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感激勵法是依托新課程理念要求而實施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法. 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情感,從情感激勵的角度入手落實教學,這將是當前我國廣大數學教師所要積極鉆研的重要課題. 本文擬從“語言激勵,煥發熱情;習題激勵,增強自信;評價激勵,延伸思考”等三個角度,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情感激勵法的運用展開探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情感激勵;策略
情感激勵法是依托新課程理念要求而實施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法.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心理要素,會有效促進或影響人類從事某些事物.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果教師可以有效落實情感激勵法,將會促進課堂學習的質量. 相反,如果教師的心理情感過于理智,反而會讓課堂教學變得機械僵硬. 因此,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情感,從情感激勵的角度入手落實教學,這將是當前我國廣大數學教師所要積極鉆研的重要課題. 筆者擬圍繞情感激勵法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促進作用展開探究.
一、語言激勵,煥發熱情
在傳統教學思想中,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只要把知識講明白了,把學生教會了就可以,至于該怎么去講,怎么去說,他們很少去投入思考. 但是,這種手法所起到的效果真的好嗎?答案是否定的. 平均每年我們都會發現,有的學生因為厭惡某位老師而不去讀那門科目. 這無疑是與教師的說話方式有關.
那么,該如何導入語言激勵法呢?筆者認為,不同的學生個體有著不同的優點,比如有的學生擅長音樂,有的學生擅長畫畫,有的學生擅長足球,有的學生擅長跳舞,所以,在語言激勵時,我們不妨借助學生的這些優點加以展開. 比如我班某位男同學,雖然數學成績很差,但是他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卻很強,甚至超過很多初中生. 于是我對他說:“×××,計算機是一門很難的知識,你連計算機都能學好,數學對你來說肯定非常簡單的. 只要你肯用功去學,一定能像學習計算機那樣學好數學. ”確實,計算機操作復雜、困難,軟件更新換代迅速,接受起來非常麻煩. 但是這位男生卻能憑借如此小的年紀把握計算機的要領,這不得不說是他的天賦和優勢. 從他的優勢入手進行激勵,一方面可以增強他的熱情,同時還能促進他學習數學的決心.
二、習題激勵,增強自信
情感激勵不能只落實在口頭上,同時我們還要為學生們創造一系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甜頭,以此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繼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不畏懼艱難,敢于面對挑戰. 目前,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原本熱愛學習的學生在遇到一些挫折后便會一蹶不振;有些學生雖然平日很愛學習,但是考試的時候卻屢屢失利,時間一久,他們便對自身產生質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數學的料,肯定學不好數學,從而放棄數學.
針對這類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只會讓課堂教學的效果越來越差,更談不上高效課堂了. 因此,在平日課堂錘煉、課后作業,或者是每周測驗的時候,我都會為學生們布置一些相對簡單的習題,并在此基礎上導入延伸探索機制,從而讓他們在循序漸進中把握知識要領,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比如應用題:一種手表原價每塊50元,如今降價到30元,問:這塊手表降價了百分之幾?這類應用題基礎性較強,但對于初學者而言同樣具備一定的難度. 所以在解答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動用所學知識,一方面還要拓展自己的思維,并了解到題意問的是手表降價了多少,而不是降到多少. 因為常常會有學生在解答這類應用題時誤解題意,以為題意要問“手表降到了百分之幾”,從而得出錯誤的答案.
三、評價激勵,延伸思考
評價是建立在語言激勵基礎之上的,是對學生學習結果、解題結果的一種肯定或見解,合理的評價激勵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評價的時候無外乎“對與錯”“好與壞”,很少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評價,從而讓課堂評價變得充滿機械化. 筆者認為,若能在評價中導入情感機制,必然會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
以“除法”為例,在指導學生演算練習題的時候,曾有數名學生在計算54 ÷ 9 = ?時出現了錯誤,并得出5. 究其緣由,一方面是他們在計算的過程中過于馬虎,一方面是他們在記憶乘法口訣的時候出現了偏差,從而混淆了“5 × 9 = 45”和 “6 × 9 = 54”. 基于此,我并未對其給予懲罰,而是用激勵的方式進行評價:“真的是這個結果嗎?請你在心里回顧一下乘法口訣,或者是在紙上演算一下,相信你一定會發現什么!”這樣,帶著疑問重新回顧習題,他們自然而然會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延伸思考,當他們日后再遇到此類習題時,必然會格外注意. 相反,假如這時我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這樣的話,不但會起到反效果,還會疏遠他們與教師之間的情感.
總而言之,小學生天性單純,且有著很強的自尊心,當他們受到教師的冷嘲熱諷,或者是不友好的態度時,將很容易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繼而與教師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愿敞開自己的心扉. 這時,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他們還會對數學科目報以“仇恨”情緒,這樣一來,自然無法實現高效數學課堂. 所以,筆者認為,若想貼近學生與教師的情感,首先要從心理情感的角度入手,適當地導入情感激勵機制,讓學生懂得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關懷,讓優等生懂得教師對他們的期待,讓后進生懂得教師并未放棄他們. 這樣,帶著“感恩”的心情去學習數學,他們自然會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