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知識是最容易被遺忘的,而能力卻永遠伴隨終生. ”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培養小學生能力,尤其是數學思維能力的途徑和規律.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思維的概念和小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
人們通過思維,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 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 發展小學生的智力,尤其應培養和訓練他們數學的思維能力.
(一)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雖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比如,他們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們難以區分概念的本質和非本質屬性,而中高年級小學生則能區分概念的本質和非本質屬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運用概念、判斷、推理進行思考.
(二)抽象邏輯思維發展不平衡
在整個小學時期,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水平不斷提高,思維中抽象的成分日漸增多,但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中表現出不平衡性. 例如,對于兒童熟悉的學科、難度小的任務,兒童思維中抽象的成分較多,抽象的水平較高;而對于兒童不熟悉的學科、難度大的任務,兒童思維中的具體成分就較多.
(三)抽象邏輯思維從不自覺到自覺
小學低年級學生雖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但他們尚不能自覺地調節、控制自己的思維過程. 而中高年級小學生,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省和監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說出自己解題時的想法,能弄清自己為何出錯,這表明他們思維的自覺性有了發展.
(四)辯證邏輯思維初步發展
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要經歷初步邏輯思維、經驗邏輯思維、理論邏輯思維(包括辯證邏輯思維)三個階段. 小學生的思維主要屬于初步邏輯思維,但卻具備了邏輯思維的各種形式,并具有了辯證邏輯思維的萌芽.
二、找準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突破口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速度,表現在數學學習中,即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正確、合理、巧妙地運用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本知識,簡縮運算環節和推理過程,使運算既準又快. 因此,強化技能訓練是培養思維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強化技能訓練一定要在學生切實理解運算法則、定律、性質等基礎上,要求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平時堅持適量的口算和實際解決問題的練習,通過視算、聽算、口答、速算比賽等,采用“定時間比做題數量”“定做題數量比完成時間”的訓練方式,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從而達到培養思維敏捷性的目的. 思維的靈活性指的是善于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進行分析思考,學生解題的思路廣、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維靈活的表現.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啟發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鼓勵聯想和提倡一題多解,有助于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
(二)教會小學生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和創造性
幫助小學生思考數學題中不同問題的信息,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學生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于一個途徑,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 發散性思維能產生新思路、新方法.
如:在教學環形的面積計算時,出了一道這樣的例題:王師傅加工的一個圓環形鐵片,它的外圓半徑是10厘米,內圓半徑是6厘米. 你會求這個鐵片的面積嗎?通常的解法如下:
先求出外圓的面積:S = 3.14 × 102 = 314(平方厘米),
再求出內圓的面積:S = 3.14 × 62 = 113.04(平方厘米),
最后求出環形鐵片的面積:S = 314 - 113.04 = 200.96(平方厘米).
而有一名學生卻列出這樣一個算式:S = 314 × (102 - 62) = 200.96(平方厘米). 其算理是:外圓和內圓的面積都是3.14乘半徑的平方,因此先算出半徑平方的差再乘3.14符合乘法分配率,結果同剛才的方法相同.
分析其算理,不難看出,這是一種極富獨創性的算法,應該給予表揚和肯定.
(三)善于調動小學生內在的數學思維能力
1. 加強“問題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和其他學習能力的形成一樣,數學課堂上學生自己提問題的能力也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培養. 例如:我在教學國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軸對稱圖形”時,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設計了猜一猜這一環節,我想,通過事例能夠巧妙的體現猜想的可能性. 在第一次試講時發現,本以為很簡單的事例,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聯系數學內容了. 下課后,我及時反思自己,找來一部分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實際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情況. 最后,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了要提問的內容. 再上課時,學生很順利地理解了教學內容,同時緊密聯系到了課上所學的內容. 下課后,不少學生都對這一環節印象深刻,追著我想要再說說. 顯然這種問題意識使學生有了一種興趣,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2. 倡導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啟發中共同認知
采用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欲望,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我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課時,實行小組合作,組長分配任務,提出活動的目標及要求,并在活動中給予組員指導,有兩個組員負責測量1角、5角、1元硬幣的周長和直徑,一個組員負責記錄并匯報成果. 學生們對這一活動非常感興趣,紛紛動腦思考,動手測量,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同學們為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感到無比驕傲,認知尤其深刻.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煥發課堂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