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倡導這樣的學習方式:親身實踐,自主探索,勇于創新. 為此,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要重視數學知識系統性,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發展、情感體驗及個性差異等. 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給他們產生積極嘗試、探索創新的愿望和對數學的向往,并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中. 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開放思維角度,留給學生交流的平臺
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激發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自主學習的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很活躍,會產生不同的想法,我們應放手讓學生說,讓學生做,充分展示思維的過程. 為學生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就能夠出現始料不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使他們的個性飛揚.
在教學“加減法的一些簡便算法”后,我出了這樣一題:“計算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同學們看完題后,教室熱鬧起來了,他們都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意見,紛紛匯報自己的做法:(1 + 9) + (3 + 7) + (5 + 15) + (13 + 17) + 11 = 10 + 10 + 20 + 30 + 11 = 81,(17 + 3) + (15 + 5) + (13 + 7) + (11 + 9) + 1 = 20 × 4 + 1 = 81,(1 + 3 + 5 + 7) × 2 + 10 × 4 + 9 = 32 + 40 + 9 = 81,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17 = 9 × 9 = 81. 這樣在互動中交流了思想,激活了思維,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 再如:從0,3,5,7,8這五個數字中選四個,組成能同時被2,3,5整除的四位數.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小組交流,得出: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其個位數字應為0,這個數各個數位上數的和應該是3的倍數,而從3,5,7,8四個數字中選三個且和是3的倍數的數組有3,5,7,8,因此有7530,7350,5370,5730,3750,3570,8730,8370,7380,7830,3780,3870共12個答案.
二、開放組織形式,留給學生創造機會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樂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潛能、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生長發展的“陽光、空氣和水”,這就要求我們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 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水乳交融,讓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讓孩子在猜測、想象、探索問題的美好空間里,體現數學應用的成功. 如在“角的分類”一課中,我這樣設計:找出下面圖形中的直角. 學生匯報后,發現圓中沒有直角,師趁機引導:“那你能否在圓中創造出直角呢?”這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圓紙片,“折”“畫”等方法呼之欲出,學生情緒高漲,哪怕是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樂意去發現,去探索,他們都能找回自信,臉上洋溢著成功的滿足和快樂. 給了學生展示的舞臺,給了學生表現的機會,激發了他們的潛力,教學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開放學習空間,讓學生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讓學生明白數學從來就不是書本上枯燥的學問,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它的價值就來自你我的生活. 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 如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圖表后,我安排了一個課后作業,讓三四名學生組成一組,利用課后,到某路口收集某一時刻的交通工具的客流量,然后制成一張統計表. 第二天,一張張學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統計表呈現在教師眼前. 更為可貴的是,有一組學生別出心裁,去收集行人、自行車、助動車遵守交通法規與違規的信息.
再如教學“旅游中數學”后,我在周末安排了這樣一道作業:“如果你是一個旅行家,有500元錢要到三個旅游點旅游,怎么樣安排可以既經濟又實惠?”當星期一在課堂上討論這題時,學生興趣盎然. 他們利用雙休日,有的去旅行社詢問旅游價格,有的打電話詢問火車與輪船的價格,有的詢問住宿的價格……這些學生平時從不關心的問題,卻成了他們交談的熱點. 當具體討論線路時,又常常為線路的合理與價格的優惠而爭得面紅耳赤.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既能將已學應用題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又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同時他們又從中了解了社會.
四、開放學習評價,讓學生在快樂的評價中成長
學生始終是評價的主體,我們要改變學生是被評價對象,教師是絕對評價者.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經常采用“可愛的我”“小伙伴眼中的我”“家長鼓勵我”和“教師的話”等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展的信息. 這樣的評價,使學生自己、家長、教師都參與到評價中,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把對學生的評價記錄下來,實現數學學習評價的過程就是學生成長的過程. 通過教師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如在上完“百分數”這節課后,我說:“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給的三個詞條對你這節課的表現給予一個評價. ”有的學生說:“這節課我快樂占98%,緊張占1%,遺憾占1%.”有的學生說:“這節課我快樂占90%,緊張占5%,遺憾占5%,因為我有一個問題知道答案,但沒有舉手. 下次我一定會勇敢地去表現自己的. ”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遞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鏡子,讓學生在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難道這不正是我們一直追求的課堂魅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