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數學學困生的教學,首要的目標就是努力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刺激物的反應是有選擇的,感興趣的信息將優先進入人的意識領域. 并且還指出:在興趣的作用下,人變得頭腦敏銳,思維活躍,記憶敏捷,提取信息的效率加快,智力活動的效能從而得到提高,使學習不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
1. 鼓勵學困生每一次取得的成功,并努力創造使他們能獲得成功的機會
學困生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數學的學習上沒有獲得過成功.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便會激起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在教師的教育時間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正是如何使差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體驗到思考勞動的自豪感.”因此,只要學困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哪怕這個成功只是做對了一道題,甚至是只做對了一道題的關鍵步驟,我們都應該對他們進行及時的鼓勵. 案例一:在高一講數列求和時,我講了這樣一道題:“求Sn = ■ + ■ + … +■”,目的是向學生傳授“裂項相消”的求和思想,為了鞏固這一思想,我選了這樣一道題目做練習:
求Sn = ■ + ■ + … + ■.
幾分鐘后,我叫了一名成績較差的女生在黑板上做,看得出她對此題沒有信心,但在我的鼓勵下,她還是勉強上了黑板,并試著做了起來,然后用“分母有理化”去分母,當做到“Sn = ■ - 1 + ■ - ■ + ■ - ■ + … + ■ - ■”時,她望著我說“做不來了”,我對她說:“其實你已經都成功了,因為你已經成功地解決了此題的難點,剩下來的只是合并化簡,只要你再認認真真地觀察,一定會發現其中的‘奧妙’,我相信你一定能完全取得成功.”案例二:在高三總復習的一節習題課上,我出了兩道練習題,第一道:比較■,■,■的大小(提示:將根指數化成相同);第二道:比較■,■,■的大小. 第一道,我就叫成績差一點的同學甲做,第二道要稍難一些,我就叫成績較好的同學乙做,結果兩名同學都獲得了成功. 我這樣安排的目的,就是要給學困生努力創造更多的機會,使他們也能獲得成功,進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最后,聽了我的講評后,學生甲表露出一種特有的成就感.
2. 詼諧、活躍的課堂氛圍容易促成興趣的培養
教師的教學水平、人格魅力和對學生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喜歡數學老師往往也是喜歡數學課的重要因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詼諧、活躍、愉快的課堂氛圍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導到教學內容上,容易促成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次,我叫學生丙敘述一道幾何題的輔助線作法,這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就是“延長AB至點D,使BD = AB”. 我對丙講:“你敘述,我來做”,但由于丙敘述不準確,所以,就引發出一些笑話. 丙起來便說:“延長AB.”我于是就拿著三角板作延長AB,并故意慢慢一直畫下去,眼看已經畫了很遠,就要到達黑板的邊緣了,我還在畫,并且沒有絲毫停下來的跡象,丙見狀,忙說:“老師,您怎么還在畫呀?”我幽默地反問道:“你不是說‘延長AB’嗎?我就只有一直延長AB,你又沒有叫我停的嗎?”其他同學見狀都笑了起來. 丙又說:“不再延長了,那就停下來吧.”于是我停了下來,并故意重復道:“哦,輔助線作法是這樣敘述的:‘延長AB,不再延長了,那就停下來吧.’”其他同學聽了,再次哈哈大笑. 丙再說:“延長AB至點D.”于是,我又故意把末端取作了點D,丙說:“沒有這么遠.”我說道:“你只是說‘延長AB至點D’,又沒說D在什么地方,我就只好把末端取作點D.”其他同學聽后再次大笑起來,并一起幫他說:“延長AB至點D,使BD = AB.”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提高,我趁勢講道:“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像這種作圖語言都要求敘述準確、完整,不能含混不清、模棱兩可,否則,是不對的. ”
3. 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首要的任務就是消除自卑,建立自信,因為自卑是成功的絆腳石,自信心則是學習和事業成功的第一要訣.”為了幫助他們消除害怕立體幾何的心理,樹立學好立體幾何的信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做到:第一,盡量充分利用幾何體模型、多媒體課件和“教室”這一空間模型,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第二,舉例盡量以基礎性題目為主,以呈現知識性和方法性. 第三,由于是新教材,所以教學時盡量突出體現新思想、新方法,即:運用代數方法(向量的坐標運算)研究幾何的思想. 并且盡可能一題多法,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思想.第四,向學生闡明考試主要考查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并向學生指出,考試在這一部分內容上所要考查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常見的類型和考法,以及所要考查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在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上做到心中有數. 第五,培養他們在考試中力爭多得分,得高分的意識. 每一次考試,總有一些幾何題目是基礎的,即使是解答題,也總有較為基礎性的問題,哪怕是我們不能完全解答此題,但只要我們學好了基礎知識,對解答好這些基礎性問題也完全是有可能的,是有信心的.
面對大量的、厭學的學困生,對他們進行數學教學,的確是一個難題,但是,只要我們在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新課標,“吃透”考綱,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的同時,認真分析學生,抓住學生心理,經常與學生交流,努力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那么,對學困生的數學教學,還是可以取得較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