料的入庫, 使用DataApater對象寫入文獻系統數據集;同時根據用戶需要,將被修改后的文獻數據集通過DataApater對象實現數據集的改寫。
4)使用DataBind方法將數據集DataSet中的數據表綁定到各種顯示控件中進行顯示。wxzl. AuthorText.DataBindings.Add("EditValue",ds,Table+"."+ds.Tables[0].Columns[0].ToString().Trim());//將文獻資料中的作者信息進行綁定顯示。
3.3 文獻資料查閱
該文獻管理系統通過文獻名稱、第一作者、出版刊物、發行日期、關鍵字、摘要、作者國別等屬性查閱文檔資料。根據用戶權限控制,對于不在該用戶查詢權限內的文獻,不在查詢結果中顯示。當用戶點擊主界面中顯示列表的任意一項,打開該PDF文檔。可通過PDFView控件閱讀PDF文檔。PDF文檔閱讀界面如圖4所示。
4 結束語
系統實現了電子文獻管理的基本功能與需求,操作方便簡潔,通過客戶端軟件的安裝,即可實現對遠程文獻數據庫的訪問,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該文獻管理系統的設計方便了對海量文獻資料的保存與管理,同時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參考文獻
[1] 梁春燕等.基于B/S模式的科技文獻管理系統的策略和初步實現[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4.6:24-28.
[2] 范佛全. 基于SQL Server的圖書館文獻管理系統安全構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21(12):66-68.
[3] 黃文博.C/S結構與B/S結構的分析與比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25(4):56-58.
作者簡介:
高菲(1987-),女,山東人,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計算機可視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