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圖形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與難點. 而認識立體圖形作為其基礎階段,在知識的導入與應用環節上,就應該注重數學知識現實性與生活化的體現,從現實生活中適當引出立體圖形等相關知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思維的意識與習慣,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實現初中生對立體圖形知識的良好掌握,實現初中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一、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知識進行自主探究
新課標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促進作用. 學生并非“一張白紙”,而是擁有許多與知識有關的生活經驗,其擁有驚人的學習能力與創造能力. 所以,初中立體圖形認識的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幫助其逐步建立立體的空間概念與關系. 例如,在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時,由于不同的方向與角度,其所看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以圖1為例,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觀察與思考,并將所看到的圖形進行描述.
在這個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度點撥,學生最后也會知道:觀察的方向與角度不同,其所看到的圖形也不同,正面看到的是正視圖,側面看到的是側視圖(根據不同的方向,可分為左視圖和右視圖),上面看到的是俯視圖(如圖2所示).
二、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增強立體圖形的直觀性與生活性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其以直觀、形象的內容為主,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與工具,有利于營造輕松、活潑、生動、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的激發.
例如,在正式講課之前,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世界著名的古建筑:埃菲爾鐵塔、埃及金字塔、英國巨石陣、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等等,在為學生講述這些古建筑相關的故事與背景的同時,引導學生說一說這些古建筑中都體現了哪些幾何圖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說一說,畫一畫,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順勢帶入立體圖形等相關知識,這樣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再比如,將常見的立體圖形的表面展開過程、正方體的11種表面展開圖及其90°,180°旋轉造型過程等用Flash 應用軟件制作成動畫,在課上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讓學生置身于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動畫之中,親眼目睹、親身體驗,從而實現空間感的強大,加強學生對立體圖形的感知和了解,進而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與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在民主、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升華.
三、引導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深入認識立體圖形
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摸一摸、搭一搭、說一說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樂趣,同時,將其深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真切感知生活中立體圖形的存在及其重要意義,鼓勵其勤于思考、自主認知,并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將立體圖形知識進一步深化.
例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體或圓錐體,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思考圓柱體和圓錐體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其側面展開圖又分別是什么?這樣,學生會帶著問題進行實際動手操作,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與探究,充分調動其身體與頭腦的共同運動. 最后,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是長方形、圓錐的側面展開是扇形(如圖3、4所示)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四、緊密聯系生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終將為生活服務. 數學新課程標準也提倡了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中,也必須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立體圖形等數學知識,深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
例如,教師可以“國王選王子來繼承皇位”等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喜愛的故事情境中滲透進對數學知識的思考;也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只圓桶的上方有一只蚊子,而其下方的一只壁虎要想盡快吃到蚊子,應該選擇哪條最佳路線?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學生比較喜歡的故事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與思考的熱情,促使其主動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自主進行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最終讓其感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引導其將數學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教師還應重視情感與評價的激勵作用. 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進行評價與鼓勵,更多地運用贊揚性的評語,讓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鼓勵其不斷進行思考與探索.
總而言之,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為生活服務.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的存在.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改革,也更加突出了數學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因此,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實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立體圖形,激發起學習興趣與熱情,進而培養其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樹立數學思維的意識與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