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調控好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 在明確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小組評價機制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合作熱情;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及時掌握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的課堂檢測、符合實際的小組課外指導,都是調控好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手段.
【關鍵詞】 課堂評價機制;課堂秩序;課堂巡視;課外指導
初中數學新課程理念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而“分組合作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那么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怎樣進行課堂調控呢?
第一,教師要通過課堂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好小組內同學的學習熱情,發揮好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學的優勢.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對同學們講明白課堂學習任務,而且要非常具體,甚至完成課堂學習任務要分成幾步走,這一切至少做到讓小組內三分之二以上同學能夠十分明白. 在這個基礎上,小組之間要有一個競爭評價機制,假如每個小組四名同學的話,哪幾個小組最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完成學習任務;哪幾個小組在課堂檢測過程中,成績最為優異,這一切都要隨時給予一個評價,每堂課評出一定數量的優秀學習小組,并給予一定獎勵,比如在當日班內宣傳欄內進行通報表揚等. 這樣就可以激發組內同學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性,不會的同學會主動問,會了的同學會主動幫助教會那些不會的同學;大家都不會的,就會搶著問老師;組內個別不會也不問的同學,又會被組內其他同學監督檢查,偷不得懶. 這樣,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
第二,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并捕捉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師用語、肢體語言、課堂節奏,從而調控好課堂秩序.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課堂秩序不同于原來的課堂,會顯得比較亂,“歡呼雀躍,爭問搶答”是我們所渴望的,但是總有部分同學擺不正自己在小組的正確位置,開始的時候缺乏合作意識、合作技巧,還沒有從以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角色上轉變過來,部分同學甚至認為教師放手了,自己也可以放松了,上課學習不主動,浪費了學習時間,導致課堂效率比較低. 這時教師就要用好自己的眼睛,在各小組之間不斷巡視,關注學生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 對于愛玩、好玩的學生要用眼神、動作、提問等方式及時提醒并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對于缺乏自信的學生,要安排組長給他們合適的表現機會,并進行一對一的組內幫扶,課外交流,不斷給予他們信心和動力. 課堂上對于在小組交流、合作中表現積極的學生要給予適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必須要加強課堂巡視,傾聽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討論、交流、質疑、問答,從而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從而不斷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思路. 在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泰然處之,不聞不問,更不能只站在某處看學生,要不停地走動,聽一聽他們討論的內容和進度,及時了解他們對知識點、重點、難點的關注、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組內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存在差異的同學的分布情況;對于小組間有爭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一方面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困難,一方面真正了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領悟的深度以及問題的歧義點. 這樣就能夠切實掌握學生在學習中暴露的問題并及時制定好解決的辦法,做到有的放矢,為下一步的點評做好充分準備.
第四,新課程理念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需求,通過小組問難、教師提問、隨堂練習等方式及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檢測”時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問題設計要有坡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通過努力來獲取知識的快樂;二是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導學性,由淺入深,使同學們在依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啟發,從而引導他們在頭腦中自行解決一部分存在疑問的知識,完善學習方法,鞏固正確的思維方式;三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析,這樣便于教師能正確了解全班學生對知識的大體掌握情況. 在檢測之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點撥、鞏固訓練,做到課堂的無縫隙教學. 這樣也會讓學生體驗到老師的關心和幫助,從而達到一種情感上的相互溝通,使他們學會珍惜勞動的成果,轉變學習的態度,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第五,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控,還要向課外延伸. 課堂學習中,沒有被評為優秀的小組,課后老師要幫他們找原因,如果是因為有個別同學沒有掌握好教學任務造成的話,課后就要幫他完成,只要會了,第二天可以繼續上“光榮榜”;如果是因為個別同學沒有認真預習造成的,就要啟發組內同學監督幫助他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如果是因為課上討論交流時間比較長造成的,就要啟發他們確定比較節約時間的發言順序,少說廢話,語言簡練;如果是個別同學對自己不會的問題不主動提問造成的,就鼓勵并督促他勇敢提問,讓他明白大家都會幫他,他是大家的學習合作伙伴,小組是否能評為優秀取決于他的表現……通過這樣的課后指導與幫扶,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技巧會越來越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也會越來越高,在提高成績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養.
總之,教師在實施“分組合作教學”中的角色就如同一場足球賽的主教練,要及時根據場上場下球員的實際情況以及發生的變化來轉換思路,選取相應的對策,只有這樣,球賽中才能踢出好成績;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也只有心里裝著學生,時刻“以生為本”,時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發生的變化來調整教學策略,教學成績才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