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IPv6作為下一個版本的互聯網協議,其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以下主要通過無線傳感器網絡IPv6協議棧的設計和實現,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無線傳感器;IPv6協議棧;設計;實現
1 協議棧的設計
⑴設計要求。第一,在單片機系統之上運行協議棧,要求兼容性要強。在以太網的基礎之上,通過IEEE802.15.4MAC功能的借助,進而實現對數據包的傳送。第二,其基本功能必須全面實現,比如協議、ICMPv6等。第三,確保相關協議能夠正確運行,比如TCP、ICMPv6等,可以充分利用校驗、字段計算、處理等方式。第四,實現簡單的應用層協議。通過遠程終端的使用,可以進行登錄、管理以及控制等功能。
⑵分層與模塊化設計。協議棧功能由以下四個方面組成:第一,事件觸發接口層。其功能主要是對網絡數據格式進行定義,并且實現對網絡的應用。第二,TCP/IP網絡協議層。主要對數據傳輸到目的地的方式進行定義。通過TCP將兩臺主機連接,確保傳輸的可靠性。而IP協議則可以選擇路由,以及進行尋址。第三,NIC網絡接口核心層。它的主要功能將發送接口提供給上層,并且對物理介質進行屏蔽,將下層協議進行發送。第四,網絡設備驅動接口層。其功能是接發來自物理介質的數據,同時可以設置最大數據包。
在整個設計當中四大模塊的功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網絡接口核心模塊。將統一的網絡發送接口提供給網絡協議,并且對物理介質進行屏蔽,以及配送來自下層的包向合適的協議。第二,事件接口模塊。當特定的TCP/IP事件發生時,應用程序被調用,而且該接口可以輸出應用程序的數據。第三,SNMP 網管模塊。主要功能是各個節點與MIB有關的信息。第四,配置顯示調試命令模塊。主要提供用戶配置,以及對界面進行調試。在正常運行程序之前,通過超級終端進行配置,并且進行管理。
2 協議棧的實現
IPv6協議棧的實現主要分為六大模塊。
⑴系統功能模塊設計。TCP/IP是分層描述的,其在協議層當中具有獨立性。如圖1所示,是系統功能模塊示意圖。
⑵剪裁協議棧。可以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剪裁:第一,IP模塊。不支持IP的擴展報頭,由于使用嵌入式系統,對于擴展報頭的使用較少。這就要求在進行設定之時,必須比以太網最大傳輸單元小,應該小于一千五百字節。第二,ICMPv6模塊。能夠對信息報文當中的請求進行支持,同時進行應答,對于存在錯誤的報文無法到達目的地,并且支持超時報文。第三,鄰居發現模塊。主要對地址解析、重復性探測進行支持,省略了路由器功能。
⑶實現IPv6模塊。其主要的處理流程如圖2所示。
其主要能夠實現兩個功能:首先,實現IPv6數據包的收取工作,并且將其進行必要的處理之后,再將數據包傳送至其他模塊進行處理。其次,接收來自上層的數據,對報文進行選路,進行封裝之后再發送。
⑷實現ICMPv6 模塊。第一,應答報文。回答來自ICMPv6的報文請求,因為格式與報文類似,所以只需要在報文基礎之上進行合理修改。將報文當中的類型值進行改變,并且需要進行再次計算和校驗,將報頭的目的地址和來源進行交換,然后發送。第二,如果處理當中發現報頭不是TCP、UDP和ICMPv6,則可以進行不可達報文的發送。
⑸實現鄰居發現功能模塊。其是整個協議棧當中的核心部分,通過鄰居發現功能,可以找到該鏈路之上的其他主機和路由器。由于該協議無法支持路由功能,因此對于路由通告報文不需要進行發送,但必須能夠接收。
⑹實現TCP、UDP模塊。在這一點之上和Pv4對于報文的處理相同,然而由于結構存在差異性,所以在該模塊當中的IP地址方面要進一步擴展。包括對數據結構、操作進行擴展,以滿足使用需求。
綜上所述,針對無線傳感器網絡IPv6協議棧的設計和實現,需要立足兩者之間的特性,達到設計要求,實現各個模塊之間的功能。這就要求在之后的工作當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擴大其優勢。
[參考文獻]
[1]李鳳國.基于6LoWPAN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研究與實現[D].南京郵電大學,2013.
[2]吳偉.基于IPv6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協議棧的實現[D].南京郵電大學,2013.
[3]韓慶普.融合IPv6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接入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
[4]戚劍超,魏臻.基于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的IPv6協議棧[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CIS)、中國系統仿真學會(CSSS)、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型計算機應用學會(CACIS)、中國系統仿真學會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計算專業委員會籌備處(CSSC).全國第20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CACIS·2009)暨全國第1屆安全關鍵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中國儀器儀表學會(CIS)、中國系統仿真學會(CSSS)、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型計算機應用學會(CACIS)、中國系統仿真學會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計算專業委員會籌備處(CSSC):,2009:5.