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萍
摘 要:為選定防治稻飛虱較好的藥劑,選用4種藥劑采取噴霧施藥方法對五(3)代稻飛虱進行田間防治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藥后7d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50%吡蚜酮WP+50%烯啶蟲胺,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別為91.40%、92.22%,明顯高于單獨使用其它藥劑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稻飛虱;防治效果;烯啶蟲胺
中圖分類號 S435.1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88-02
稻飛虱是旌德縣水稻主要害蟲之一,常以五(3)或六(4)代發生量較大,表現為成塊或成片水稻枯死倒伏,特別是在水稻生長后期影響水稻灌漿成熟,產量損失嚴重。近年來,我縣稻飛虱發生為害有加重趨勢,除了要加強四(2)代稻飛虱防治,保護稻田蜘蛛、兩索線蟲等天敵措施,選用對路農藥也很關鍵。筆者于2013年8月選擇4種農藥參與防治效果對比試驗,為防治稻飛虱提供依據。
1 試驗內容
1.1 供試藥劑與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即A:50%烯啶蟲胺WP(南通江山);B: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安邦);C:50%吡蚜酮WP(江蘇克勝);D:20%異丙威EC(山東利邦);E:50%吡蚜酮WP+50%烯啶蟲胺。不施藥區以清水對照(ck)。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9m2,處理間隨機排列,為單因素3次重復設計。
3 討論
(1)旌德縣水稻稻飛虱防治存在農藥選用混亂現象,尤其農戶使用敵敵畏、毒死蜱等高毒性、殺蟲譜廣的農藥,造成稻田生態平衡破壞,影響了天敵對稻飛虱的控制作用,從而造成后期稻飛虱為害更為嚴重。很多農戶忽視四(2)代稻飛虱防治,或未成災害不防治,延誤防治時機。因此,選好對路、高效的農藥,掌握適期防治非常重要。從本次試驗結果看,參試農藥均適宜在旌德縣推廣使用,通過增加防治次數、混合或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2)由于本次防治效果試驗準備時間有限,沒有考慮各藥劑分別對稻飛虱成蟲、高齡若蟲、低齡若蟲的作用情況;而且我縣8月下旬稻飛虱已由褐飛虱為優勢種,無法對白背飛虱、灰飛虱的防治效果進行評價,建議在旌德縣就上述藥劑分稻飛虱代次、不同類型、各種蟲態的防治效果進行相關試驗,進一步論證各農藥對稻飛虱的最終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育華.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8:141-162.
[2]胡娟,花日茂,李世廣,等.5種生物農藥對水稻褐飛虱的防治效果[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5):239-241.
[3]汪義平.兩索線蟲分布特點及其寄生稻飛虱影響因素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05):80-81.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為選定防治稻飛虱較好的藥劑,選用4種藥劑采取噴霧施藥方法對五(3)代稻飛虱進行田間防治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藥后7d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50%吡蚜酮WP+50%烯啶蟲胺,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別為91.40%、92.22%,明顯高于單獨使用其它藥劑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稻飛虱;防治效果;烯啶蟲胺
中圖分類號 S435.1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88-02
稻飛虱是旌德縣水稻主要害蟲之一,常以五(3)或六(4)代發生量較大,表現為成塊或成片水稻枯死倒伏,特別是在水稻生長后期影響水稻灌漿成熟,產量損失嚴重。近年來,我縣稻飛虱發生為害有加重趨勢,除了要加強四(2)代稻飛虱防治,保護稻田蜘蛛、兩索線蟲等天敵措施,選用對路農藥也很關鍵。筆者于2013年8月選擇4種農藥參與防治效果對比試驗,為防治稻飛虱提供依據。
1 試驗內容
1.1 供試藥劑與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即A:50%烯啶蟲胺WP(南通江山);B: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安邦);C:50%吡蚜酮WP(江蘇克勝);D:20%異丙威EC(山東利邦);E:50%吡蚜酮WP+50%烯啶蟲胺。不施藥區以清水對照(ck)。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9m2,處理間隨機排列,為單因素3次重復設計。
3 討論
(1)旌德縣水稻稻飛虱防治存在農藥選用混亂現象,尤其農戶使用敵敵畏、毒死蜱等高毒性、殺蟲譜廣的農藥,造成稻田生態平衡破壞,影響了天敵對稻飛虱的控制作用,從而造成后期稻飛虱為害更為嚴重。很多農戶忽視四(2)代稻飛虱防治,或未成災害不防治,延誤防治時機。因此,選好對路、高效的農藥,掌握適期防治非常重要。從本次試驗結果看,參試農藥均適宜在旌德縣推廣使用,通過增加防治次數、混合或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2)由于本次防治效果試驗準備時間有限,沒有考慮各藥劑分別對稻飛虱成蟲、高齡若蟲、低齡若蟲的作用情況;而且我縣8月下旬稻飛虱已由褐飛虱為優勢種,無法對白背飛虱、灰飛虱的防治效果進行評價,建議在旌德縣就上述藥劑分稻飛虱代次、不同類型、各種蟲態的防治效果進行相關試驗,進一步論證各農藥對稻飛虱的最終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育華.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8:141-162.
[2]胡娟,花日茂,李世廣,等.5種生物農藥對水稻褐飛虱的防治效果[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5):239-241.
[3]汪義平.兩索線蟲分布特點及其寄生稻飛虱影響因素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05):80-81.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為選定防治稻飛虱較好的藥劑,選用4種藥劑采取噴霧施藥方法對五(3)代稻飛虱進行田間防治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藥后7d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50%吡蚜酮WP+50%烯啶蟲胺,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別為91.40%、92.22%,明顯高于單獨使用其它藥劑的防治效果。
關鍵詞:稻飛虱;防治效果;烯啶蟲胺
中圖分類號 S435.1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88-02
稻飛虱是旌德縣水稻主要害蟲之一,常以五(3)或六(4)代發生量較大,表現為成塊或成片水稻枯死倒伏,特別是在水稻生長后期影響水稻灌漿成熟,產量損失嚴重。近年來,我縣稻飛虱發生為害有加重趨勢,除了要加強四(2)代稻飛虱防治,保護稻田蜘蛛、兩索線蟲等天敵措施,選用對路農藥也很關鍵。筆者于2013年8月選擇4種農藥參與防治效果對比試驗,為防治稻飛虱提供依據。
1 試驗內容
1.1 供試藥劑與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即A:50%烯啶蟲胺WP(南通江山);B: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江蘇安邦);C:50%吡蚜酮WP(江蘇克勝);D:20%異丙威EC(山東利邦);E:50%吡蚜酮WP+50%烯啶蟲胺。不施藥區以清水對照(ck)。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9m2,處理間隨機排列,為單因素3次重復設計。
3 討論
(1)旌德縣水稻稻飛虱防治存在農藥選用混亂現象,尤其農戶使用敵敵畏、毒死蜱等高毒性、殺蟲譜廣的農藥,造成稻田生態平衡破壞,影響了天敵對稻飛虱的控制作用,從而造成后期稻飛虱為害更為嚴重。很多農戶忽視四(2)代稻飛虱防治,或未成災害不防治,延誤防治時機。因此,選好對路、高效的農藥,掌握適期防治非常重要。從本次試驗結果看,參試農藥均適宜在旌德縣推廣使用,通過增加防治次數、混合或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2)由于本次防治效果試驗準備時間有限,沒有考慮各藥劑分別對稻飛虱成蟲、高齡若蟲、低齡若蟲的作用情況;而且我縣8月下旬稻飛虱已由褐飛虱為優勢種,無法對白背飛虱、灰飛虱的防治效果進行評價,建議在旌德縣就上述藥劑分稻飛虱代次、不同類型、各種蟲態的防治效果進行相關試驗,進一步論證各農藥對稻飛虱的最終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育華.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78:141-162.
[2]胡娟,花日茂,李世廣,等.5種生物農藥對水稻褐飛虱的防治效果[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5):239-241.
[3]汪義平.兩索線蟲分布特點及其寄生稻飛虱影響因素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05):80-81.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