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本應是內容最豐富、最有情趣的課程之一,但遺憾的是,現在不少學生對數學感到乏味而難學.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常常思考:數學課上,怎么能使學生樂于思,樂于學,主動參與?怎么才能讓課堂迸發出無限生命的活力,讓思緒快樂地飛揚?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積累了一些方法,其中一個就是:優化課堂教學, 激活學生心靈.
一、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思考
導入語是一節課開始時教師為引入新課所說的話.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就應該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一個明確的探索目標和正確的思維方向,這是一堂成功課的前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地導入新課,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保證教學效果. 教師在設計導入語時,要把它與教材的重點、難點等因素聯系起來考慮,使學生的思維在老師的開場白中迅速定向,進入對教材重點的探求. 當老師的話語像淙淙的小溪一樣流進學生心田的時候,就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鼓起他們學習的風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巧妙地導入新課,自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 “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產生好學之樂. 因此我們應該利用豐富的手段,創設出具有能夠感染和帶領學生進入探索情境的導入,導入的方式是多樣的,根據教學內容而定,可以是小品、生活實例、動手操作、科學事件等.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利用游戲開場,創設這樣的情境:一上課,我便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數字游戲,看誰能考倒老師. 你們隨便說出一個數,老師不用計算立即說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們可以用手中的計算器去驗證. ”游戲開始了,學生們爭先恐后,有的想難倒老師,說的數比較大,但我卻對答如流. 學生們都震驚了:“為什么老師比計算器還快呢?”驚嘆之余,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這些數有什么特征呢?老師又有什么絕招呢?”學生們都急于想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絕招,于是,帶著追求知識的渴望和疑問在老師的引領下進入新知的探求過程.
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探究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欲望
思啟于疑問,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全神貫注,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提出的問題,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去探索. 切忌提出了問題,讓一些優生包辦或教師包辦替代. 教師不要急躁行事,不要急于表態.
對后進生,如果答對了就大力表揚并肯定他們,同時對他們再提出高一些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如果答不上,就用相信的眼光和懇切的語調鼓勵他們,耐心去引導(從容易的或有些突破口的步步深入),直到幫助他們解決并給予評價,經過這樣的導學,不僅全體學生明白,也讓后進生有了獲得知識的滿足感. 對于回答中的錯誤,就發動其他同學幫助,調動全體學生進行評價. 充分發揮生生間的合作交流并培養團結、幫助的精神. 比如,教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把含鹽20%的鹽水40千克改制成含鹽30%的鹽水,怎么辦?“怎么辦”這樣一個靈活性較強的問題,打破“陳規舊矩”的束縛,引起學生尋找已有的知識經驗,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 提高濃度的途徑有:使鹽水中的鹽變多——加鹽,使鹽水中的水變少——蒸發水,加濃度更大的鹽水. 由此提出三個不同的問題:(1)需加多少鹽?(2)需蒸發多少水?(3)需加濃度多大的鹽水?要加多少?從而使問題的思路明朗化. 當加鹽時,鹽水中水的重量不變;當蒸發水時,鹽水中鹽的重量不變;但當加鹽水時,鹽和水的重量都在變化. 這樣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促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研究,也培養了學生考慮問題的全面性、嚴謹性.
2. 提供探索時空,體驗成功樂趣
在教學中,當學生對設置的疑問產生求知的欲望時,教師不要急于分析講解,應該抓住機會組織學生進行充分地思考、探索、交流(學生與課本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自我反思的全方位信息交流),可以使每名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見解,體驗成功樂趣,通過信息的傳遞,建立學生之間的智力、心靈溝通.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我不直接告訴學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是把全班分為若干小組,然后提出問題:(1)數一數:長方形、正方形各有幾條邊、幾個角?(2)量一量:用尺子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每一條邊的長度,分別記在長方形、正方形的每一條邊上.(3)比一比:用三角板的直角跟正方形、長方形的每一個角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通過學生自主地操作及進行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得出結論,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又如,在學生量完長方形、正方形的每一條邊的長度,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點后,我又問:“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不用尺子量就可以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點呢?”于是有些同學想到了用圖形對折的方法能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點. 這樣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3. 鼓勵學生合作,賞識學生見解
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認知發展,并且還通過情意因素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好學”.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明確小組合作交流的主角是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這樣有利于集思廣益,優勢互補.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小組合作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去.數學操作是很好的合作學習方式.數學操作通過學生動手,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建立模型能力和應用意識,使學生進入主動探索狀態,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建構過程.
總之,在平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轉變觀念,把數學課堂變大、變寬、變生動、變豐富、變新鮮,努力探索創新教育模式,想方設法優化課堂教學,激活學生心靈,這樣的教學才能符合“讓學生持續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