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電子通信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優勢對通信產業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在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這一全新的網絡技術應運而生。這一技術可以在任何網絡環境之間以及任何接入方式下達到無縫交互的效果,從而給用戶提供友好的互聯網體驗。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環境
1 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
如今,全球互聯網正在蓬勃發展過程中。通過移動通信與互聯網這兩個發展活躍的領域相互融合,使信息通信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引起了新的技術產業周期。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以及普及極大地促進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創新,使移動互聯網快步地追趕并超越傳統的桌面互聯網。
目前移動終端市場已經基本穩定,初步形成了蘋果、谷歌、微軟三足鼎立的局面,而移動商店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移動互聯網的訪問量不斷增加。移動應用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的主要渠道,龐大的應用數量給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大量的數據訪問,從而促進了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
目前我國移動市場也正在飛速發展,移動智能終端也不斷地普及。據工信部2013年最新統計,我國在2013年度移動智能終端產量高達15億部,軟件業收入高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23%以上。目前我國移動終端操作系統方面也在飛速進步中,主要是基于開源的Android進行深度改進的諸多操作系統,例如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OS、聯想的LeOS、阿里巴巴的阿里云OS等,我國移動終端操作系統以Android為主,應用商店主要以部分第三方移動商店為主要市場。目前,我國很多本土應用服務已經有了很好的用戶基礎,微博、微信、淘寶、大眾點評等本土化應用的用戶已經占網民中的絕大部分人數,并且在不斷增長過程中。截止到2013年,微信用戶已經達到來6億人,而微博用戶也達到來2.81億,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領頭者。
2 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基本概念
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主要是由網絡之間、設備之間以及應用之間的交互作用為宏觀環境,對移動互聯網的內容、連接以及消費的三層內容的整合,是通過某種連接來進行內容的消費。連接層主要功能是網絡接入,是網絡供應商提供的網絡服務;消費層是用戶使用的各種移動終端,是移動互聯網的接受者;內容層則是由各個內容供應商所管理的存儲內容的服務器。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的各層中,又可以細分為多個要素,而要素內部又可以分為平臺層、中間層以及應用層三個層面。其中中間層又可以稱為移動互聯網層,主要有平臺支持與互聯網核心兩個模塊構成,是對平臺層與應用層的連接。應用層則是通過應用開發接口來實現移動互聯網訪問的功能。平臺層是以操作系統為基礎,由硬件平臺以及設備驅動器組成的。平臺層經由PAI將網絡功能通過移動互聯網層與應用層進行連接,從而實現各種服務。
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的交互模式主要由消息、瀏覽以及豐富通話三方面的模式組成。消息并不是實時交互,而是更加靈活的基于儲存轉發、索取以及推送功能的消息。多媒體消息服務給移動互聯網消息帶來了全新的形式,為用戶提供了更多豐富的可視化內容,MMS是未來內容供應商、應用開發商、移動運營商以及廣告商的主要市場。瀏覽交互模式是一種實時通信,包括音頻、視頻等流媒體的傳輸,通過多媒體來實現對網絡內容的瀏覽,目前的3G乃至4G都為網絡瀏覽服務提供了更多的發展可能。豐富通話是移動網絡的另一個主要交互模式,可以實現語音與視頻的呼叫,同時對實時通信元素進行并發通信。豐富通話可以實現移動互聯網與WLAN互聯網的互通,為人通信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3 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的原則
3.1 獨立接入原則
由于移動終端與網絡服務的多樣化,接入方法已經不能局限在與服務綁定的方式,這會使架構無法適應新的接入方法而造成功能的不足。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應采用獨立接入的原則,通過獨立的接入系統來保證全球范圍內的個人或內容的可訪問性。
3.2 確保網絡間的交互質量
網絡間交互質量是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移動互聯網同時存在著廣域移動網絡、互聯網以及內聯網等多種網域,不同網域之間的交互質量是確保服務端到終端的網絡質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網域間的平滑交互可以使用戶在終端上實現無縫的網絡接入,從而達到順利的通信。
3.3 確保多地址多身份之間最佳交互
由于網絡發展的多種歷史因素,網絡與應用之間存在著多身份、多地址的接入,這就要求移動互聯網實現獨立的服務接入,采用多種兼容方案,并選取最佳的交互方法。在應用服務中要對網絡需求進行定義,將應用需求從中進行提取分離,并根據應用服務的交互模式來對需求進行分類,并充分考慮網絡環境的差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達到應用在不同環境中的無縫運行,從而確保服務的質量。
綜上所述,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的引入,使移動互聯網不再僅僅是單純地使用移動終端接入互聯網,人們通過移動互聯網,人們已經可以隨時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閆世繼.淺談移動互聯網技術及相關業務的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22):297-297.
[2]鮑紀明.移動互聯網技術架構簡述[J].電信快報,2012(8):5-11.
[3]王志勤.移動互聯網技術產業發展及建議[J].信息通信技術,20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